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癌癥學會估計,環境因素導致了美國70%-80%的癌癥病例的發生和死亡。盡管大部分的環境致癌因素可歸為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酗酒,肥胖等因素。但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暴露也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的分支機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出了107種致癌物質,包括煙草,石棉,苯,砷,電離輻射及紫外照射等。但是另外一些環境暴露或化學物質的致癌風險仍不明確,例如手機輻射。
盡管調查使用手機與腦部腫瘤關系的研究已經進行了20年,但專家們的觀點仍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有些專家認為手機不可能增加患腦部腫瘤風險,因為手機普遍被使用的這幾十年腦部腫瘤的發病率并沒有明顯增長,而且手機所產生的幅射并不會對人體的DNA造成損害。另外的專家認為,流行病學及細胞水平研究結果等可靠數據證明,使用手機確實增加了腦部腫瘤發病風險,同時指出數據表明腦部腫瘤的發病率顯著增高。
這里整理了一些關于手機輻射暴露與癌癥的相關研究,供大家參考。
手機會增加腦部腫瘤風險
2009年發表在Environ Health Perspect雜志上的一篇文獻分析[1],包括1999-2009年之間的25個調查使用手機和腦腫瘤風險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其中兩個研究跟蹤評估手機使用年限超過10年。總的說來,膠質瘤、聽神經瘤的風險增加。
一項瑞典的病例對照研究表明,使用手機超過10年的人群發展為聽神經瘤、神經膠質瘤或腦膜瘤的風險顯著增加[2、3]。
Michael Kundi(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環境衛生機構負責人)是上篇文獻分析的作者,他指出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表明開始顯示出增加腫瘤的風險,尤其是腦部腫瘤。但從公眾健康的角度上來看,腦部腫瘤風險的增加是個大問題,而從個人的角度上來說,這種風險現在還非常小。
2011年發表在JAMA上的一項研究[4],通過讓47個受試者將手機放置耳朵旁邊,來測定手機射頻能量是否會改變大腦的活動。研究發現,50分鐘的暴露于通話中的手機,與正常狀態的相比,在靠近通話天線的腦區的葡萄糖代謝增加。研究人員認為,雖然這項研究并沒有提供關于手機使用的潛在致癌作用的信息,它至少表明使用手機可對人體腦功能產生影響。
手機會延長壽命?
除了病例對照研究,動物試驗及遺傳學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手段。手機發出的輻射是非電離輻射,與電離輻射不同,它沒有足夠的能量來直接導致DNA損傷。
近期美國國家毒理學研究計劃(NTP)發布了一項研究結果[5]顯示,輻射2年后,輻射組的大鼠,無論性別,大部分組別都顯示出比對照組更高的存活率。
該項研究的主要內容: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委托NTP針對手機輻射和癌癥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
●這是有史以來NTP進行的最大,最復雜的研究
●研究花費了2500萬美元
●研究使用了大鼠(rat)和小鼠(mice),方法是使用手機頻率的電磁波,輻射10分鐘,暫停10分鐘。一天實驗超過9小時,從出生輻射到2歲;
●老鼠接受的輻射強度(1.5W/kg,3W/kg,6W/kg)要高于我們日常手機輻射(我國上限為2 W/kg,大部分手機為1W/kg左右)。
●目前只是階段性地提交了一些數據,全部研究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這項研究目前的結果發現,輻射組的雄性大鼠患腦部和心臟腫瘤的可能性會稍微升高(1-3%),雌性則沒有差別。輻射2年后,輻射組的大鼠,無論性別,大部分組別都顯示出比對比組更高的存活率。
WHO的癌癥研究機構IARC在2013年的更新中,仍將手機輻射列為2B“有可能致癌”的等級。這意味著其因果關系被認為是可信的,但偶然性、偏移誤差、混雜因素不能排除。
小編說,真擔心手機輻射,又不想放棄使用,那么請:多打字少通話,打電話用耳機。因為輻射強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
參考文獻:
[1]Kundi M. The controversy about a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use and cancer.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9;117:316-324. Abstract
[2]Hardell L, Carlberg M, Hansson Mild K. Pooled analysis of two case-control studies on the use of cellular and cordless telephones and the risk of benign brain tumours diagnosed during 1997-2003. Int J Oncol. 2006;28:509-518. Abstract
[3]Hardell L, Carlberg M, Hansson Mild K. Pooled analysis of two case-control studies on use of cellular and cordless telephones and the risk for malignant brain tumours diagnosed in 1997-2003.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2006;79:630-639. Abstract
[4]25. Volkow ND, Tomasi D, Wang GJ, et al. Effects of cell phone radiofrequency signal exposure on brain glucose metabolism. JAMA. 2011;305:808-813. Abstract
[5]Report of Partial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Carcinogenesis Studies of Cell Phone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in Hsd: Sprague Dawley? SD rats (Whole Body Exposure),bioRxiv, May 26, 2016
據《以色列時報》近日報道,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塔利·伊洛維什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一種利用低強度超聲波引爆納米氣泡殺傷腫瘤細胞的非侵入式、無創的癌癥治療方法,并在小鼠體內開展初步實驗,......
當下,并非所有甲狀腺癌都能得到“一錘定音”的精準診斷,20%~30%的甲狀腺結節尚無法在術前明確診斷。這不僅可能導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手術,也可能使真正的腫瘤成為"漏網之魚"。記者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為進一步提高腫瘤和血液病診療規范化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維護患者健康權益,我委委托有關單位制修訂了腫瘤和血液病相關病種診療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見附件......
官網近日宣布,該機構科學家正努力將其研究應用于突破癌癥治療的局限,他們正在利用巨型粒子加速器對付致命的腫瘤,有望成為癌癥治療領域的“游戲規則改變者”。而且,他們也在不斷努力,促使粒子加速器變得更緊湊,......
靶向多肽在腫瘤早期檢測、術中微小病灶描繪以及控制顯影劑全身毒性等方面具有較大臨床意義。在許多臨床前研究中,靶向多肽已經被成功驗證用于腫瘤成像和手術導航的分子探針配體。比如,通過結合腫瘤細胞表面的αvβ......
癌癥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因此,尋找腫瘤治療新原理、新方法,提高治療效果,并降低副作用,是當前生命化學和醫學領域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授錢......
在談腎上腺腫瘤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繼發性高血壓這個概念。相對于只能通過藥物控制的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通過發現并去除病因可能使患者的高血壓被治愈或明顯緩解。腎上腺腫瘤就是繼發性高血壓的最常見病因......
質譜成像和熒光成像結合的多模態成像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可在分子水平精準表征腫瘤組織及藥物在組織中的分布,并助力研究者設計探針來動態示蹤抗癌藥物的作用機制。近日,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了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廣東省領軍人才等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AlexanderStrunnikov團隊研究發現腫瘤-睪丸(Cancer-Testis,CT)基因能夠造成持久的染......
“光動力療法是一種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照射腫瘤部位的光敏劑,在光的作用下,光敏劑會把能量傳遞給腫瘤組織周圍的基態氧分子,生成活性氧,繼而與腫瘤細胞發生氧化反應,最終殺死腫瘤細胞或者病變組織的方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