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4-05 11:12 原文鏈接: 三親嬰兒,與眾不同?

      2016年4月6日,一個看似普通的健康男嬰在墨西哥出生,除了這個嬰兒的父母和美國主治醫生等少數知情人外,其他人并不知道他的特別之處。直到9月底,這個男嬰的主治醫生團隊在美國《生育與不孕》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公開了他的出生過程,才引起媒體和同行的廣泛關注,原來這個男嬰是世界上第一例經過核移植操作獲得的“三親嬰兒”。

      有點特別的嬰兒

       這個名叫阿卜拉希姆·哈桑的男嬰目前已經6個多月了,各項體檢報告都顯示,小哈桑非常健康。最令哈桑父母欣慰的是,哈桑不再會從他媽媽那里遺傳到一種可怕的基因缺陷疾病了,也可能不會像他的哥哥姐姐那樣幼年夭折。

       據美國《生育與不孕》雜志披露,哈桑的父母來自約旦,非常渴望能生育出健康的寶寶,但是在過去幾年,他們卻經歷了非常痛苦的求子過程。哈桑的媽媽之前曾經歷過4次流產,后來生下2個寶寶,但一個只有8個月大時不幸夭折,另一個長到6歲也去世了。

       原來哈桑的媽媽患有一種叫利氏綜合征(Leigh syndrome)的疾病。該病患者因基因突變產生神經代謝紊亂,在出生后不久就會病發而亡,有些甚至在胎兒期即發作導致母親流產。其中75%~80%的患者由常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另有20%~25%的患者則是由線粒體基因突變引起,而哈桑的媽媽就攜帶了這種線粒體基因突變。這種線粒體基因突變引起的利氏綜合征目前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女人要么嘗試懷孕,乞求好運偶爾眷顧,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要么直接放棄生育,以免要多次忍受喪子之痛。

       直到2015年10月29日,英國立法批準了一項新的輔助生殖技術——“核移植三親共育技術”,為像哈桑的媽媽一樣的線粒體遺傳病患者帶了新的希望。“核移植三親共育技術”是先將擁有正常線粒體的捐獻者卵子的細胞核移走,接著將攜帶有線粒體遺傳缺陷的卵子的細胞核取出,移植到去核的捐獻者卵細胞中,組成新的卵子,再采用體外人工授精技術,讓新的卵子與父親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并將受精卵移植到母親子宮受孕,就能生出一個沒有線粒體遺傳缺陷的健康寶寶了。也就是說“三親嬰兒”的孕育,既需要母親的卵子和父親的精子提供細胞核遺傳物質,還需要另外一個卵子捐獻母親提供正常的線粒體基因。

       有意思的是,盡管英國是首個批準“三親嬰兒”技術的國家,美國卻是這項創新技術的開創者和實踐者,美國紐約新希望生殖中心則是其中的先行者之一,該中心由美籍華人醫生張進于2004年創建,張進醫生1984年在浙江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后到英國留學,先后在伯明翰大學和劍橋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之后前往美國,成為試管嬰兒領域公認的頂級專家,在輔助生殖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多次經歷喪子之痛的哈桑父母慕名找到張進醫生,希望能幫助他們孕育健康的寶寶。張醫生團隊將哈桑媽媽卵子中的細胞核取出,移入提前去除細胞核的捐獻卵子中,組成新的卵子,之后采用標準的試管嬰兒技術,共制造了5枚胚胎,其中1枚胚胎最終孕育出了哈桑。由于美國政府禁止進行類似的輔助生殖技術臨床應用,張進醫生選擇在對該技術沒有限制的墨西哥進行相關操作,順利產下了哈桑。

      并非第一個

       就這樣,哈桑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源自卵母細胞核移植技術、健康存活的“三親嬰兒”,該消息被美國《新科學家》報道后,很快受到了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美國CBS、美國CNN、美國NBC等媒體紛紛加以報道。哈桑之所以如此引人關注,是因為他的誕生既得益于與克隆技術相近的卵母細胞核移植技術,同時涉及對人類遺傳物質的改造和優化,即其母親線粒體的全部37個基因被替換成卵子捐獻者的線粒體基因。

       不過,哈桑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三親嬰兒”和“遺傳改造”嬰兒。

       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備受爭議的試管嬰兒技術已日漸成熟,也讓數以百萬計的不孕不育家庭重新傳出了嬰兒們的啼哭聲和大人們幸福的笑聲。不過仍有一些人無法得益于這項技術,因為有些女人的卵子細胞質天生存在某些缺陷,既不能自然受孕,也不能靠人工體外授精發育成胚胎。在核移植技術出現之前,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叫細胞質轉移的技術,即先將捐贈卵子細胞質注入到有缺陷的母親卵子中,組成新的卵子之后體外授精技術,培育出胚胎,所產生的嬰兒與基于核移植的三親共育技術一樣,其遺傳物質都是來自兩個母親和一個父親。據英國《獨立報》報道,第一例基于細胞質轉移的“三親嬰兒”于1997年在美國新澤西州出生,之后約有30例這樣的嬰兒誕生。不過到2001年,由于擔心這種技術培育的“三親嬰兒”存在健康風險,美國FDA叫停了這項技術的臨床應用。可惜的是,研究機構并沒有對這些“三親嬰兒”健康狀況進行長期的跟蹤評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3年,哈桑的締造者張進醫生在中國首次開展了“核移植三親共育技術”的臨床應用,讓一名30歲的女子成功懷孕,不過該名女子懷孕的胎兒在30周左右不幸夭折。

