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12-19 15:21 原文鏈接: 科技成果轉化:高校在糾結什么?

       從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施行至今,幾乎每個月,都有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文件出臺。

      政策“紅包”發了一個又一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也上了道。12月1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技術市場管理處處長郭俊峰在首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論壇上透露,今年技術交易總額估計將突破萬億元大關。

      但是,作為科技成果產出重鎮的高校,對于成果轉化,依然有些“糾結”。

      導向沒有變,動力從哪來?

      “從法律條文來講,問題不是很大。但是,做轉化的動力從哪里來?”上海海事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副主任莫劍英干脆在紙上寫下“論文”“職稱”“雙一流”幾個詞,“現在重視的依然是這些”。

      論壇上,大家嘗試討論一個宏大的主題——高校專家如何在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之間進行平衡?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明確要求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在高校里,確實存在這樣的“地位不等式”——“搞科研>搞教學>做社會服務”。

      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朱躍釗坦言,校方要爭“名分”,教師要爭“頭銜”,國內高校和人才評價體系都向科研傾斜,如果專注做“社會服務”,那就成了末流。

      “國家提了這么多政策,怎么落實呢?各個高校的看法其實是不一樣的。政策在空中飄著。”朱躍釗認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者應該是相互促進,榮辱與共的關系。對于目前大學排名,也理應綜合考慮大學各項職能的權重。

      轉化收益稅收,能否適用“偶然所得”

      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副主任陳柏強的發言,其實就圍繞一個詞——“個人所得稅”。

      不少高校成果轉化負責人認為,出臺了這么多法律法規,卻還少了一項——國家稅務總局的政策。

      原來,新的科技成果轉化法出臺后,對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科研人員,往往能拿到高額現金獎勵。

      但是,國家對轉化收益現金獎勵沒有明確的稅收政策。在實際執行中,這部分獎勵會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進行納稅。根據規定,最高納稅稅率可達45%。

      也就是說,如果某項發明ZL轉讓費凈收入為100萬元,即使高校將凈收入的70%獎勵給主要發明人,該發明人拿到手的,最終也只有40余萬元。

      怎么辦?陳柏強調研了一圈,發現兄弟院校各有不同的應對辦法。有的“細水長流”,將大筆錢拆成小數目慢慢發;有的“按兵不動”,錢先趴在學校賬戶上,等政策。

      陳柏強專門去研究了稅法。他認為,科技成果從誕生到實現轉化充滿了“偶然”。對大部分教師來說,一生也僅有一項或很少幾項科技成果能實現轉化。“教師能獲得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是偶然事件,屬于非經常性的機遇性所得,完全符合‘偶然所得’的性質和特征。”陳柏強呼吁,應將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視作“偶然所得”,這樣一來,根據法律,稅率可以降至20%。

      你給的我要不起,怎么破?

      高校、企業和政府,在合作中總有些磕磕絆絆。

      廣西防城港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韓凱,曾經在清華大學技術開發部工作。換位思考,他能更清晰地發現問題。

      韓凱說,防城港的本地企業多處在產業鏈的上游,高校的科研項目到了這里,很難落地。企業的技術和人才都不足,對高校出來的科研成果“接不住”。而希望能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的政府,又覺得引來的科技成果對本地產業結構的完善、產業體系的建設促進不大,經濟效益不明顯。

      清華大學成果與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友生指出,國外企業以應用研究為主,研發實力強,高校則以基礎研究為主,高校和企業的銜接比較順暢,形成了可持續的創新機制。但在我國,還正在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技術轉移體系,企業研發能力有待加強。而高校科研產出又多為實驗室階段成果,中試和金融環境均有待改善。

      “從我們在中國做了5年的國際技術轉移經驗來看,中國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比較弱。他們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都不足。”德國史太白大學中國首席代表覃焱發現,很多中國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還是技術的一整套解決方案。她感慨,中國的技術成果轉化市場廣闊,但若要推動企業真正參與到科研創新,還需“產學研用”鏈條上的同行共同努力。

    相關文章

    這所學校用一場跨年科技節迎接新年

    什么是神經科學?神經科學主要研究什么?人工智能(AI)模型如何研究大腦……2024年12月31日,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海淀進修實驗學校)邀請高校、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士進校園,為......

    四川省印發前沿科技攻堅突破行動計劃及六個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方案

    為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四川省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進裝備、生物制造、清潔能源和先進材料六個領域,布局實施六個重大科技專項,統籌整合在川科技創新資源,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扎實推動科技......

    2024年第6批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公示

    2024年第6批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公示依據《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辦法》(滬科規〔2020〕8號)等文件精神,現將2024年第6批擬認定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

    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加力支持“兩重”和“兩新”布局啟動一批科技重大專項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信部等多個部門近日密集開展部署,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開列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記者獲悉,明年,圍繞加力支持“兩重”建設、加力擴圍“兩新”政策、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加......

    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兩部門支持中央企業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

    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中心官方公眾號“國資小新”2日消息,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政策措施,推動中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支持中央企業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投早......

    上海公布第5批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名單

    關于2024年第5批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的公告各有關單位: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根據《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辦法》(滬科規〔2020〕8號)要求,經受理審核、專家......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技成果轉化、科學儀器和化學試劑清單公布

    11月26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公布了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儀器和化學試劑擬立項項目名單。本次公示的項目覆蓋了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儀器和化學試劑等多......

    97億元,耐心資本支持原創成果轉化為產品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融合點”行動北京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國科科儀控股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冷凍雙束電鏡光電關聯成像系統舉行了首發儀式。“中國科學院在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

    內蒙古發布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計劃項目申報指南

    關于發布2025年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計劃(科技支撐東北振興)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內科資字〔2024〕67號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科技局,滿洲里市工信和科技局,二連浩特市教育科技局......

    孫龍濤:重大科技成果在大灣區落地轉化,推動產業發展

    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11月16日—18日在粵港澳三地將同步舉辦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副院長孫龍濤表示,中國科學院加快......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