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一位燃燒學博士,他的回國無疑對新中國內燃機事業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無論是作為科學家還是教育家,他在母校天津大學幾十年如一日,勇于創新、勤奮拼搏、嘔心瀝血,為我國內燃機學科建設和產業發展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史紹熙誕辰一百周年,撰寫此文以追憶史紹熙曾經給我們帶來的恭敬與欽佩、感動與思考。
白手起家的創業者
內燃機是國民經濟與國防部門廣泛應用的動力機械。但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國不僅內燃機工業基礎十分薄弱,而且高校中也尚未設立內燃機專業,這種狀況根本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現實需求。
作為這一領域中的專家,史紹熙回國后的第二年(1952年)便在天津大學建立了內燃機專業,同時領導編寫了我國第一套內燃機專業教材,并親自講授了氣體動力學、燃燒學和內燃機設計等多種課程,成為中國內燃機及燃燒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史紹熙敢為人先,在1958年就開創中國高校依靠社會力量合作科研的先河——創辦內燃機研究室,全面組織領導開發了當時國家急需的105系列柴油機、85系列柴油機、小型汽油機以及其他內燃機的研究和設計工作,并在小型高速柴油機和多種小型汽油機上取得了新突破,研究成功我國第一臺標定轉速3000轉/分的新機型,可滿足軍用發電、快艇輔機和汽車動力的需要,為我國內燃機產品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在該所已發展成為我國擁有現代化設備和試驗場地的小型內燃機和摩托車實驗研究與檢測中心。
史紹熙在科學研究中,總是把國家的需要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使科研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他經常講“我們要走中國自己的創新之路”,其中在105系列柴油機全面應用的“復合式燃燒系統”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國工業和經濟正處于一個極其困難的時期,由于生產工藝水平和使用維修水平相對落后,迫切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設計新一代柴油機產品。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驗,1959年,史紹熙突破國際上流行的“空間式”和“壁面式”燃燒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了既適應中國國情又兼具上述兩種燃燒方式之長的新型燃燒系統——復合式燃燒系統,其結果不僅改善了柴油機的燃燒過程,減低了燃油消耗率,而且還可以燃燒多種燃料,取得了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是我國第一個獨具創造性的燃燒過程,在國內外引起了重大影響。
當之無愧的領軍者
1978年3月18日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科學界開始迎來發展的春天。就在這一年,史紹熙與王補宣院士一起推動了工程熱物理這一新興學科的確立,積極支持吳仲華先生創建了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并共同肩負起學會發展的重任。
當不少科技人員還心有余悸的時候,史紹熙就在全國領銜主編了第一部《柴油機設計手冊》,總共380多萬字。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總結柴油機設計經驗,兼收國外最新技術成果的大型工具書,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學術價值。1988年,他又主編了300多萬字的《內燃機設計手冊》,
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史紹熙敏銳地提出,提高內燃機性能的關鍵在于對內燃機燃燒過程的研究,并且要運用當代最先進的激光技術、具有高分辨率的高速攝影技術等進行研究。史紹熙率先在內燃機缸內流動及燃油噴霧、發動機測試新技術和燃用甲醇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創造性研究工作,在流體力學、燃燒學、缸內流動、燃油霧化等試驗研究方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與成果,這些研究內容和方法仍在國內眾多大學、研究所和工廠中繼續進行。
1980年,史紹熙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此外,他還在國內外學術團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國家部委咨詢機構中擔任重要兼職70余項,參加了我國各個時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工作,培養了大批中青年科研骨干。
1985年,史紹熙因故沒能出席在廬山召開的中國內燃機學會換屆大會,但仍然被大會推選為理事長。
走向世界的開拓者
史紹熙作為中國內燃機學術界的“統帥”,清楚地看到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并指明了兩條道路——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世界發展的潮流合上拍;建立高水準的重點實驗室,使之成為羅致人才、重點攻關的科研基地。
為開拓國際交流,史紹熙費盡心血。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對國際內燃機學科發展狀況了解的人很少,外語也不過關。史紹熙就邀請國外教授來華講學,并在1979年率隊參加了第13屆國際內燃機會議,并很快成為這一學術團體的國際會員。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國際合作的大門被他一扇扇推開。
1987年,英國斯旺西學院授予他“榮譽院士”稱號,這一榮譽只有該校作出了世界性貢獻的校友才有權享有。1988年,世界文化協會又頒發給他“愛因斯坦科學獎”獎狀,表彰他在自然科學領域中的杰出努力。他的學術成就,把我國內燃機學術水平向世界先進行列推進了一大截。
發動機是交通、能源等關鍵領域的核心設備,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的關鍵指標。面對先進發動機研制的一系列核心技術難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2014年啟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面向發動機的......
2012年,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工程熱物理所)先進推進動力團隊還是以葉輪機械方面的研究見長,在燃燒方向積累約等于“0”。胡斌作為燃燒方向的第一位職工加入該團隊,讓“0”開始走向“1”。如今......
1月24日,國家能源集團在京召開技術發布會,正式對外發布燃煤鍋爐混氨燃燒技術。該技術日前順利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技術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技術在40兆瓦燃煤鍋爐實現混氨......
近日,來自墨爾本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雜志《CellReports》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發現了脂肪細胞間的差異,或能幫助鑒別出易患代謝性疾病的患者,比如糖尿病和脂肪肝等。在這項研究中,墨爾本大學的研究......
化石能源的燃燒是現階段社會高速發展的重要基礎,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競爭力。燃燒和氧化反應動力學直接關系到化石燃料的燃燒和點火特性。點火特性是表征燃料燃燒特性的重要基礎數據,同時也是驗證燃燒反應動力學......
5月23日晚,貴州畢節6歲男孩瞳瞳出于好奇用打火機燒一瓶修正液,導致修正液膨脹爆炸。經醫院診斷,瞳瞳臉部、頸部、手部被燒傷,面積達15%,屬化學燒傷。前天,本報《新聞實驗室》聯合鹿城區消防大隊,對從市......
現在小學生做作業時,經常會使用到修正液,但是這修正液也是存在安全隱患的,究竟有多嚴重?我們一起來看下揚州消防人員對修正液做的一個實驗。6月6號下午,揚州市開發區消防大隊人員,將工具準備好后,由兩名消防......
“類腐殖質”(HumicLikeSubstances,HULIS)是一類成分復雜的有機混合物,是氣溶膠中水溶性有機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存在于大氣環境中。由于具有較強的吸光性和吸濕性,HULIS參與多......
生物質燃燒不僅對當地氣候、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干擾,還可通過大氣環流對青藏高原冰凍圈產生深刻影響。由于缺乏系統的觀測,南亞生物質燃燒的基本特征和來源尚不明確。日前,中科院青藏所、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工業救國是我的宿愿,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我知道該回故鄉了。這個選擇,我至今認為是對的。”1951年1月,年僅35歲,已經獲得了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學位,并受聘于威爾士大學斯旺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