生物通報道:現在,通信技術非常的發達,因此,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實驗室的團隊共同努力,將新形式的基層合作研究應用于腦科學的時機已經成熟。來自葡萄牙、瑞士和英國的科學家聲稱,這是“將大腦研究升高一級,從而引導它進入大科學時代”的正確方式。他們已經把這個想法付諸行動。
在本周的《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國際上三位神經科學家,對于將一種新的、自下而上的合作“大科學”方法推動到神經科學研究,提出了具體提議,他們認為,這是解決大腦未解奧秘的關鍵所在。
大腦如何發揮功能?——從分子到細胞、到神經回路、到大腦系統、到行為。所有這些復雜錯綜的事物如何進行整合,最終讓意識出現在人類的大腦?
該方案是由葡萄牙尚帕利莫未知中心主任Zach Mainen、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教授Michael H?usser和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Alexandre Pouget提出的,他們受到了粒子物理團隊當今安裝巨大加速器實驗(以發現新的亞原子粒子,并最終理解宇宙的演化)的啟發。
Zach Mainen說:“一些非常大的物理團隊有著明確的目標,并且是自組織的。”更具體地說,他的模型是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的ATLAS實驗,其中包括來自數十個國家的近3000名科學家,并在2012年7月連同其“姊妹”實驗宣布,長期尋求希格斯玻色子。
根據Zach Mainen介紹,雖然涉及神經科學的團隊的規模,幾乎不可能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團隊相比,但是協作的原則應該是非常相似的。他說:“我們所提出的更多的是物理風格,是大腦研究的一種‘大統一理論’。我們能做到嗎?顯然,在五年內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我們有需要進行測試的理論,以及如何做的基本原則,這跟物理是一樣的。”
為了推動神經科學的研究,以在未來取得飛躍,三位神經科學家提出了一些簡單的原則,至少在理論上:“專注于一種單一的大腦功能”;“結合實驗家和理論家”;“規范的工具和方法”;“數據共享”;“ 新方法的分配信貸”。他們寫道,而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一個基本前提是,“產生一個信任領域,在其中[分享]數據、資源和計劃是安全的。”
毋庸置疑,這一領域的嚴酷競爭,并不適合于這種“深度”合作。但作者們已經開始實施論文中所主張的原則。
Zach Mainen說:“我們有一組研究人員,20個人(10名理論家和10名實驗者),大約一半是在美國,一半在英國、瑞士和葡萄牙。”本團隊將只專注于一個明確的目標:小鼠對食物和水資源的覓食行為,記錄盡可能多的大腦活動——至少幾十個大腦區域。
Zach Mainen總結道:“通過合作,我們不是跟以前一樣進行研究。我們將有10個實驗室做同樣的實驗,用同樣的齒輪,同樣的計算機程序。我們所獲得的數據將進入云,并由20個實驗室共享。這幾乎是一個全球性的實驗室,只不過它在地理上是分散分布的。”
“頭腦一熱,我就答應了。”這就是邱收與他人生中第一篇學術代表作結緣的時刻。2019年底,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腦智中心)徐春研究員正籌劃著“放大招”:為大腦中大名鼎鼎的海馬區......
作為研究人類認知功能機制和模擬人類腦部疾病的理想模型,獼猴在遺傳學、生理學和腦結構上與人類高度相似。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獼猴腦部空間組織架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繪制出......
經過5年建設,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項目取得實效,一批“從0到1”的科研成果從校園實驗室走進現實:建成全球稀缺的大動物轉基因制備、飼養和實驗操作平臺,為腦科學、呼吸系統及其相關醫學研究等提供關鍵支......
12月8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熊志奇研究組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臨港實驗室,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
10月4日,《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w)在線發表了題為DecodingEffectsofPsychoactiveDrugsinaHigh-DimensionalSpa......
大腦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的空間分布有什么規律,是腦科學的基本問題。7月12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單細胞空間轉錄組揭示獼猴大腦皮層的細胞類型組成及分布規律》的研究論文,發布......
你了解你的大腦嗎、大腦到底有多奇特、腦科學轉化有哪些“鴻溝”……5月26日,中國北歐數字醫學全球創新論壇圍繞上述問題展開了探討。作為2023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中國北歐數字醫學全球創新論壇今年的主題......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因為它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大家去解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開門見山說。一場科學會議,吸引到了包括蒲慕明在內的60多位院士專......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就是因為它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還需要大家去解決。”4月20日,2023松山湖科學會議在廣東東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在大會報告......
如何跨越成果轉化“死亡谷”,是腦科學領域產業化面臨的難題。3月17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聯合舉辦了第三期蝴蝶沙龍—腦科學前沿與腦未來產業專場。本次沙龍聚焦腦科學領域前沿技術、亮點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