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3-22 11:00 原文鏈接: 物理學家趙忠賢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世界超導百余年研究史中,在兩次高溫超導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時刻,趙忠賢帶領的團隊都“跑”在前列。五十年磨一劍,趙忠賢用一輩子的熱愛與堅守,讓中國高溫超導科研地位躋身國際前列。因在科學研究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3月21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趙忠賢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今日中國超導事業,源自半個世紀前的啟程

      1959年,18歲的趙忠賢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64年,當23歲的趙忠賢畢業后被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時,我國還沒有高溫超導這個概念。

      超導最先發現是在1911年,由荷蘭物理學家卡麥林?昂納斯發現。超導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目前已有10個人在超導領域獲得了5次諾貝爾獎。

      超導現象指在一定的低溫狀態下,某些材料中的電子可以無阻地流動,表現出零電阻現象。超導體這個名詞看似陌生,但在信息通訊、生物醫學、航空航天等領域都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假如超導現象能在常溫下實現,遠程超高壓輸電將沒有損耗,能節省很大電量。我們的身邊就廣泛存在超導應用:醫院里用的核磁共振成像儀核心部件是超導磁體,還有我國目前正實驗的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這些,都與趙忠賢等人的進行超導研究密切相關。

      但當時中國的超導研究還沒有開啟。1973年,32歲的趙忠賢赴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接觸到了世界超導研究最前沿。2年后回國時,他開始從事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

      十年探索一次突破,讓中國超導受世界矚目

      “初生牛犢不怕虎。”經過縝密思考和實驗,1977年,趙忠賢在《物理》雜志上發表文章,挑戰由經典理論推導出的麥克米蘭極限,當時不少人認為,“趙忠賢膽子實在是太大了”。雖然想法超前而且價值巨大,但進展卻沒有這么順利。隨后幾年,他的研究屢次受阻。

      “1986年4月,瑞士科學家穆勒和柏諾茲發現Ba-La-Cu-O材料在35K(開爾文,熱力學溫度單位)時開始出現超導現象。9月底,我看到他們的論文后,馬上找到陳立泉等同事開始銅氧化物超導體研究工作。”趙忠賢回憶說。

      八十年代的科研條件異常艱苦,好多設備是趙忠賢團隊自己造的。燒樣品的爐子就自己造的,被他戲稱為“土炮”,買的設備也是二手貨。但這絲毫不妨礙他們的激情和夢想,趙忠賢和同事們不分晝夜地干,餓了,就煮面條;累了,輪流在椅子上打個盹。1986年底,趙忠賢的團隊和國際上少數幾個小組幾乎同時在鑭鋇銅氧體系中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獲得了40K以上的高溫超導體。一時間,世界物理學界為之震動,“北京的趙”多次出現在國際著名科學刊物上。

      1987年2月,艱苦的研究終于有了成果, 趙忠賢及合作者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并在國際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組成為Ba-Y-Cu-O。這項研究使得超導電性低溫環境的創造,由原本昂貴的液氦變為便宜而好用的液氮。趙忠賢因此于同年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他也成為首次獲此獎項的中國科學家。

      趙忠賢等人的成果,凸顯出柏德諾茲和繆勒的氧化高溫超導材料論文的意義,1987年這兩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柏德諾茲說:“趙教授及其同事們的研究成果是舉世矚目的,感謝他們為世界科技的發展和超導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那一年,趙忠賢45歲,這是他從事超導研究的第十二年。

      那一年,世界性的超導競賽迎來了巔峰時刻,趙忠賢作為五位特邀報告人之一參加了美國物理學會3月會議。這成為他一個難忘的記憶。當時1100人的大廳里,擠進了3000多人,被高溫超導突破吸引來的物理學家們擠滿了整個會場,狂熱的場面持續了7個多小時,報告一直繼續到次日凌晨3點。這場會議后來被稱作“物理學界的搖滾音樂節”。向世界展示中國超導研究的重大突破,讓趙忠賢“感到光榮與驕傲”。

      趙忠賢所在集體因此榮獲198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集體一等獎,他也作為團隊代表獲得了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1991年,50歲的趙忠賢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跌宕起伏不忘初心,20年后再掀世界熱潮

      然而,低谷不期而至。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際物理學界在通過銅氧化物超導體探索高溫超導機理的研究上遇到了瓶頸。國內的研究也遇冷,不少研究人員轉向其他領域。但趙忠賢卻堅持要坐“冷板凳”。“熱的時候要堅持,冷的時候更要堅持。”憶及這段往事,他說,“我當時很正常,不癡迷也不呆傻。我認為超導還會有突破,所以才堅持。”

      在跌宕起伏之間,趙忠賢對“初心”的追逐從未變過。

      2008年2月,日本研究組報道在摻氟的鑭氧鐵砷化合物中有26K的超導電性。立刻引起中國學者的極大關注。趙忠賢結合他的學術思路,認識到其中可能孕育著新的突破。他帶領團隊很快將鐵基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提高到50K以上,并創造了55K鐵基超導體轉變溫度紀錄,同時在物理上認識到高的超導臨界溫度與磁的不穩定性密切相關。為確認鐵基超導體為第二個高溫超導家族提供了重要依據。

