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藥物具有特異性好、毒副作用少的特點,在對癌癥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腫瘤對靶向藥物耐藥性的產生卻是臨床實踐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在此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統地理解耐藥性產生的機理是當前癌癥研究的熱點之一。最近,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在國際著名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論文,綜合分析了拉帕替尼敏感和耐藥細胞系中的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發現AKT信號通路和糖酵解過程在耐藥細胞系中發生顯著改變,并可以作為針對性的治療靶標。景杰生物作為全球蛋白質及蛋白質修飾領域的領跑者,可以為您提供從組學篩選到抗體定制的全套解決方案,為您的科研助一臂之力。
癌癥對于化療藥物的耐藥性是困擾當前癌癥治療的重要難題,而對相關耐藥性產生的機制一直缺乏從蛋白質組水平上的系統分析和研究。拉帕替尼(lapatinib)是一種EGFR家族抑制劑,臨床上常用于治療HER2/ERBB2過表達的乳腺癌患者。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慕尼黑理工大學的研究者通過基于質譜的蛋白質組技術,全面分析了乳腺癌細胞對拉帕替尼產生抗性過程中的蛋白質組、磷酸化組和激酶組的變化。結果發現AKT信號通路、糖酵解等過程與拉帕替尼耐藥性的產生密切相關,并且可以作為潛在的藥物靶標。
首先,研究人員選擇了正常培養的、加藥處理的以及耐藥性產生以后再加藥處理的BT-474乳腺癌細胞系為實驗材料,使用二甲基標記的定量方法和基于IMAC的磷酸化富集方法,系統分析了三種細胞系的蛋白質組、磷酸化修飾組和激酶組(圖1),總共定量到7,800多個蛋白、9,800多個磷酸化修飾位點和300多種磷酸激酶,構建了完整的蛋白質表達和磷酸化修飾圖譜。
接下來,通過一系列生物信息學的方法,研究者分析出了一些已經報道的機制,如AXL的過表達和PI3K的再激活過程等和拉帕替尼耐藥性的產生有關。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并驗證了一些新的應對抗藥性的藥物靶標:例如,磷酸化組結果揭示出在耐藥性的細胞系中,AKT-MTOR信號通路比MEK-ERK信號通路有更強的恢復,而實驗證明的確AKT信號通路的抑制劑藥物可以更明顯地抑制拉帕替尼耐藥性細胞系的生存;此外,相比于正常的親本細胞系,拉帕替尼耐藥性細胞系對CDK1抑制劑也表現得更為敏感。
最后,研究者基于磷酸化組的數據還分析出糖酵解過程相關蛋白在拉帕替尼敏感和耐藥細胞系中的磷酸化情況顯著不同,進一步檢測發現的確糖酵解的中間代謝物在兩類細胞中有顯著差異。與此相對應的是,耐藥性細胞系對于糖酵解的抑制也表現得更加敏感(圖3)。
在本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系統比較拉帕替尼敏感和抗藥細胞的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揭示出AKT信號通路、糖酵解過程等可能和抗藥性的產生有關,并為拉帕替尼耐藥性癌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應光國團隊的抗生素耐藥性研究小組白紅、何良英、高方舟等人研究揭示了新冠流行期間火車站空氣抗生素耐藥性與人體健康風險。相關研究發表于EnvironmentInternati......
一項新研究發現,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治療癲癇的藥物搭配,可以將耐藥性癲癇患者的癲癇發作減少50%。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神經病學》。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治療癲癇約始于一個世紀前。研發出抗癲癇藥物后,這種......
世界衛生組織9日發布報告說,感染人類的細菌表現出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越來越強,世衛組織對此高度關注。這份《全球抗生素耐藥性和使用監測系統報告》首次提供了在各國檢測覆蓋范圍內的抗生素耐藥性分析和2017年以......
北京時間12月8日23:00,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召開了全球微生物耐藥性和使用監測系統(GLASS)2022年報告的線上新聞發布會,該報告已于12月9日發布,總結了來自87個WHO成員國的微生物......
北京時間12月8日23:00,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召開了全球微生物耐藥性和使用監測系統(GLASS)2022年報告的線上新聞發布會,該報告已于12月9日發布,總結了來自87個WHO成員國的微生物......
北京時間12月8日23:00,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召開了全球微生物耐藥性和使用監測系統(GLASS)2022年報告的線上新聞發布會,該報告已于12月9日發布,總結了來自87個WHO成員國的微生物......
在阿曼馬斯喀特舉辦的第三屆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高級別部長級會議今天閉幕,會議首次討論了應對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挑戰的目標。這次會議及其人類和動物領域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數字目標將為即將于2024年召......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教育廳(教委、教育局)、科技廳(委、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廳(局)、生態環境廳(局)、農業農村(農牧)廳(委、局)、廣播電視局、醫保局、中醫......
根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美國西北大學醫學研究人員使用獨特的高通量方法,解決了具有挑戰性的蛋白質設計難題。這種方法可促進新療法和生物技術工具的開發。研究的資深作者、西北大學藥理學助......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葉明亮團隊和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聰團隊合作,將硼酸化學引入到甲基化蛋白質組分析方法中,并巧妙利用了精氨酸殘基上不同修飾基團的位阻差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