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2-16 15:00 原文鏈接: 厲害了word大亞灣!

      大亞灣最近著實又火了一把!“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經過17年9度空缺后,今年終于花落“大亞灣中微子實驗”。

      獲獎消息傳出后,有不少媒體小伙伴來大亞灣一探究竟,為大家揭秘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背后的故事。

      ■為什么選在大亞灣做實驗?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位于中廣核的大亞灣核電基地內,但實驗室是中科院的。當然,中廣核在這個項目中的貢獻也不少。

      談及為什么選在大亞灣做實驗,中國科學院院士、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負責人王貽芳說:“關鍵在實驗的精度。實驗環境要求更深、更暗、更干凈,數據分析則要爭分奪秒。”

      從大亞灣核電站的山底一路向下,穿過3000米的隧道,位于實驗廳里的中微子探測器正靜靜“坐”在深藍色的超純水中,睜大“眼睛”緊緊盯著來自核反應堆的中微子。

      2012年3月8日,大亞灣實驗室拔得頭籌:發現了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并精確測量到其振蕩概率,韓國科學家的結果比我們晚了25天。

      中廣核研究院副總經理孫吉良說,大亞灣實驗室廠址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經國內外專家反復比較論證,這是世界上進行這一測量的最佳地點,預期可以達到0.01的測量精度,取得重要的原始創新成果。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位于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山洞內。中微子在自然界極難捕捉到,而大亞灣核電基地有6臺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群之一,為實驗提供了較為豐富的中微子源;此外,大亞灣核電基地緊鄰高山,在山體下建實驗室,可利用其巖石覆蓋有效屏蔽宇宙線本底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中微子實驗下一步目標,則直指江門,正在我國廣東省江門市建造的江門(JUNO)實驗將利用兩萬噸的液閃探測器在距核反應堆53千米處精確測量反應堆中微子的能譜,從而推斷出中微子的質量順序。

      ■企業資助國家實驗創先例

      發現科學界苦苦尋找的第三種中微子震蕩模式,這一成果被稱為中國人對世界基礎物理做出的最大貢獻。然而,這一誕生諾獎級別科學發現的實驗室,其建設也并非一帆風順。

      據孫吉良介紹,當時中微子實驗室的建設首先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整個實驗需要投資2.3億元,盡管獲得了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但仍然有很大缺口。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是一個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的基礎科學的前沿研究項目。王貽芳介紹說,它使我們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也對未來中微子物理的發展方向起著決定性作用。只有得到這一結果,才能設計下一代中微子實驗。作為物理學28個最基本參數之一,這個參數的測量結果對粒子物理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但中微子實驗得出的結果并不會對核電站的運營產生任何利益。在反復討論后,中廣核決定,積極支持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為中國的科學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2008年1月28日,中廣核與中國科學院簽訂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合作協議,支持項目研究經費3500萬元,并于當年完成支付,占這一項目總投資的15%。

      “這筆費用占到了當年中廣核科研費用的90%以上,也由此開創了企業資助國家大型基礎科學研究的先例。”孫吉良表示,廣東省政府及深圳市政府也分別給予這一項目大量資金支持,中微子實驗的資金問題順利解決。

      “中廣核非常重視自主創新。除了支持國家基礎科學研究,我們還開展了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海上小型堆、先進核燃料組件等應用型創新,并布局了嬗變堆、事故容錯燃料等前瞻性研究。”孫吉良表示。

      ■核安全與工程建設兼得

      在排牙山腳下,我們坐上電瓶車,開啟了奇妙的中微子之旅。一條長長的隧道向山中延伸而去,仿佛在時光隧道中穿行。這條隧道的施工長達3年,而施工難度也非同一般。

      由于靠近正在運行的核電站,挖掘隧道過程中的爆破對核電運行不能帶來任何安全影響,這是中微子實驗室建設的前提。

      此外,大量施工設備、施工人員及爆破施工的炸藥運輸均利用核電站廠區道路,穿越核電站保護邊界,工程項目對核電安全的影響成為核電運營管理層高度重視的問題。

      據孫吉良介紹,為支持中微子實驗室的建設,中廣核拆除了大亞灣核電基地醫療中心,確保施工設備可以進場。而為確保核電站的安全,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施工爆破震動、炸藥運輸等各方面,開展了詳細的論證,多次向國家核安全局提交相關技術論證與實驗分析等技術文件,接受國家核安全審評。

