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年齡并非胃旁路手術生存獲益障礙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志·外科學》上的一項研究,雖然研究人員發現35歲以下的參與者接受胃旁路手術的死亡率高于對照組的同齡人,但這主要是由于慢性疾病以外的其他原因,如有意或無意的傷害或中毒(被稱為“外因”)。當研究人員將死亡外部原因排除后發現,甚至35歲以下的參與者接受胃旁路手術也可生存獲益。
肥胖患者體重下降5%會獲益嗎?
之前的許多研究都將減肥目標定為7%或以上作為研究獲益的起點,在減肥上還包括采用減重手術。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對于肥胖男性或女性,體重即使僅僅減少5%也可減少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風險。
Lancet:肥胖為過早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超重和肥胖在世界范圍流行,根據《柳葉刀》上的一項薈萃分析,超重和肥胖與過早死亡風險顯著增加相關,尤其是男性。這種影響在歐洲、北美、東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均可見到。肥胖為過早死亡僅次于吸煙的第二大原因。
肥胖治療調查出爐,速來圍觀!
超重和肥胖目前在全球流行,而且與多種不利健康結局相關,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合并癥。肥胖患者的治療情況如何?臨床醫生的藥物處方、方案制定等疾病管理難點表現在哪?根據調查,相較于女醫生,男醫生更有可能給超重或伴有其他疾病的肥胖患者處方減肥藥。其中,男醫生處方比例為65%,女醫生處方比例為55%。愿意處方減肥藥的醫務人員中表示處方藥物僅是超重或肥胖患者治療一部分。盡管24%-30%的病人會處方減肥藥,所有專業醫生更傾向選擇飲食和鍛煉。大部分處方減肥藥的參與者表示僅僅當飲食和鍛煉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時才開始藥物治療。僅有1/5的參與者表示患者如果要求會處方減肥藥(內分泌醫生僅占7%)。患者如果出現一種新的合并癥開始處方減肥藥的比例和盡管推薦生活方式改善BMI仍達不到預定值的開始處方減肥藥的比例相似。
JAMA:超重標準需要重新劃分嗎?
以前的研究表明,盡管大部分國家平均BMI已經增加,但肥胖個體心血管危險因素患病率可能下降。因此,BMI與最低全因死亡率的相關性可能已經改變。而本文中涉及的三項研究為身體質量指數(BMI)與過早死亡之間的相關性提供了更多信息。
NEJM:減肥并不改善不孕癥治療結局
強化生活方式或許可以減掉更多體重,但更多體重下降是否使得胎兒出生率更高尚不清楚。另外,不鼓勵短期內的過度減肥,因為這種減肥方式可能對輔助生殖技術結局有不良影響并且與不良妊娠結局(如流產、低出生體重)相關。《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對不孕與減肥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探究。結果發現強化生活方式或許可以減掉更多體重,但更多體重下降是否使得胎兒出生率更高尚不清楚。另外,不鼓勵短期內的過度減肥,因為這種減肥方式可能對輔助生殖技術結局有不良影響并且與不良妊娠結局(如流產、低出生體重)相關。
從肥胖到糖尿病有多遠?
肥胖與糖尿病目前在世界范圍流行,一些流行病學研究更是發現兩者發病率的增加呈平行關系。“diabesity”(糖胖病、肥糖病)可以表達出兩者的密切關系。這些代謝紊亂疾病都存在胰島素作用缺陷的特點。
JAMA:五種減肥藥療效對比
美國FDA批準的五種減肥藥用于至少伴有一種體重相關合并癥(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肥胖(BMI≥30 kg/m2)或超重(BMI≥27 kg/m2)人群,包括利拉魯肽、氯卡色林、納曲酮-安非他酮以及芬特明托吡酯和奧利司他。這五種減肥藥“表現”如何?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的Siddharth Singh表示,醫生在處方減肥藥物時,在考慮減肥量的同時還應考慮藥物的缺點。例如利拉魯肽具有降糖作用,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因此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選擇。但是,利拉魯肽用于減肥時通過皮下注射給藥,這會促使一些患者選擇其他減肥藥;納曲酮-安非他酮(Contrave)可能與神經精神問題相關,例如自殺風險潛在增加。對于某些患者(尤其是酒精或藥物依賴人群)應慎重選擇。
關于睡眠與肥胖的結論
睡眠與肥胖之間的研究也是很多,一些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均與肥胖相關,并且成年人睡眠時間與肥胖呈U型相關。也有研究顯示夜間睡眠不足八小時的青少年上腹部脂肪堆積及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的可能性更大。
學術范地談談肥胖的好與壞
作為醫生,談肥胖這個敏感話題,應拒絕停留在“冬天不減肥,夏天徒傷悲”的段子手水平。要嚴肅認真地談出學術范來,拿出各大指南及文獻,做到有理有據,公平客觀。
然而,目前學界描述“肥胖的好”還是習慣遮遮掩掩,大多使用“肥胖悖論”這樣的詞匯。悖論在于,肥胖既明確是某些疾病的危險因素,但真正得病后又像是保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