      這些打破了國際物理學界普遍認為的40K以上無鐵基超導的“禁忌”,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轟動,標志著經過20多年的不懈探索,人類發現了新一類的高溫超導體。

      當時已經67歲的他,在成果出現前夕帶領年輕人熬了三個通宵,完成了初期最關鍵的三篇論文。事后得知,其中一篇只比國外同行早發表了一天。

      這項研究又為他贏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而他本人則在2015年被授予國際超導領域的重要獎項——Matthias獎。

      美國《科學》雜志3次報道趙忠賢及其團隊的工作,并評論說,“中國如洪流般不斷涌現的研究結果,標志著在凝聚態物理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強國”。

      五十年磨一劍,古稀之年獲最高獎

      現在,年過古稀的趙忠賢仍保持著旺盛的工作熱情,仍然時常去實驗室,雖然“原則上只出出主意”。他說,“我如今的工作重點有兩個,一是凝煉學科方向;二是盡我所能為大家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在他衣兜里,還時常揣著一個小本,隨時記錄研究思路,“現在年紀大了,有什么想法得趕緊記下,怕忘記了。”

      75歲的他,跨域了半個世紀的追逐,培養和影響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高溫超導研究人才,讓高溫超導扎根中國,更使得中國的高溫超導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7年,趙忠賢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共同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熱愛并為之堅守,“玩”出來的舉世矚目

      趙忠賢常被問:“一輩子就干了這么一件事,有時還很辛苦,不覺得枯燥嗎?”

      “這是我的興趣所在,又能養家糊口,還有比這更理想的選擇嗎?”趙忠賢說,“就像有人愛打麻將,玩到半夜,是去睡覺,還是接著玩?肯定是接著玩嘛!”對他而言,做研究就像有些人愛玩麻將一樣,十分有趣,并不覺得辛苦和枯燥,“我們做科研,每天總感覺更接近真理,一旦發現新現象、做出新材料、提出新問題,就像打麻將的和牌,也有大和、小和,多有意思。”

      因為熱愛,趙忠賢“玩”出舉世矚目的重大突破,“玩”出臨界溫度的世界紀錄,“玩”出中國高溫超導躋身國際前列的科研地位。

      對于年輕人,趙忠賢說“現在社會上各種誘惑很多,但既然選擇了科研這條道路,就要安下心來,不要心猿意馬。”“把興趣和生計結合起來,但不要精力太分散。”要選一個領域堅持下去,才能枝繁葉茂。

      “世界因你而美麗——2016-2017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禮將于3月31日晚在清華大學華美登場。屆時,聯合主辦機構北京青年報、中國新聞社、明報、鳳凰衛視、鳳凰網、星洲日報、大公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香港文匯報、世界日報(北美)、亞洲周刊、一點資訊、僑報、歐洲時報的代表將齊聚現場,向獲獎人提問。

    相關文章

    趙忠賢院士:正確的選擇并為之堅持努力

    今年8月底,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生們作了一場入學報告。他告訴年輕的同學們,做科研首先是選對方向,然后是堅持,堅持下去,科研就不再是“坐......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知識分子的時代答卷

    是怎樣的信念,讓一代代愛國報國的知識分子寫下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時代答卷?今天,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從未如此之近,偉大事業,呼喚千千萬萬知識分子,書寫新時代的精彩篇章。矢志愛國奉獻——一代代知識分子信......

    趙忠賢院士:相信自己可以把冷板凳坐熱

    77歲的物理學家趙忠賢,是遼寧新民人。曾有人讓他給年輕人傳授些成長秘籍,他講的是個“大實話”:如果能把生計與個人興趣結合起來,不失為一個理想選擇。他自己的經歷恰是如此。研究高溫超導是趙忠賢的興趣,也是......

    趙忠賢院士:期待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涌現了一批引領世界的科技成果,培養和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建設了一批引領科學發展的大科學裝置和研究平臺。這都源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人心,特別是國家加大了科技投入,......

    趙忠賢院士在武夷學院做院士報告

    4月25日下午,在武夷學院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召開武夷學院黨委中心組第六次學習擴大會,邀請趙忠賢院士作專題報告。校領導班子成員、全校副科以上干部、師生代表及市級科技人員900余人參加了學習會。學習會由吳......

    物理學家趙忠賢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世界超導百余年研究史中,在兩次高溫超導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時刻,趙忠賢帶領的團隊都“跑”在前列。五十年磨一劍,趙忠賢用一輩子的熱愛與堅守,讓中國高溫超導科研地位躋身國際前列。因在科學研究領域作......

    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趙忠賢與他的高溫超導

    1月9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榮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趙忠賢院士頒獎。趙忠賢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主要......

    中科院獲國家科技獎勵多個大獎附獲獎列表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1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各獎項獲獎結果已經全部揭曉。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和中國中醫......

    趙忠賢:新技術將保障核裂變能供人類使用幾千年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趙忠賢8月5日表示,隨著核電新技術日趨成熟,2030年有望建成核燃料利用率更高的快中子增殖堆商用核電站。如果實現這一目標,核裂變能可供人類使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