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昆明,有一家歷史悠久的科研單位,它是我國最早開展靈長類動物馴養繁殖和研究的單位之一,曾為我國原子彈的輻射生物學研究作出過貢獻。它就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
新時期,昆明動物所立足于我國及東南亞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瞄準“遺傳、發育和進化交叉統一”的重大科學前沿,面向動物基因資源的發掘利用和疾病動物模型創制的國家重大需求,通過多學科的融合,解決關系國家和區域發展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科技問題。
昆明動物所所長姚永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們希望能成為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演化機制、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的著名研究所。”
在“十二五”期間,昆明動物所優化并確立了進化遺傳與進化發育、生物多樣性資源利用與保護生物學、重大疾病機理與靈長類動物模型三大重點科研方向。
結合“一三五”戰略的實施,昆明動物所部署了“重大疾病靈長類新型動物模型創制與新藥研究”“基因組進化的理論突破”“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近緣種基因資源發掘”三個重大突破和“進化遺傳與進化發育”“動物多樣性資源保護、發掘與利用”“家養動物基因資源”“疾病動物模型與新藥研究領域”和“干細胞研究與應用”五個重點培育方向。
在中科院組織的“一三五”工作國際評估中,評估專家對昆明動物所的三個突破方向,尤其是“基因組進化”和“家養動物資源挖掘”方向,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姚永剛介紹道,“十二五”期間,所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成果。在中科院組織的“十二五”任務驗收評審中,突破方向“基因組進化”和培育方向“疾病動物模型與新藥研究領域”被評為優秀。
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昆明動物所通過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和“杰出技術人才”、研究所“青年科學家小組”等途徑,共引進10位海外高層次人才,培養青年科學家小組組長2人,研究所學科組現已擴展至34個。其中,4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3人獲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支持。
“十二五”期間,昆明動物所承擔各類國家部委、中科院、省(部門)科研項目等各類項目共計587項,另外,承擔各類承擔橫向項目67項、國際合作課題17項。
2011年以來,昆明動物所共發表各類論文1171篇,多項研究成果受到專業期刊和主流媒體的專題介紹,并應邀在相關權威期刊撰寫專題綜述文章。姚永剛指出,近五年來,研究所以第一完成單位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云南省自然科學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申請ZL137項、獲授權87項。
“十三五”瞄準重點與突破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科技發展面臨重要轉折與機遇。
姚永剛表示,“十三五”期間,昆明動物所確立了“一體兩翼”的戰略發展布局,即圍繞研究所總體定位(一體),依托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先導項目(B類)“動物復雜性狀的進化解析與調控”,建設“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依托研究所靈長類實驗動物和基因組分析方面的優勢,建設“模式動物(靈長類)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構筑“一體(研究所)兩翼(卓越中心和大科學設施)”的發展宏圖。
此外,昆明動物所還將依托“中科院—云南省西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籌劃院省合作共建 “西南生物多樣性國家實驗室”。
“十三五”期間,昆明動物所的三個重大突破和五個重點培育方向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突破一“動物復雜性狀的進化解析與調控”是“基因組進化的理論突破”的延伸和提高;突破二“靈長類動物模型與重大疾病機理”是“重大疾病靈長類新型動物模型創制與新藥研究”的延伸。五個重點培育方向中新部署了“肽類分子探針與候選藥物”“衰老機理與動物模型”“靈長類動物表型與遺傳”替換原先的“進化遺傳與進化發育”“家養動物基因資源”和“疾病動物模型與新藥研究領域”。
姚永剛認為,昆明動物所通過“一三五”項目組織,統籌優化科研力量布局和資源配置,積極探索與引導創新群組等科研模式,建立與之適應的人才培養工程和考核評價機制,提升研究所核心競爭力,推動重大成果產出。
此外,昆明動物所還將組織、申報“精準醫學研究”“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綜合技術研發”等重點專項。
直面挑戰,開創未來
在新形勢下,姚永剛帶領的昆明動物所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國當前科技迅猛發展和激烈競爭的形勢下,研究所在學科發展、隊伍建設等方面都面臨著內部和外部的諸多挑戰,如何統一共識、凝聚力量、開拓思路、制定務實求新的發展戰略,形成清晰可行的發展路徑,引領動物復雜性狀進化、靈長類動物研究領域發展,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同時也將深遠地影響研究所下一步的跨越式發展。
姚永剛指出,在進化生物學和靈長類研究方面,傳統學科和資源優勢正逐漸喪失,有國際影響的學科領域和創新成果不夠多;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我們把握學科發展趨勢的能力不強,調整學科內部結構的主動性不夠;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構筑大團隊聯合作戰的體制機制尚未形成。
“十三五”期間,昆明動物所將努力完善基礎研究和重大項目研究的機制與保障條件,加強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吸引高端人才,促進青年科研骨干成長,建設科技支撐隊伍;在PI制基礎上嘗試新的科研活動組織模式。
昆明動物所正在加快茨壩新園區、花紅洞園區的建設與改造,希望借此加強大型條件平臺科技支撐能力,提高儀器設備與相關遺傳資源開放共享程度,建立并完善以人為本、學術為魂、責權明確、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與學術創新生態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李煒研究員團隊研制出一種角度非對稱光譜選擇性熱發射器(AS發射器)。AS發射器不僅具備高效反射太陽光的能力,而且能夠巧妙地減少吸收來自大氣和高溫地面的熱輻射......
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遴選全球高校、研究機構和商業組織中對所在研究領域具有重大且廣泛影響的頂尖科研人才。來自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1200多家機構的6636名科學家入......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集中發布7項招標公告,對物種互作關系分析儀、快速-高壓一體化純化色譜、高通量液體篩選工作站、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儀等多類儀器設備進行公開招標,招標總金額為661.6萬元。招標公告......
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儀量子”)近日在安徽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國儀量子主要以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為核心技術,構建先進儀器產業集群。其產品涵......
二維非晶碳是碳材料家族的一種新型同素異形體。與石墨烯的周期性蜂窩結構不同,單原子層的非晶碳由五、六、七元碳環無序拼接而成。研究人員此前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在非平衡條件下成功制備了該材料,并發現非晶結構......
一、項目編號:OITC-G240320572(招標文件編號:OITC-G240320572)二、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聚焦離子束刻蝕機采購項目三、中標(成交)信息供應商名稱:廣東省中科......
關于2024年遼寧省科技重大專項擬立項項目的公示根據遼寧省科技重大專項管理有關規定,經組織有關單位編制實施方案、初審推薦、復審核查、專家論證和省科技廳黨組會審定等程序,現將2024年遼寧省科技重大專項......
9月22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閔行基地在大零號灣·國盛健康云城正式啟用,同時,2024浦江創新論壇—首屆核糖核酸功能與應用國際論壇開幕。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閔行基地的啟用......
近期,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籌)又公布了一批儀器設備公開招標公告,對此,分析測試百科網進行了整理,最早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時間為10月8日,有意向的潛在投標人需抓緊時間了!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標的名......
近年來,昭通學院積極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對接,共同開展天麻研究與成果轉化,取得豐碩研究成果。首創系列關鍵技術。首次針對天麻建立了5維分離的離線二維-離子淌度-高分辨質譜表征技術,表征了天麻中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