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三個澳大利亞成年人中就有兩人處于過重或者肥胖狀態,而且四分之一的兒童也處于這樣的狀況,肥胖是一種自身性疾病,其也是誘發缺血性心臟病、中風以及肌肉骨骼疾病的風險因子。
日益增加的肥胖負擔是一系列因素的結果,其中很多都超出了我們個體的控制,而且肥胖對于人們的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然而通常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就是肥胖和癌癥之間的關聯了。大量證據都表明肥胖和一系列癌癥的發生存在直接的關聯,其中包括食管腺癌、結腸癌、胰腺癌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等多種癌癥。當然這也僅僅是冰山一角而已。
肥胖如何增加癌癥的風險?
研究者認為有很多種方式能夠誘發或增加癌癥的風險。體內脂肪含量增加和機體炎癥水平增加、雌激素釋放增加以及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直接相關。在肥胖人群中胰島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以及瘦素的水平都會升高,而且其水平增加均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
胰島素的分泌通常會受到嚴格地控制而且其也是機體血糖調節的健康部分,但研究者發現,和前驅糖尿病及糖尿病相關的肥胖人群水平的增加或許歸咎于患者機體中胰島素耐受性的產生。這或許就表明血液中胰島素水平的增加或許在腫瘤細胞中扮演著關鍵的生長信號,同時其還會增加結腸和子宮內膜癌癥發生的風險。
IGF1能夠調節細胞的生長、分化以及死亡,而且其還和個體患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腸癌直接相關。瘦素是參與機體饑餓和飽腹感的一種激素,其能夠刺激很多促癌以及癌細胞的增殖,增加肥胖人群中瘦素的水平或許和個體患腸癌及前列腺癌直接相關。研究者認為,肥胖能夠促進機體炎癥發生,這也就意味著,相比健康體重的人群而言,肥胖人群機體中的免疫系統會一直處于激活狀態。
然而有研究人員發現性激素和慢性炎癥在影響肥胖和癌癥之間關聯性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胰島素和IGF所發揮的作用似乎是輕微的;當然目前研究人員還需要更為深入的研究來對此進行深入調查。
肥胖在癌癥發生中的級別?
總的來講,在英國,肥胖相關的癌癥占到了所有癌癥的8.2%,而吸煙相關的癌癥占到了19%的比例;在美國所有因癌癥死亡的人群中,過重引發的癌癥比例僅次于吸煙(20%vs30%)。
肥胖真的會影響癌癥的篩查和診斷嗎?
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兩種類型的癌癥,即女性的乳腺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有研究證據表明,肥胖或許會耽誤通過篩查對癌癥的鑒別,但卻并不能降低相關篩查工具或程序的重要性以及準確性。
對于乳腺癌而言,這類癌癥是澳大利亞女性最常見的一種癌癥,好消息是其篩查的準確性與個體的體重狀態相似,瑞士國家健康調查數據發現,在肥胖女性中進行乳房X線攝影術的準確性同檢測癌癥的能力相類似,但卻會降低確定陽性結果的能力,這也就意味著,相比正常體重的個體而言,肥胖女性出現假陽性的結果會增加20%,但這并不表明進行篩查會錯過很多癌癥。
有研究就表明,通過乳房X線攝影術檢測到的乳腺癌肥胖女性似乎會晚些時候去尋找大夫進行治療,而且相比健康體重的個體而言,肥胖女性的癌癥往往比較嚴重,但確切的原因研究人員并不清楚,但這或許會包括一些乳腺自檢過程中的困難以及耽誤患者尋求衛生保健;相關研究結果也能夠增強一些策略的重要性,從而就能夠幫助鼓勵肥胖和過重女性進行更合適的癌癥篩查以及隨后的醫學隨訪。
前列腺癌是澳大利亞男性最常見的一種癌癥,大規模的研究都表明肥胖和低級別或早期前列腺癌發病風險降低直接相關,但卻和惡性癌癥的風險增加直接相關。當然這其中所涉及的原因或許非常多,但其中一種潛在的原因或許就和過重男性進行前列腺癌診斷出現的困難相關,然而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或許就會延誤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但似乎并不能夠完全解釋肥胖和前列腺癌風險直接的關聯。
肥胖在癌癥治療過程中所暴露出的風險
肥胖會影響患者癌癥療法的成功率,研究者指出,肥胖患者往往在外科手術后患心臟病發作、傷口感染、神經損傷及尿道感染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同時肥胖也會增加患者術后健康不良的風險,而病態的肥胖癥則會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
近日有研究就表明,在癌癥治療過程中,病態的肥胖癥或許會明顯增加腸癌患者手術并發癥的風險,并且延長患者住院的時間;而另一項研究則表明,肥胖或許會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化療效力,同時降低患者的無病存活率。
這些風險是否可以逆轉?
目前的問題并不是肥胖是否會引發癌癥,而是我們應該如何做來預防或者減少重要的風險因子,有研究就表明,減肥就能夠降低或逆轉上述許多過程以及相關的疾病風險。如今在澳大利亞肥胖已經成為了引發癌癥以及相關負擔的主要驅動劑,那么如何有效降低肥胖相關的癌癥風險,或許是研究者們未來要思考的問題,當然這或許還能夠給很多肥胖個體帶來一定的健康效益。
挪威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口服胰島素,其可通過服用膠囊來攝入,甚至可放在巧克力中供人食用。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口服胰島素將于2025年開展人體試驗最新研究負責人之一......
2024年1月8日-11日,第42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峰會(J.P.MorganHealthcareConference,下稱JPM大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作為業內規模最大、信息最豐富的醫療健康投資研討......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報告,由于美國市場銷售的序列號為NG3105252H和NG3401062H的兩臺胰島素泵,患者無法將泵數據上傳到CareLink軟件的原因。生產商美敦力泌力美公司Medtro......
注射胰島素已經成為數以億計的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這除了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負擔,還有一旦胰島素用量過多,便可能導致低血糖,給患者帶來的安全風險。打入皮下的長效智能胰島素制劑可......
明明自己每天都在打胰島素,為什么血糖還這么高呢?70歲的王大爺,患2型糖尿病已有10余年,院外長期接受胰島素治療,近日因急性腦梗住院治療,入院查糖化血紅蛋白高達12.7%,出現嚴重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自然-代謝》9月2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大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或受到月經周期不同階段的調控。研究結果來自對11名女性開展的隨機臨床試驗。此前研究顯示,大腦對胰島素很敏感,而且胰島素會影響腦內的特化神......
示意圖顯示了植入小鼠背部的封裝DART工程細胞,DART系統可用于治療Ⅰ型糖尿病小鼠 圖片來源:《自然·代謝》 據《自然·代謝》31日發表的一項生物技術突破稱,科學家實......
昨天,北京大學發布了一則有關糖尿病治療的重磅消息:北大干細胞研究中心與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合作,成功完成了國際首例1型糖尿病受試者化學重編程誘導多潛能干細胞分化的胰島細胞移植手術。該治療技術有望成為徹底......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和抱川中文醫科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利用子宮衍生的脫細胞外基質(UdECM)研制出一種可誘導子宮內膜再生的水凝膠,并首次揭示了控制這一過程的機制。該項成果發表在3日的《先進功能材料》......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1類創新藥磷酸瑞格列汀片(商品名:瑞澤唐)上市,該藥適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磷酸瑞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