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刊出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urface Current in “Hotspot” Serves as a New and Effective Precursor for El Ni?o Prediction,該研究發現了突破厄爾尼諾春季預報障礙的新因子——熱點區域的表層流場,新因子可有效克服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ENSO)預報的春季障礙,比傳統預報因子的預報相關系數平均提高了20%。
ENSO是地球系統最強的年際變化信號,對我國的洪澇、干旱和極端冷暖等氣候災害發生概率和分布范圍有決定意義。在北半球的春季(4-7月),ENSO發展的自身持續性較弱,如何對這一時間段內ENSO的發展進行預報存在很大的困難,這被稱為ENSO預報的春季障礙。前人找到了一些可以克服春季障礙的預報因子,如暖水體積和印太風應力等,但這些因子的預報精度還不是非常高,且在2002年以后由于ENSO變化振幅減弱和更多的中部型El Ni?o出現等原因,這些因子的預報能力在減弱。
該研究以7月份Ni?o 3.4指數作為目標,使用提前2-5個月的表層流場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通過相關系數的分布發現了一塊穩定的表層流場熱點區域,可以有效克服ENSO預報的春季障礙。該區域位于南半球南赤道流的最南側,結合海表面溫度場看,熱點區域位于暖池的兩個暖核之間。當熱點區域為西向流異常時,暖池東側暖核的暖水向西堆積,將有利于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反之熱點區域為東向流異常時,暖池西側暖核的暖水向東發散,將有利于拉尼娜現象的發生。這一發現也對ENSO發展物理過程的理解注入了全新的認識。
該研究由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員汪嘉寧、加拿大貝德福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鹿有余、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王凡和張榮華合作完成。該研究獲得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等的資助。
據路透社報道,世界氣象組織8月31日預測,拉尼娜現象將至少持續到今年年底。當前,拉尼娜現象始于2020年9月前后。該預測意味著北半球將發生罕見的“三重”拉尼娜氣候事件。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一般每兩到七......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證明了太平洋經向模態的強度及其對ENSO(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影響將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持續增強。相關研究發表于《氣候雜志》(Jou......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是全球海洋—大氣耦合系統中最強的年際尺度變化信號,對熱帶區域和全球的海洋、天氣和氣候產生明顯影響。近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原創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論,并......
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其大氣水循環過程對區域及全球氣候均有重要影響。降水再循環率是大氣水循環的關鍵指標,意為局地蒸發的水汽對降水的貢獻率,反映了該區域陸氣相互作用的強度。然而,前人對青藏高原降水......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王衛強團隊揭示北太平洋海溫異常對中部型厄爾尼諾(ElNino)振幅的調制作用及其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ofClimate上。......
《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Deeplearningformulti-yearENSOforecasts報道了一種可以提前一年半預測厄爾尼諾事件的深度學習方法,克服了該領域內長期存在的一項挑戰。用來預測厄爾......
2019年8月22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熱帶氣旋活動增強厄爾尼諾》(TropicalcyclonesacttointensifyEl......
2011年泰國最大的河流——湄南河發生嚴重洪澇事件,造成大量農田、工廠被淹,導致400多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超過其GDP的1%。但目前對于洪澇發生的原因以及未來變化的預估仍然存在爭議。......
近日,一個國際聯合研究組表示,全球變暖將會讓太平洋東部厄爾尼諾現象的變化更加劇烈。這或將導致未來的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頻繁。相關論文刊登于《自然》。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是地球上影響力最大的氣......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消息,2019年2月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為75%—80%,但預計強度不會很大。該組織表示,盡管相應的大氣模式尚未建立,但熱帶太平洋部分地區的海表溫度已經達到了較弱的厄爾尼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