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12-17 20:31 原文鏈接: 眾院士齊聚2016年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大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17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共同承辦的2016年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大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召開。

      本屆會議以“進一步促進我國生命分析化學研究的發展,加深學者之間的交流,強化學科交叉”為主題,匯集我國生命分析化學領域的十三位院士,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大院校、科研機構的約2500位專家、學者參加。除大會報告外,本屆會議還設立了17場生命分析化學領域重大學術問題主題討論會和4場青年主題論壇。

      本屆會議還得到了安捷倫、島津、日立、沃特世、賽默飛、SCIEX等企業的全力支持和親情贊助。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屆會議的支持媒體,全程跟蹤報道。

    開幕式現場

      南京大學鞠熀先教授主持大會開幕式,并依次介紹參會嘉賓。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潘毅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南京大學徐靜娟教授向參會代表匯報本屆會議的組織情況。

    南京大學鞠熀先教授主持開幕式

    南京大學 陳洪淵院士

      陳洪淵院士在致辭中感謝參會的各方代表,并祝愿本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2016年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大會是由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化學所共同承辦的第四屆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大會。生命分析化學的目標是針對生命科學中的重大問題,綜合運用分析化學各分支領域的各種方法和手段,發展分離和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新儀器和新技術,提出解決生命科學中有關分離、分析、表征鑒定和定量方面重大科學問題的系統性思路、方案和方法,構建包括理論、方法、儀器和技術在內的生命分析新體系和新系統。

      生命分析化學是典型的交叉領域,需要包括化學、物理學、生物科學、醫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等多領域的交叉合作,需要建立新的研究方法學。期望通過本屆大會的交流與討論,凝練生命分析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探索解決方案,搶占先機,取得重大突破。

    南京大學副校長 潘毅

       潘毅副校長由衷歡迎參加2016年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大會的參會代表,向與會者介紹南京大學的歷史背景及在生命分析化學領域開展的各項研究和獲得的研究成果。

    南京大學 徐靜娟教授

      徐靜娟教授指出,2016年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大會共收到投稿論文1290篇,會議還邀請了10位院士進行大會報告,還設立124個邀請報告和112個口頭報告,以及1035個墻報展示。

      開幕當天的大會報告分別由俞汝勤、陳洪淵、萬立駿和梁文平主持,柴之芳、葉朝輝、張玉奎、楊秀榮、田中群、江雷、唐本忠、江桂斌、田禾、譚蔚泓共10位院士作精彩的大會報告。

    湖南大學 俞汝勤院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萬立駿院士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柴之芳院士

    中科院武漢數理所 葉朝輝院士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張玉奎院士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楊秀榮院士

    廈門大學 田中群院士

    中科院理化技術所 江雷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 唐本忠院士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江桂斌院士

    華東理工大學 田禾院士

    湖南大學 譚蔚泓院士

      以下參展廠商,排名不分先后:

    安捷倫

    島津

    日立

    沃特世

    賽默飛

    丹納赫生命科學

    《中國科學:化學》

    武漢高仕睿聯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德尚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艾達恒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相關文章

    拓撲世界“新交規”!我國學者提出新型類腦計算方案

    7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繆峰教授、梁世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南京理工大學程斌教授通過構筑特殊堆垛構型的魔角石墨烯器件,觀測到電子型鐵電性與拓撲邊界態的共存,并基于可選擇的準連續鐵電開關,首次提......

    “羲和號”精確刻畫出太陽大氣較差自轉的三維圖像

    太陽大氣層的自轉有什么規律,特別是不同高度的太陽大氣,自轉又是如何變化的,此前一直沒有定論。然而,13日刊發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的一篇論文,為理解太陽大氣的自轉規律提供新視角。來自南京大學、......

    南大研制全新超導微波頻率梳信號源

    南京大學電子學院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研制出一種完全集成且直流電驅動的超導微波頻率梳信號源,易于制造和操作,且能耗極低,有望成為片上集成量子芯片的關鍵信號源,從而推動超導量子科技的發展。這項研究在國......

    南京大學最新研究:動動眼球就能“控制”世界?

     2024年4月,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徐飛教授、陸延青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燁研究員團隊同江蘇省人民醫院袁松濤主任團隊提出了一種具有眼動追蹤功能的隱形眼鏡。基于頻率編碼策略,該隱......

    南京大學鄒寧睦獲SME“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師獎”

    近日,世界制造工程協會發布2024“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師獎”(SMEOutstandingYoungManufacturingEngineerAward)獲獎名單,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鄒寧睦副教授,因其......

    南京大學鄒寧睦獲SME“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師獎”

    近日,世界制造工程協會發布2024“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師獎”(SMEOutstandingYoungManufacturingEngineerAward)獲獎名單,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鄒寧睦副教授,因其......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杜靈杰:在量子世界中探索奧秘

    在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杜靈杰看來,量子物理研究有趣而純粹,他投身其中,不斷探索科學的奧秘。今年3月,杜靈杰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引發關注。勇探科研前沿、從無到有搭建實驗設備、在研究......

    1650萬,南京大學采購色質聯用、X射線能譜儀、X射線衍射儀等

    近日,南京大學就“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科研儀器共享中心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采購項目”、“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科研儀器共享中心多功能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采購項目”、“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科研儀器共享中心X射線衍射儀......

    南大開設全國首個“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

    2月27日,南京大學發布“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總體方案。這是全國高校首個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計劃于2024年9月面向南京大學3700余名新生開放。據介紹,該課程體系采用“1+X+Y”三層次......

    2023年北京色譜年會:聚焦高層次,分享色譜技術新進展

    2023年12月15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22屆北京色譜年會(BCAC2023)”在北京成功舉辦。本屆大會以“色譜與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色譜學向高層次發展,推動色譜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