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2-14 10:59 原文鏈接: 這些年各界“諾獎”上的中國身影

       13日,一則“中國水電拿下工程界‘諾貝爾獎’”的新聞刷爆網絡。作為我國第二、世界第三大已建水電站工程——溪洛渡水電站,其因規模大、難度高,成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水電工程之一。它不僅代表了全球大壩智能化建設的最高水準,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水電建設強勁的創新實力。因此,溪洛渡水電站毫無爭議的獲得素有國際工程咨詢領域“諾貝爾獎”之稱的“菲迪克2016年工程項目杰出獎”。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全面繁榮,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日益加深。這些年,包括諾貝爾獎在內的各界“諾獎”都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一起來梳理。

      ——諾貝爾獎

      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彼得·恩隆德當天中午(北京時間晚7時)在瑞典文學院會議廳先后用瑞典語和英語宣布了獲獎者姓名。他說,中國作家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 瑞典文學院當天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從歷史和社會的視角,莫言用現實和夢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令人聯想的感觀世界。” >>

      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屠呦呦與另外兩名海外科學獎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雨果獎(科幻界的諾貝爾獎)

      2015年,劉慈欣獲雨果獎

      美國時間2015年8月22日,第73屆雨果獎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正式揭曉,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借《三體》(The Three-Body Problem)第一部在全世界科幻迷的期待和見證中,摘下了最佳長篇小說獎的桂冠,創造了中國人和亞洲人的歷史。《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劉慈欣創作于2006年至2010年的一部科幻小說,講述了人類在地球毀滅之后向外太空尋求新生和保存文明的故事。>>

      2016年,郝景芳獲雨果獎

      美國時間2016年8月20日,郝景芳的《北京折疊》獲得了2016年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據介紹,郝景芳在《北京折疊》中構建了一個不同空間、不同階層的北京,她筆下的北京是一個可以像“變形金剛般折疊起來的城市”,“具有更為冷峻的現實感”。她描寫的故事大多來源于自己的生活日常,反映了現實世界中的人情冷暖。>>

      ——馮·卡門獎(國際宇航界的諾貝爾獎)

      2014年,吳美蓉獲馮·卡門獎

      據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的消息,北京時間2014年1月10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世界航天局長峰會上,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吳美蓉被授予馮·卡門獎,以表彰她50多年來對航天科技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及為國際航天合作做出的突出貢獻。她是國際宇航界獲此殊榮的第一位女航天科技專家。>>

      2011年,劉紀原獲馮·卡門獎

      2011年10月2日,中國航天專家劉紀原獲得了國際宇航科學院(IAA)授予的馮·卡門獎。這是中國專家首次獲此殊榮。

      馮·卡門獎創立于1982年,是國際宇航科學界的最高獎項,被譽為“宇航科學諾貝爾獎”,每年僅授予一次一人,以表彰在航天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個人。>>

      —— 沃爾沃環境獎(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諾貝爾獎)

      2013年,秦大河獲沃爾沃環境獎

      2013年10月21日,被譽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諾貝爾獎”--“沃爾沃環境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頒發,中國冰川學家和氣候學家秦大河博士成為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中國人。秦大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長期從事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發表了超過170篇英文論文,以及230篇中文論文,為人類了解冰川進程做出巨大貢獻。他曾多次參加和主持南極、北極、青藏高原和中國西部地區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也是我國第一個徒步橫穿南極的人。>>

      ——普利茲克建筑獎(建筑界的諾貝爾獎)

      2012年,王澍獲普利茲克建筑獎

      2012年5月25日,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49歲的中國美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領取了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筑獎。這是該獎設立33年來首次有中國人獲獎。普利茲克獎主要表彰通過建筑藝術為人類及其居住環境做出杰出貢獻的建筑師,每年頒發一次。

    相關文章

    諾獎得主受聘南開名譽教授成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11月3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名譽教授、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皮埃爾·阿戈斯蒂尼從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手中接過聘書,成為該校的名譽教授。他將在南開大學設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受聘儀式現場宗琪琪攝2......

    復旦教授馬劍鵬:AI已繞不開,宜從娃娃抓起

    “我整個職業生涯一直在做這個東西,但心里很清楚,同行也這么認為——在我們有生之年,‘蛋白質的折疊’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尤其是蛋白質結構預測問題。結果AlphaFold出來了!”10月9日,博士生導師、......

    剛剛,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5點45分許,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J.Hopfield)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科學家杰弗里·辛頓(GeoffreyE.Hin......

    小RNA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生命和治療疾病?

    ·幾名專家表示“有些吃驚”,但也表示該結果在情理之中。這不僅因為安布羅斯與魯弗肯是該領域中無可置疑的先驅,也因為小RNA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上的重要性值得第二塊獎牌。·miRNA是一類長度僅約20~2......

    從不被認可到摘得諾獎,他們守得云開見月明

    維克托·安布羅斯(左)和加里·魯夫坎。圖片來源:SteveJennings/GettyforBreakthroughPrize10月7日,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舉行的諾貝爾大會決定將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者揭開基因調控之謎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科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Ambros)和加里·魯夫昆(GaryRuvkun)。生理學或醫學獎是2024年諾貝爾......

    “諾獎風向標”2024拉斯克獎揭曉GLP1藥物先驅獲獎

    被喻為“諾獎風向標”,備受矚目的2024(TheLaskerAwards)于當地時間9月19日正式揭曉。今年拉斯克獎共設立3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以及公共服務獎。自1945年以來,拉斯......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受聘深圳大學講席教授

    6月25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正式受聘成為深圳大學講席教授。巴里·馬歇爾是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西澳大利亞澳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曾獲中國政府友誼獎等。他曾......

    諾獎得主論文因數據問題面臨審查

    由諾貝爾獎得主、神經科學家ThomasSüdhof合著的幾篇論文正在接受審查,因為線上評論者對數據重復、圖像差異和其他問題提出了質疑。ThomasSüdhof 圖片來源:JORGEGUERR......

    剛剛!諾獎得主涉嫌造假又被撤稿還有52篇論文P圖造假

    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合授予WilliamG.KaelinJr、SirPeterJ.Ratcliffe和GreggL.Semenza,以表彰他們“對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發現”。近期,Gr......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