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5年出一本成果匯編,也算是對一個五年計劃的總結,今年出的是第六本,如果將這六本匯編放一起看,就能很直觀地看出我國基礎研究30年的發展軌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主任楊衛院士感慨萬千,“我們基礎研究的絕對水平是在不斷上升的。”
確如楊衛所言,記者手里的這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研究成果匯編 (六)》,濃縮了我國“十二五”期間基礎研究的精華:暗物質直接探測以及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超低本底實驗環境研究、甲烷無氧活化直接制取烯烴、基礎地理信息動態更新模型與技術體系,等等。
楊衛認為,經過30年的沉淀和積累,我國基礎研究厚積薄發,近年來取得諸多重大突破。他以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項目鐵基超導為例,“當時雖然有不同聲音,挑戰這個成果的原創性,但它有3個硬邦邦的指標:第一,創造了高溫鐵基超導的溫度紀錄;第二,全球這個領域的研究有一半都引用了這一成果;第三,它是全球鐵基超導材料的主要來源”。
他還提到中微子震蕩研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并精確測定了其振蕩概率,帶領中微子研究進入精確測量時代,開啟了未來中微子物理發展的大門。該成果獲得了2014年美國物理學會粒子物理最高獎——潘諾夫斯基獎和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事實上,中國基礎研究的進步有目共睹。2016年,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自然》再次聚焦中國科研,推出《中國科研》特輯。這是繼2004年首次推出中國特輯——《中國之聲Ⅰ》《中國之聲Ⅱ》、2008年推出《中國的挑戰》后,第四次聚焦中國科技發展。除此之外,自2014年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每年都會公布“自然指數”,在這份數據分析報告中提及中國的部分也在逐年增多。
“中國在世界學術產出的占比從20年以前的不到3%上升到2015年的18%左右。”楊衛說,而來自于中國的高影響力的工作,也就是說影響力在前千分之一的工作占世界的比值上升的速度,比中國學術產出上升的速度要高得多,從1997年的不到0.5%提高到去年的20%。
他特別提到,據去年的統計,全球學術產出里面標注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大概占11.5%,這個比例居世界前列。同時,由于進一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科學基金在技術創新類的成果也越來越多,新材料制備、新的成像技術、新的測定分析方法等成果在選編六200項成果中約占25%左右。“這些成果的涌現既可以解決國家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也可以通過技術的進步提升我國原始創新的能力。”楊衛說。
作為我國基礎研究資助的主要渠道,在楊衛看來,自然科學基金最寶貴的經驗是一直致力于鼓勵創新、為科學家創造寬松的科研環境,充分尊重科學家的學術興趣,鼓勵科學家自主選題,寬容失敗;同時,高度重視戰略前瞻,加強頂層設計,關注顛覆性技術,在發揮導向作用的基礎上發揮科學家的自主創新能力。
站在新的起點,科學基金當前考慮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更好支持顛覆性的原始創新。“這涉及5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如何支持非共識項目。”楊衛說,此前基金評審主要是學術共識型評價體系,“但我們現在到了不能繼續跟著學術潮流研究的階段,必須重新走一條路,所以今后要思考如何更好支持非共識項目”。他透露,基金委正在討論將主任基金調整為支持非共識項目。
“第二,選擇性穩定支持;第三,基金管理人員負責任的自由裁量權;第四,長期支持高峰性探索;第五,寬松性博弈。”他接著說道。
具體到穩定支持,楊衛說,在前期探索基礎上,基金委已啟動基礎研究科學中心項目支持工作。“它的規模比創新群體大,一般由10個PI(首席研究人員)組成,我們計劃穩定支持10年,給足資助,希望能培育出一些學術高地。”2016年,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等3個團隊獲得基礎研究中心的支持。
何謂高峰性探索?他解釋道:“比如引力波,美國40年來花了幾十億美元,而我們雖然也一直有支持,但經費僅為兩三千萬元人民幣。未來,對于這種科學高峰類項目,我們應該考慮持續性、大力度地支持。”
各博士后設站單位:根據《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規定》,現將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67批面上資助對北京大學卞夢穎等3707位擬資助人員名單予以公示。本批次面上資助一等資助僅用于"向與新冠肺炎疫情......
關于調整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67批面上資助工作時間的通知中博基字【2020】2號各博士后設站單位及相關博士后研究人員: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科研人員身體健康,經研究決定,中國博......
自然科學基金委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
為提高申請書的表達質量,本文特提出以下5個方面的建議:(1)研究背景介紹要重點介紹近幾年國內外學術研究進展,不宜像博士生畢業論文背景介紹將幾十年的文獻系統地介紹;(2)研究內容部分撰寫要言之有物,不宜......
2019年,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金額95137萬元,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9834人。其中,面上資助金額62486萬元,資助8015人;特別資助金額24471萬元,資助1389人;“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作為我國科研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促進我國整體基礎研究水平提升、基礎學科建設與發展、優秀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高校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已成為衡量高校和科研機構科......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關于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積極探索建立......
12月5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舉辦“科學基金改革與發展國際研討會”。會議現場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在主旨演講中介紹了自然科學基金委改革方案及最新進展。他表示,未來......
12月5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舉辦“科學基金改革與發展國際研討會”。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在主旨演講中介紹了自然科學基金委改革方案及最新進展。他表示,未來自然科學......
2019年11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最終名單,共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25項,相比去年增加225項。其中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資助者被取消,同時適當增加了一些項目。8月16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