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5-02 16:11 原文鏈接: 周國逸研究員獲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為了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營造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4月27日上午,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周國逸研究員榮獲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殊榮。這是繼2015年其光榮當選“廣東省勞動模范”之后的更高榮譽。

      周國逸是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全球變化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組首席研究員,鼎湖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他是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特聘核心骨干和廣東省第二屆“南粵百杰”。擔任廣東省生態學會理事長、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是國際著名刊物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國內核心期刊《植物生態學報》、《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生態學報》等刊物的副主編或編委。

      周國逸長期從事陸地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專長于生態系統生態學、生態系統水文學、森林氣象與環境科學研究。通過長期定位研究,以常綠闊葉林為對象,系統研究了各個演替階段生態系統結構和水、碳循環等關鍵過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規律;發現成熟森林土壤持續固碳及機理,發展了生態系統碳平衡理論;闡明氣候與地表覆蓋對水資源影響的全球模式,界定了植被與水資源關系受氣候與流域參數控制的臨界值;發現常綠闊葉林向灌叢化方向演替及機制。發表SCI 論文130 篇(第一或通訊作者49 篇),中文論文195 篇(第一或通訊作者91 篇),專著2 部;取得了既有理論意義又有應用價值的系統性、原創性成果。相關研究成果在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 Global Change Biolog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中國科學等國際、國內主流刊物上發表。周國逸主持的“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恢復/演替過程碳、氮、水演變機理”項目,獲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研究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其核心內容“成熟森林土壤可持續積累有機碳”從理論和方法上對全球碳循環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周國逸治學嚴謹、學風正派,長期奮戰在科研一線。“報效祖國,無私奉獻”是他的座右銘。擔任鼎湖山研究站站長19年來,帶領該站連續3屆成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路五年評估優秀野外站。2006年以來,獲得的榮譽及成果獎主要有:2006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第一)、2016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200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2013年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獲“百名南粵杰出人才”稱號、2014年獲中科院廣州教育基地優秀研究生導師、2015年獲廣東省勞動模范、2016年獲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6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第一)。

    周國逸研究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