      “為確保安全,施工都安排在晚上進行,將影響降到最低。”孫吉良表示,中廣核在核電站的工程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的工程技術和管理經驗。在中微子實驗項目工程建設中,按照核電工程安全管理的標準嚴格要求,派人員到施工地點進行安全監察,在高能所工程管理人員、中廣核和施工承包方的共同努力下,整個工程施工期間沒有發生一例人員傷亡事故。

      ■大樹腳下,必有沃土

      一群偉大科學家的背后,總有許多默默無聞的支持者。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的三個大廳,近端的兩個位于大亞灣核電基地范圍內,遠端的則已經超出大亞灣基地范圍,而超出核電用地范圍的部分,需要辦理環境影響評價、項目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及項目工程報建等各種審批手續,這些審批都是以中廣核的名義進行的,向深圳市規劃、國土、環保、消防等部門出具了一系列相關的申請公函和材料。

      “為便于實驗的開展,中廣核提供了反應堆相關的各種技術數據與技術咨詢,如堆芯熱功率的測量、主要裂變核素的反應率、反應堆裂變反應的空間分布、中子輸運模型等,為中微子實驗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孫吉良表示,中微子項目的工程建設招標、項目建設和建成后的實驗過程中的用電、用水、通訊、交通、碼頭、住宿、餐飲等各種后勤保障也都由一群默默無聞的中廣核核電人所提供。

      如果說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是一棵科技界的參天巨樹,那么中廣核則是巨樹腳下一塊肥沃的土壤。而依托中廣核陽江核電站和臺山核電站的江門中微子實驗室也正在建設中,不遠的未來,那里又會誕生怎樣震驚科學界的重大成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是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11月12日,日本實驗高能物理學家小柴昌俊去世。小柴昌俊生于1926年,因為對“宇宙中微子探測”的貢獻,與戴維斯(RayDavisJr.)分享了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另一半授予了對宇宙X射線......

    Nature最新發文稱檢測到太陽次要聚變循環產生的中微子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體物理學研究論文稱,科學家通過高靈敏度檢測器檢測到了太陽次要聚變循環產生的中微子,測量這些中微子可以為了解太陽結構和太陽核心內的元素豐度提供新線索,將有助于人們了......

    最輕中微子質量首次限定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科學家使用與整個宇宙結構有關的數據,限定了宇宙間最小、最難研究的組成部分之一——中微子家族中最輕成員的質量:不超過0.086電子伏特,約為單個電子質量的600萬分之一。......

    12層樓高的水晶球逼幽靈粒子現身

    兩座核電站之間,700多米深的花崗巖下,正開掘一個巨大的空洞,容納一個12層樓高的“水晶球”。來自球中的一次次閃爍,將吐露中微子的身世秘密。位于廣東的正在建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最復......

    科學家首次借中微子為地球“稱重”

    據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5日報道,中微子是可以直接穿越整個地球的亞原子粒子,“小身材”也擁有大能量。現在,物理學家首次借助中微子測量了地球的質量,并對地球內部的情況進行了探測,研究了從地殼到地核密......

    日本2019財年科學預算要超百億美元?

    日本2019財年科學預算要超百億美元?超算、中微子探測器等基礎研究大項目最“受寵”圖片均來自網絡美國《科學》雜志官網在9月4日的報道中指出,盡管日本政府正面臨著嚴峻的財政挑戰,但其科學部門仍希望國家能......

    “高山”之巔:1998年那個中微子物理學的春天

    1998年6月4日至9日,中微子物理學界的盛會NEUTRINO’98在日本高山(Takayama)召開,它開啟了中微子物理學的春天。在隨后的20年間,中微子振蕩實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性的成果。回過頭......

    多國科學家宣布首次發現宇宙高能中微子來源

    多國科學家12日宣布,他們首次發現了宇宙高能中微子的來源。這項突破性進展將為認識宇宙提供一種新方法,推動多信使天文學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中微子,又稱“幽靈粒子”,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種亞原子粒子,質量......

    多國科學家宣布首次發現宇宙高能中微子來源

    多國科學家12日宣布,他們首次發現了宇宙高能中微子的來源。這項突破性進展將為認識宇宙提供一種新方法,推動多信使天文學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中微子,又稱“幽靈粒子”,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種亞原子粒子,質量......

    重大發現!黑洞加速出宇宙中能量最高的粒子

    今天出版的Science雜志刊登封面文章,“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找到耀變體發射超高能中微子的證據。冰立方((IceCube)是美國設在南極洲極點處的中微子天文臺。它由分布在1立方公里內的86串光傳感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