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至16日,海洋國家實驗室2016學術年會在青島舉行,來自國內涉海單位的600余名海洋科學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記者從學術年會上了解到,海洋國家實驗室擬在海外建設5個國際研究中心,目前,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2017春季正式啟動。
據了解,2016年,海洋國家實驗室積極推進公共科研平臺,建設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科學考察船共享平臺、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目前,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建設平臺已完成一期基礎條件建設并正式運行,總計算性能達到1.25PFlops(千萬億次每秒),并與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集群共享互聯,協同達到2.6PFlops計算性能。
2016年,海洋國家實驗室已成功實施了“萬米深海行動計劃”和“黃、東海綜合調查共享航次”共享航次計劃;2017年預計將有7艘科考船14個航次可共享,共享船時共計超過300天,工作海區覆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與此同時,海洋國家實驗室的海洋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技術體系日臻完善,構建完善了多種類化合物的芯片篩選、重大疾病相關的藥物篩選技術、生物質譜高通量篩選等六大技術體系,積累了近100種細胞株。
本次學術年會上,海洋國家實驗室分別與山東寶隆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舉行技術項目簽約儀式,就“透明海洋牧場——智慧生態養殖大數據服務平臺”“海洋環境新材料工程開發”和 “深海導航技術與設備”三個項目達成合作協議。
記者從學術年會上了解到,海洋國家實驗室實施南下、北上、東進、西出戰略,擬在海外建設5個國際研究中心,構建以我為主的全球網絡。目前,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落定澳大利亞霍巴特,2017春季正式啟動。吳立新說,在海外建設研究中心,可以讓國內外海洋領域的領軍專家都可以參與其中,促進全球海洋科技合作和發展,未來,海洋國家實驗室將與俄、美、德等國家推動聯合中心建設。
陽光、沙灘,這是很多人對大海的向往。而對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海洋氣象觀測研究組首席黃健來說,面朝大海,不一定春暖花開,更多的是設備損毀的困擾。3月29日,迎著風浪,在沖鋒舟上顛簸近一個小時......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所長王凡率團出訪泰國,訪問了聯合國海洋委員會西太分會、泰國東方大學、泰國農業與合作部漁業司、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海洋與海岸帶司和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等......
近日,“海洋命運共同體”名家大講堂首場報告在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開講。活動由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中科院LASG國家重點實驗室、珠海復旦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聯合發起,海......
近日,“海洋人才港”項目專家咨詢會在青島舉行,與會專家對項目規劃方案進行了研討。按照方案,該項目將以“雙海”(海洋+海外)融通為特色,以高端人才集聚為引領,以八大平臺建設為主要內容,以十五個項目為主要......
2月15日上午,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我國首個“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在青島正式揭牌,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同時啟用,標志著聯合國“海洋十年”協作中心在中......
2月14日下午,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促進會會長楊洪一行來到中國海洋大學,就學校海洋學科設置、涉海科研項目、人才隊伍建設以及國際交流等方面進行調研,探討未來合作機會。校長于志剛、副校長魏志強、校長助......
海洋中蘊含著大量的溶解有機碳,其中超過95%的溶解有機碳難以被微生物降解,被稱為惰性溶解有機碳。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利用長時間培養實驗揭示了海洋惰性溶解有機碳的惰性機理。相關研究發表于Environme......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熱浪事件歸因為何?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尹寶樹團隊在該項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地學領域Top期刊《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 據介紹,&nb......
2月9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一所)牽頭、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二所)共同承擔的“杭州灣南岸海岸帶碳匯調查、評估與價值核算”項目在浙江省寧波市召開專家驗收會,寧波市......
2月11日,海洋國際標準化創新論壇在青島以線上方式舉辦。會上,“山東省海洋國際標準創新中心”暨“海洋負排放(ONCE)國際標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山東省海洋國際標準創新中心由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