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周前,一個大學好友突然告訴我,他父親被診斷為肺癌。他看我朋友圈都是些重磅進展,就問我是不是知道有效的治療方法。在一番問候之后,我問他有沒有讓他父親做基因檢測,他說有這個打算。然后我讓他趕緊帶爸爸去做,同時給他說了一堆靶向治療藥物,以及Merck的Keytruda,和羅氏的Tecentriq。
他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告訴我他父親患的是晚期小細胞肺癌,已經出現耐藥了。小細胞肺癌!為啥偏偏是小細胞肺癌。
實際上,小細胞肺癌是被列入疑難雜癥之列的大魔頭,因為這個發病率占所有肺癌15%左右的「小眾」癌種,導致的死亡竟然占到所有肺癌的25%以上,一旦確診,5年存活率小于5%(Joshi et al. 2013)。更可怕的是,治療小細胞肺癌已經近40年沒有新的療法出現了,所有的靶向藥物都沒有取得成功(Sharp et al. 2016)。目前治療復發性小細胞肺癌,只有GSK在2007年獲得FDA批準的化學藥物topotecan。
2002年,一場類似的對話發生在Brian Slingerland和Scott Dylla之間。Slingerland的兩個親人因為癌癥離世,其中一位患的就是小細胞肺癌。Slingerland問在研究腫瘤的Dylla博士,「癌癥能治愈嗎?」Dylla說,「可以,我們只需摧毀腫瘤干細胞。」
六年之后的2008年,為了治愈癌癥的夢想,有金融學背景的Slingerland,拉著腫瘤學專家Dylla(任首席科學官)和擁有MBA的Daniel T. Reiner,三人在美國灣區共同組建了Stemcentrx,他們想通過消滅腫瘤干細胞治愈癌癥。對于一家初創公司而言,這個想法是瘋狂的,因為腫瘤干細胞學說在學界還存在較大爭議,并沒有形成共識。這是一場狂賭。
然而,與他們治療癌癥的瘋狂想法相比,他們做事的風格卻極其低調。在2015年之前,很少有人知道Stemcentrx的存在,因為他們沒有官方網站,也沒有新聞報道。然而,即使是低調如Stemcentrx的公司,還是吸引了大神Peter Thiel的關注,Thiel下轄的Founders Fund給Stemcentrx投了2億美元,是Thiel在其他25家生物技術公司投資總額的3倍。2015年8月,Stemcentrx又獲得由Fidelity領投的2.5億美元,市值飆升到50億美元。幾乎所有人都認為Stemcentrx離IPO不遠了。
▲Scott Dylla博士(圖:researchgate.net)
巨額融資的背后,是他們踏實的科學研究。Dylla帶領公司科研團隊找到了小細胞肺癌的腫瘤干細胞標志物DLL3蛋白(成人的健康細胞表面沒有,腫瘤干細胞表面有),并成功研發出靶向該蛋白的藥物SC16LD6.5(Rovalpituzumab tesirine,Rova-T)。2015年8月,Dylla團隊在《科學》旗下著名期刊《轉化醫學》發表了他們這一重磅研究成果(Saunders et al. 2015)。實際上,他們已經在兩年前就默默地開啟了I期臨床研究。
Rova-T是一種抗體藥物偶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單克隆抗體與毒素(Pyrrolobenzodiazepines)的結合物,抗體負責結合表面攜帶DLL3蛋白的腫瘤干細胞,毒素負責破壞癌細胞的DNA,最終導致腫瘤干細胞死亡。Dylla在論文中表示,Rova-T可以有效的靶向并摧毀DLL3蛋白表達量高的腫瘤起源細胞(Tumor-initiating cells ,TICs;包括腫瘤干細胞在內),是治療小細胞肺癌的全新藥物(first-in-class)。這一研究也初步證明利用腫瘤干細胞學說治療癌癥或許是可行的。
▲抗體藥物偶聯物示意圖(圖:http://molecularbiologynews.org/)
于此同時,于2013年7月開啟的Rova-T治療小細胞肺癌I期臨床研究,82名志愿者全部入組,其中有74名患者是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此期間,Stemcentrx也在斷斷續續公布一些初步的臨床數據,這也大大的促進了它融資的進程。
2016年4月28日,在外圍對Stemcentrx垂涎已久的制藥巨頭AbbVie對外宣布,AbbVie將斥資58億美元收購由風險投資支撐的Stemcentrx,以加強AbbVie的抗癌藥物組合。如若Stemcentrx的藥物達到里程碑,將會有另外40億美元入賬。據悉,這是風投支撐公司歷史上第二大收購案。交易完成之后,風投大神Thiel和他的基金收獲17億美元。
▲Stemcentrx的生產車間(圖:technologyreview.com)
如果說Slingerland和Dylla創辦Stemcentrx是狂賭,那AbbVie此次斥巨資收購的瘋狂之舉,簡直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風險之大,可想而知。
今年1月初,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全文刊登了Rova-T治療小細胞肺癌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Rudin et al. 2016)。雖然這個I期臨床研究主要是為了檢驗Rova-T的安全性和有效劑量,但是里面隱含的初步數據還是讓AbbVie和小細胞肺癌患者看到了一線希望。
本次歷時近3年臨床研究,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Charles M Rudin教授領導。一共招募了74名小細胞肺癌患者,這些志愿者在進組前均接受了一線或者二線治療。研究表明,患者對Rova-T的最大耐受為每3周0.4mg/kg。根據這個結果,Rudin教授團隊認為,在后續的II期臨床實驗中,推薦給藥量為每6周0.3mg/kg。
▲Charles M Rudin教授(圖:vimeo.com)
既然已經證明Rova-T是安全的,而且找到了合適的給藥量。那是不是可以稍稍利用下這次的臨床數據,窺探一下Rova-T是不是真的有效呢?