      爭議中前行

       這些新的生殖技術其實都是被用于拯救那些存在線粒體遺傳缺陷的病人的,因為線粒體是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的細胞器,一旦線粒體基因特別是與ATP合成相關的基因發生突變,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將難以得到滿足,進而導致一系列嚴重的疾病,往往像利氏綜合征一樣,無情地奪走嬰幼兒的性命,而大多數時候醫生們卻束手無策。

       目前已發現五十多種線粒體基因點突變和一百多種線粒體基因重排與人類疾病相關聯,約6500個嬰兒中就有1個存在線粒體遺傳缺陷。如果“核移植三親共育技術”被證明安全可靠,將會有更多的線粒體缺陷患者愿意嘗試這項新技術。正如美國紐約新希望生殖中心創始人張進博士所說,這項突破極具里程碑意義,未來還有寬廣的發展前景。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和《科學》等也對“三親共育技術”給予了積極評價,認為這是一項革命性的醫學突破,將造福更多的遺傳缺陷家庭。

       當然這項技術也存在較大的爭議,反對者表示,“三親共育技術”涉及核移植技術,即克隆技術,該技術本身還不成熟,產生的人類胚胎可能存在不可預知的缺陷,例如在張進醫生制造的5枚胚胎中有1枚不能發育到囊胚期,另外3枚胚胎則表現出染色體配對不正常,而且哈桑還需要更長時間來觀察是否存在其它缺陷。更有人擔心,“三親共育技術”將不同人的基因進行了重組,其實是一項遺傳改造技術,將來如果有人通過類似的技術,創造出智力、體力等方面均優于普通人的“超人”,后果將不堪設想。

       不過也有科學家指出,這些反對意見和擔心并沒有太多科學根據。人工胚胎的異常在試管嬰兒中也是存在的,但是目前的技術完全能監測出這些異常胎兒,從而挑選出健康的胚胎用于生殖。而制造超人的可能性也較小,因為線粒體基因組非常小,只相當于核基因組的千分之一,而且線粒體基因與人的智力、相貌等基本沒有關系。

       一項技術往往具有兩面性,如核技術,既可用于制造殺人的武器,也可用于發電造福人類,其安全應用需要立法加以約束,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不過科技的進步是不可阻擋的,上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試管嬰兒技術曾經飽受爭議,如今全球已累計出生超過500萬的試管嬰兒,為眾多家庭增添了歡笑,而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也因此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除了線粒體遺傳病,目前數以千萬計的人還在承受上萬種染色體遺傳病的折磨,就像在word修改《大英百科全書》中的一個錯別字一樣,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高效

       率地對導致遺傳疾病或不利性狀的基因突變進行精準修正,正以迅猛的速度在動物、植物和人類細胞中廣泛應用,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也已獲得成功,由于并沒有轉入外源基因,也沒有刪除自身基因,只是對造成惡性遺傳病的突變基因進行修正,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這項革命性技術也將很快被用于培育沒有遺傳病的寶寶了。

       那些正在承受遺傳疾病痛苦的人們對這些爭議有什么想法呢?一個經歷4次體外授精失敗的媽媽曾對英國《獨立報》說,“我非常想要一個寶寶,我想這是唯一能幫助我的方法,即使存在風險,我也不在乎”。

    相關文章

    英國首批三親嬰兒誕生:一個爸爸兩個媽媽

    日前出生的一名英國嬰兒有一個爸爸、兩個媽媽,這是英國首例“三親嬰兒”,即首例采用線粒體替代療法降生的試管嬰兒。據英國《衛報》9日報道,所謂線粒體替代療法,是指在試管嬰兒階段用第三方捐贈者卵細胞中的線粒......

    FDA斥責促成世界首個三親嬰兒誕生的華人醫生

    去年十月,最熱門的新聞無疑就是世界上首個“三父母”嬰兒的誕生,這是一項頗有爭議的遺傳技術手段,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可能致命的遺傳性疾病傳遞給下一代。這一成果入選了2016年的Nature最具影響力的科學......

    三親嬰兒,與眾不同?

    2016年4月6日,一個看似普通的健康男嬰在墨西哥出生,除了這個嬰兒的父母和美國主治醫生等少數知情人外,其他人并不知道他的特別之處。直到9月底,這個男嬰的主治醫生團隊在美國《生育與不孕》雜志上發表學術......

    英國為“三親嬰兒”開綠燈,Nature新成果提高臨床成功率

    11月30日,“三親嬰兒”迎來了兩個好消息。英國科學家獲批準在臨床中使用三親嬰兒技術,英國也成為世界上首個正式引進該技術的國家。另一個好消息來自Nature,科學家們解決了線粒體替代療法的棘手問題,為......

    Nature:“三親嬰兒”或在晚年出現健康問題

    一項在小鼠身上開展的研究表明,所謂的“三親嬰兒”體內匹配錯誤的DNA可能導致以后的生活出現問題。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雜志。線粒體替代療法于去年獲英國議會批準,并且允許細胞“能量工廠”線粒體存在基......

    Nature證實“線粒體捐贈”安全有效

    所謂的“三親嬰兒”,又稱3P嬰兒(3P即英文threeparents的縮寫)。為了避免夫婦把線粒體缺陷遺傳給下一代,導致后代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失明、肝衰竭等多種疾病,醫生將捐獻者卵子的細胞核DNA移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