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4-26 15:03 原文鏈接: 研究生院最新研究設計提出碳的一種新結構

      最近,中科院研究生院蘇剛教授及其博士生勝獻雷等人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研究,設計提出了元素碳的一種新結構,該結構被命名為T型碳(T-carbon)。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X. L. Sheng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6, 155703 (2011)]。

      眾所周知,碳是地球上組成生命的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碳可以形成sp3、sp2和sp雜化化學鍵,具有很強的結合能力,可以與其他元素結合成不計其數的無機和有機化合物,形成了化學和生物的多樣性,構成了現在豐富多彩的世界。在自然界,碳一般具有三種同素異形體:石墨、金剛石和無定形碳。經過長期大量的研究,人們已對上述材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了深入的理解。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科學家對合成碳的新型同素異形體產生了濃厚興趣。最著名的例子包括碳富勒烯(Kroto等人于1985年合成,1996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碳納米管(Iijima于1991年合成,2008年獲得Kavli納米科學獎)和石墨烯(Novoselov和Geim于2004年得到,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這些結構不僅在化學、物理、材料和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產生了科學上的巨大影響,同時也導致了工業和技術上的大量應用。基于這些結構,人們合成了許多新的衍生物,并制成了新的功能器件和相關產品。另一方面,隨著化學合成技術的進步,人們也得到了一些比較復雜的碳的同素異形體,如一維的sp卡賓碳,二維的sp-sp2的石墨炔(graphyne),三維的sp-sp3-金剛石炔等。幾年前,科學家們利用石墨在高壓下合成了一種新的碳,其結構尚不清楚,國際上幾個研究組分別提出了單斜碳、體心四方碳和sp3-正交碳等來解釋該高壓相結構。鑒于近年來在元素碳的實驗和理論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可以說目前已進入了探索碳的新型同素異形體的活躍期。

      蘇剛教授及其博士生勝獻雷等人通過大量對比研究后提出,如果將立方金剛石結構中每個原子用一個碳的正四面體來替代,將會形成碳的一種新型三維立方晶體結構。他們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發現這種結構在幾何、能量以及動力學上都是穩定的,并命名該同素異形體為T-carbon。他們的研究表明,T-carbon具有與金剛石相同的空間群,是一個具有直接帶隙的半導體,帶隙在3eV左右,并可通過摻雜來調控帶隙大小以適用于光催化;其價電子形成了各向異性的sp3雜化鍵。T-carbon的維氏硬度為61.1GPa,與立方氮化硼的硬度相當,比金剛石的硬度小1/3左右。T-carbon具有非常低的密度,僅為每立方厘米1.5克,約為石墨的2/3、金剛石的一半。與碳的其它同素異形體比較,T-carbon沿特定方向上的原子間距比較大,每原子體積是金剛石的兩倍多、石墨的1.5倍;其體彈性模量是金剛石的36%、石墨的57%。由于T-carbon原子間的空隙較大,非常有利于做儲能材料,研究表明其儲氫能力不低于7.7wt%。由于上述獨特的性能,T-carbon一旦實驗上被獲得,將會在光催化、吸附、儲氫、航空航天材料等領域有潛在的廣泛應用。進一步的研究顯示,T-carbon也有可能在宇宙星際塵埃或太陽系外行星中被觀察到。

      該成果已被Science News、PhysOrg.com網站等科學新聞媒體作了報道和介紹。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

    相關文章

    新方法可預測化合物結構變體

    俄羅斯薩馬拉國立技術大學提出了一種計算任何化合物新結構變體的方法,并以碳為例進行了測試。此項研發成果對于基礎研究以及新材料制造都非常重要,與其他類似研究不同的是,其可以在普通個人電腦上操作。相關研究結......

    新方法可預測化合物結構變體

    俄羅斯薩馬拉國立技術大學提出了一種計算任何化合物新結構變體的方法,并以碳為例進行了測試。此項研發成果對于基礎研究以及新材料制造都非常重要,與其他類似研究不同的是,其可以在普通個人電腦上操作。相關研究結......

    海洋所鹽田藻類生物碳匯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藻類生理過程與精準分子育種團隊完成的關于鹽田藻類碳沉積的成果。該研究聚焦嗜鹽藻類與嗜鹽菌協同促進高鹽生態環境中碳酸鹽的......

    首獲成功,碳材料家族再添兩位新成員

    通過對兩種分子實施“麻醉”和“手術”,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許維教授團隊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別由10個或14個碳原子組成的環型純碳分子材料,碳材料家族再添兩位新成員。近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新型碳同素異形體——環型碳的表面精準合成獲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125203)資助下,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許維教授團隊在新型碳同素異形體—環型碳的表面精準合成方面取得進展。研究成果以“表面合成芳香性環型碳C10和C14(O......

    獲諾獎前,這3類量子點早就是研究熱點

    10月4日,MoungiG.Bawendi、LouisE.Brus和AlexeiI.Ekimov因發現和合成量子點而榮獲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一時間,量子點材料再次得到了眾多科學愛好者的關注與討論。......

    中國科大團隊在人工神經元突觸的量子成像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孫方穩課題組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核科學技術學院鄒崇文課題組合作,制備了基于二氧化釩(VO?)相變薄膜的類腦神經元器件,并利用金剛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為固態自旋量子傳......

    Nature重大成果|碳的同素異形體新成員出現

    碳的同素異形體有:金剛石、石墨、石墨烯、富勒烯、直鏈乙炔碳、無定形碳、碳納米管、纖維碳、碳納米泡沫。碳同素異形體指的是元素碳的同素異形體,即純碳元素所能構成的各種不同的分子結構。同素異形體是指由同樣的......

    生物基平臺化合物首次成功制備金剛石納米線

    金剛石納米線是一種一維的金剛石基納米碳材料,具有與碳納米管相媲美的強度,但其應用一直受限于產物結構的無序性。近日,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以生物基平臺化合物脫水粘酸(2,5-呋喃二甲酸)作為反應單......

    中國碳收支有了自己的評估系統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碳循環”科考分隊宣布,他們成功研發了完全自主的“貢嘎”(GONGGA)大氣碳反演系統(以下簡稱“貢嘎”系統)。這是“全球碳計劃”2022年全球碳收支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