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1-09 13:54 原文鏈接: 廈大教授Nature子刊:原癌基因促癌發生與轉移的新機制

      生物通報道:來自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原癌基因c-Src通過磷酸化糖酵解中的限速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 HK)增加其活性,進而促進腫瘤發生和轉移的機理。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勤喜教授,李教授多年來主要從事腫瘤的細胞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在細胞信號轉導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張佳、王隨利和江彬。

      代謝模式的轉變是腫瘤細胞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代謝改變當屬瓦伯格效應(Warburg effect),即腫瘤細胞即使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也傾向于糖酵解而非氧化磷酸化提供能量。c-src是首個被發現的與病毒癌基因v-src同源的動物細胞中的原癌基因,其編碼的酪氨酸激酶c-Src在促進結腸癌、乳腺癌、肺癌等諸多癌癥的發生和轉移中起重要作用。但是,c-Src是否通過激活糖酵解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之前尚未見相關報道。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c-Src在激活的情況下能夠和HK相互結合,并且磷酸化Ⅰ型己糖激酶(HK1)的酪氨酸732位點以及Ⅱ型己糖激酶(HK2)的酪氨酸686位點。磷酸化修飾導致HK構象的改變,增強其對葡萄糖的親和力,進而激活其催化活性。激活的HK使大量的葡萄糖被攝入轉化為6-磷酸葡萄糖,促進糖酵解。深入的研究表明c-Src磷酸化HK能夠促進腫瘤的形成和轉移。在臨床結腸癌和肺癌中HK1-Y732的磷酸化水平顯著升高,且在轉移瘤中高于原發瘤,說明檢測該位點的磷酸化對相關腫瘤的治療和預后評估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這一研究不僅揭示了c-Src促進腫瘤的發生和轉移的新機理,而且為相關腫瘤的治療和預后評估提供了理論依據。

      (生物通:萬紋)

      作者簡介:

      李勤喜LI Qinxi,Ph. D.

      教授,博士生導師

      信號轉導與腫瘤代謝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umor metabolism)

      課題組組長

      1995年,蘭州醫學院(現蘭州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學士

      1998年,蘭州醫學院(現蘭州大學醫學院),臨床血液學碩士

      2001年,蘭州大學,理學博士

      2001-2004年,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

      2003-2005年,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期間有間斷)

      2004-2009年,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2009年至今,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2010-2011,多倫多大學,博士后

      研究領域(Research Area)

      1. 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R132H/Q突變體致癌的機理

      IDH1-R132H/Q突變與多種腫瘤,特別是膠質瘤的發生密切相關。研究表明該突變體能產生大量的2-羥基戊二酸(2-HG),2-HG作為癌性代謝產物導致了腫瘤的發生,但2-HG致癌的機理仍待進一步闡明。我們從2-HG引起代謝紊亂及細胞凋亡異常方面入手對其致癌機理進行研究。

      2. 原癌基因c-src通過改變細胞代謝模式促進腫瘤發生和轉移的分子機制

      腫瘤細胞代謝的一大特征是出現Warburg effect,即在有氧的情況下,腫瘤細胞主要通過提高無氧代謝糖酵解的效率來供應能量及生物合成的原料,并伴有大量乳酸的生成。這種代謝改變對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及遷移起重要作用。c-src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癌基因,其蛋白產物c-Src是第一個被發現的酪氨酸激酶。c-Src的高表達或過度激活與多種腫瘤的發生和轉移密切相關,但其調控細胞代謝的機理還不清楚。我們研究c-Src通過改變細胞代謝模式在腫瘤發生和轉移中的作用。

      3. 抑癌因子p53調控腫瘤代謝的新機理

      抑癌因子p53的功能缺失與多種腫瘤發生有關,其被發現能抑制Warburg effect。我們主要研究p53對生物合成及脂代謝的調節作用。

    相關文章

    兩篇癌研究論文:影響腫瘤轉移的原癌基因

    停留在原地的癌癥并不可怕,癌癥造成死亡大多是因為疾病擴散到了重要的器官,這一過程被稱為癌轉移。近期來自同濟大學和廈門大學的兩組研究人員分別通過研究,發現了兩種原癌基因對腫瘤轉移的不同作用:第一項研究發......

    兩篇癌研究論文:影響腫瘤轉移的原癌基因

    停留在原地的癌癥并不可怕,癌癥造成死亡大多是因為疾病擴散到了重要的器官,這一過程被稱為癌轉移。近期來自同濟大學和廈門大學的兩組研究人員分別通過研究,發現了兩種原癌基因對腫瘤轉移的不同作用:第一項研究發......

    廈大教授Nature子刊:原癌基因促癌發生與轉移的新機制

    生物通報道:來自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原癌基因c-Src通過磷酸化糖酵解中的限速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增加其活性,進而促進腫瘤發生和轉移的機理。這一......

    廈大教授Nature子刊:原癌基因促癌發生與轉移的新機制

    生物通報道:來自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原癌基因c-Src通過磷酸化糖酵解中的限速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增加其活性,進而促進腫瘤發生和轉移的機理。這一......

    廈大教授Nature子刊:原癌基因促癌發生與轉移的新機制

    生物通報道:來自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原癌基因c-Src通過磷酸化糖酵解中的限速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增加其活性,進而促進腫瘤發生和轉移的機理。這一......

    Nature子刊發現阻止癌癥轉移的新途徑

    癌細胞借助轉移過程離開原位腫瘤,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這是超過90%癌癥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現在急需為受到癌癥轉移折磨的病人找到更好的治療選擇。最近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們在癌癥轉移過程中找到了癌細胞內發生的......

    miRNA與癌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聯

    在腫瘤發生的經典模型中,癌癥通過慢慢積累突變、放任細胞增長而發生。許多這樣的突變影響關鍵的調控蛋白,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不過,非編碼RNA基因的突變也同樣有害,尤其是microRNA。microRN......

    CancerCell:抗艾滋藥物如何暴露皮膚癌弱點?

    早在2002年,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原癌基因BRAF突變是導致皮膚癌的遺傳因素之一。超過一半的黑色素瘤患者與BRAF突變相關聯。BRAF主要以BRAFV600E形式突變,通過持續激活下游MEK-ERK信號......

    Scripps研究所執行副總裁PeterVogt訪問生物物理所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執行副總裁PeterVogt訪問生物物理所9月26日,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ScrippsResearchInstitute)著名的腫瘤病毒學研究專家PeterK.Vogt在......

    帶原癌基因及原癌基因蛋白質的檢索技巧探討

    摘要:利用國內外醫學權威數據庫,對帶原癌基因及原癌基因蛋白質中易漏檢的一些問題,通過檢索實例進行比較,探討如何提高文獻檢索的查全率和查準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