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家“大氣十條”的收官之年,年底PM2.5能否達標,成為兩會前的熱門話題。
2月28日下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九次會議召開,京津冀以及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七省區市的主要領導、各主要地級市的市長們,集聚北京分析研判問題、共商對策。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說:今年以來,空氣污染呈惡化態勢,年底要達到PM2.5濃度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的目標,形勢非常嚴峻,“目前數據還在安全線上,只要持續加大力度,完成目標是有信心的”。
“冬季取暖污染”成焦點
對策:國家能源局發力新機制
2013年國務院發布重拳治污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大氣十條”)。“大氣十條”明確提出,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
從2016年看,9月以前,治污成效顯現,但進入采暖季后,污染直線上升、霧霾徘徊不退,特別突出。
2017年,在七省區市“治煤、控車、停產、降塵、種樹”多舉措繼續強力推進的同時,國家能源局在聯防聯控機制中出任治理新角色。國家能源局局長白克力說,能源局會同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財政部、環保部等正啟動編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9個調研組已完成北方各地調研。
據介紹,國家能源局將開拓“煤改氣”氣源,創新支持機制。一是明確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共28個城市為重點的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氣源保障重點項目,布局規劃和保障措施,目前已完成專項調研。二是督促三大油氣企業加大采暖季上游供氣力度,保障氣源。三是以河北省為重點,推動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重點地區“煤改氣”融資和優惠信貸支持。
另外,京津冀地區“煤改電”配電網,凡出現卡脖子線路的,今年都要納入專項改造。對河北等霧霾嚴重且具有大規模地熱能供暖、風電供暖發展潛力的地區進行了調研,正研究擴大可再生能源供熱利用的相關政策。冬季取暖污染將在國家層面治理攻堅,并且是從根上治。
重型柴油車是污染大戶
對策:鐵路多運煤,公路少跑煤
一輛重型柴油車的污染排放,相當于100輛小轎車的排放。北京每天有7萬輛這樣的過路車,石家莊每天有4萬輛這樣的運煤車。會上介紹,京津冀地區的重型柴油車,相當于上千萬輛小汽車的排放。
排放驚人,但也不能一限了之,交通部在會上拿出了頂層設計:
一是,制定專項方案,優化京津冀區域運輸結構,提高鐵路貨運比例;二是,今年10月底前,天津港煤炭轉運全部調整為海鐵聯運方式,此后不再接收公路運輸煤炭;三是,支持北京市今年盡早實施重型柴油車六環路限行,引導過境重型柴油車繞行。
參會的一位同志告訴記者,北京如果在六環路限行重柴油車,也不能讓過路車“走投無路”,要有合適的繞行方案,也不能收費口太多,也不能讓這些車在路上趴窩,成為堵車禍首。所以,交通部的統籌,至關重要。
北京市內公交、環衛等八大行業,新增的重型柴油車,全部要“戴口罩”,也就是安裝顆粒捕集器。
“假停工真生產”須零容忍
對策:強化督察,公開曝光
此次會議之前,環保部督察發現多地存在“假停工真生產”,有的觸目驚心,引起輿論集中關注。
此次會議上,陳吉寧通報了為期一個月的督察結果,毫不客氣地點出了一連串問題:截至2月27日,18個督察組共走訪檢查2152個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發現問題1043個。督察發現,在區縣一級,不少地方都存在“環保可以等一等”的錯誤思想,工作執行不到位的現象十分普遍。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不少縣市都在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其中小散亂企業新增十分突出,這些企業通常集中在縣與縣的交界處,設施簡陋,水平低下、數量眾多,難以監管。這些企業基本沒有治污設施,有的也是形同虛設,煙氣污染超標直排,十分嚴重。
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是協作小組組長,他在會上說,要跟在座的市長們交交心,談談講政治落實的問題。他強調,任何事情都不能成為污染企業擴大生產的借口,絕不能“遷就一家一戶,得罪千家萬戶”。
強化督察,公開曝光,讓“假環保”無處藏身,是今年的一個工作重點。環保部將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劃分為3200多個網格,衛星與地面同步,細化督察。而北京,將參照中央環保督察模式,對全市實施督察全覆蓋。
圖為中科宇圖資源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銳正在接受專訪目前,大氣污染防治已經進入深水區,應用信息化手段幫助地方進行污染源的監控,實施智能化調控以及科學評估,將在這場戰役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精......
為加強科學治霾,河北省環保廳開發服務中心引進了大氣污染全覆蓋式立體精準監控、溯源、預警預報和綜合管控技術,目前正在聯系單位進行試點。該技術通過環境立體激光雷達監控和地面監測站的建設和融合,打破傳統空氣......
藍天保衛戰怎么打?必須要科學地打。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開展由環境保護部牽頭,科技、中科院、農業、工信、氣象、衛生、高校等多部門和單位協作的集中攻關,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成因......
媒體對環保話題的關注熱度,在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的記者會上表露無遺。離開始時間尚早,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便人頭涌動,記者們早早坐滿了座位。針對我國秋冬季節重污染天氣頻頻出現的問題,陳吉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
今年是國家“大氣十條”的收官之年,年底PM2.5能否達標,成為兩會前的熱門話題。2月28日下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九次會議召開,京津冀以及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七省區市的主要領導......
“你肉眼看到的是藍天,但實際上種種導致氣溶膠顆粒污染物生成的氣體都已存在了,它們可能正在醞釀下一波灰霾。”1月9日,北京城連續十余天的灰霾終于消散,但李占清從北京師范大學科技大廈5層的走廊看著窗外,卻......
霧霾現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居民生產生活的社會之痛。位于華盛頓的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總裁、全國政協海外特邀代表何平博士日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建言,治霾措施必須針對主要矛盾。脫硫脫硝不完善成“禍首”何平......
2016年入冬至今,全國范圍內的灰霾來勢迅猛,并引發社會輿論的持續關注。如今,灰霾已超出單純的科學問題,成為一個公共話題。暫時拋開科學與非科學的概念糾纏,仍有一些問題能夠通過辨析、澄清并給出可行性建議......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3微克,同比下降9.9%,比2012年下降23.7%;進入2017年,霧霾來去依然反復。北京今年年底實現PM2.5平均濃度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軍令狀”......
“什么時候才能呼吸到清潔的空氣?!”一段時間以來,重污染天氣頻現,人們不禁發出這樣的疑惑和感嘆。“霧霾之所以久攻不下,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和能源結構存在缺陷,即發展方式的問題。”業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