于是,Rudin教授團隊結合研究成果,和患者的用藥情況,發現有60名患者的給藥量在推薦給藥的有效范圍之內。于是Rudin教授團隊就利用這部分數據對Rova-T的療效做了個整體的評估。他們發現,有11名患者(18%)有明確的客觀響應(腫瘤縮小),41名患者(68%)的疾病得到了控制(腫瘤不再變大)。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2.8個月(2.5-4.0),中位總生存期為4.6個月(3.9-7.1)。在隨訪一段時間后,Rudin教授團隊發現39名對化療敏感的患者1年存活率為17%,30名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的患者1年存活率在21%左右。
既然是靶向DLL3蛋白的藥物,研究人員最關心的還是DLL3蛋白高表達(50%的腫瘤細胞表面出現DLL3蛋白)的患者的表現?于是Rudin教授團隊又從這74名患者中找出了給藥量在有效范圍之內,且DLL3蛋白高表達的小細胞肺癌患者,一共是26名。
在這26名DLL3蛋白高表達的患者中,10名患者(38%)具有確定的客觀反應,23名患者(88%)病情得到了控制,無進展生存期為4.3個月(2.8-5.6),中位總生存期為5.8個月(4.4-11.6)。
而在8名DLL3蛋白低表達患者的小亞組中,沒有患者對Rova-T表現出明確的客觀響應,只有4名患者(50%)病情得到了控制,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2.2個月(1.3-2.5 ),中位總生存期為2.7個月(1.2-10)。
顯然,從初步的數據來看,盡管治療效果不是特別sexy,Rova-T還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在比較DLL3蛋白高表達的患者與DLL3蛋白低表達的患者對Rova-T的反應時,證明DLL3蛋白的確是小細胞肺癌的潛在標志物。這的確給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
據AbbVie透露,它正在向FDA給Rova-T申請各種稱號。同時AbbVie還與BMS展開合作,計劃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Opdivo與Rova-T聯合治療小細胞肺癌。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樂觀預計Rova-T會在2018年面市。
參考資料:
Joshi, M., (2013). Small-Cell Lung Cancer: An Update on Targeted Therapies. Impact of Genetic Targets on Cancer Therapy. W. S. El-Deiry. New York, NY, Springer New York: 385-404.
Rudin, C. M., (2016). Rovalpituzumab tesirine, a DLL3-targeted antibody-drug conjugate, in recurrent small-cell lung cancer: a first-in-human, first-in-class, open-label, phase 1 study. The Lancet Oncology 18(1): 42-51.
Saunders, L. R., (2015). A DLL3-targeted antibody-drug conjugate eradicates high-grade 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tumor-initiating cells in vivo.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7(302): 302ra136-302ra136.
Sharp, A., (2016).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ly targeted agents and immunotherapie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60: 26-39.
小細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類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其增殖速度快并且預后極差,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為15%-30%,而晚期患者則不到1%[1]。對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在一線化療中......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抗PD-L1療法Imfinzi(英飛凡,通用名:durvalumab,度伐利尤單抗),聯合標準護理(SoC)含鉑化療(......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公布了抗PD-L1療法Imfinzi(英飛凡,通用名:durvalumab,度伐利尤單抗)聯合標準護理(SoC)含鉑化療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
2月12日,羅氏阿替利珠單抗(Tecentriq)的上市申請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小細胞肺癌(SCLC),國家藥監局已發出批件。這是繼阿斯利康Imfinzi之后在中國獲批上市的第2個PD......
2020年2月13日,國家藥監局正式批準了羅氏PD-L1單抗Tecentriq(atezolizumab,阿替利珠單抗),具體適應癥為:Tecentriq聯合化療用于一線治療廣泛期的小細胞肺癌(SCL......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極易復發、惡性程度極高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在肺癌中占比約為15%~20%。由于確診時腫瘤很可能已經廣泛擴散,因此小細胞肺癌往往很難治愈。盡管大規模測序研究已經在人體SCLC腫......
在十一國慶假期期間,國際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布了小細胞肺癌的一項研究成果—CASPIAN研究證實:阿斯利康公司的PD-L1單抗英非凡(imfinzi,德魯單抗)聯合化療能有效改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
12月24日,CDE官網顯示恒瑞SHR-1316注射液獲得臨床默示許可,聯合卡鉑和依托泊苷用于初治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SHR-1316是恒瑞自主研發的一款PD-L1單抗藥物,可以解除PD-L1介導......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極具侵襲性的肺癌,具有有限的治療選擇。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鑒定出這種類型肺癌的一種新型治療靶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11月6日的ScienceTra......
PGAM1(磷酸甘油酸突變酶1)在有氧糖酵解過程中通過催化糖酵解通路中3-磷酸甘油酸(3-PG)轉化生成2-磷酸甘油酸(2-PG),促進葡萄糖代謝和能量生成。PGAM1通過調節3-PG與2-PG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