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蘇建偉和楊陽(導師陳乾旺教授)通過理論計算,提出了將少量的貴金屬釕與過渡金屬鈷合金化來提升鈷催化活性的思想,并設計出了一種以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為前驅體來制備氮摻雜的類石墨烯層包裹合金內核復合結構的工藝。所制備的復合納米結構作為堿性析氫電催化劑表現出與貴金屬可比的析氫性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RuCo@NC納米粒子的合成路徑和結構模型示意圖
該工作用貴金屬釕摻雜的鈷氰酸鈷類普魯士藍作為前驅物在惰性氣氛中焙燒一步法制備了氮摻雜的類石墨烯層包覆鈷釕合金的納米粒子,合金中釕占3.58 wt.%。這種方法能夠將氮摻雜的石墨烯層原位包覆在合金表面上,保護合金內核以提升穩定性。
作為堿性析氫電催化劑,在電流密度為10mA/cm2時其過電位僅為28mV,顯示出與20%的商用鉑碳電催化劑可比的電催化析氫性能。密度泛函理論模擬計算發現,摻雜氮原子近鄰的碳原子是催化反應的活性位點,鈷釕合金化比單純鈷更能促進電子向類石墨烯層表面轉移,改變內部的鈷釕合金比例能夠調控外部石墨烯層表面的電荷分布,合適的鈷釕合金比例可以大大降低活性位點的氫吸附自由能,可到達與鉑催化劑相近的氫吸附自由能值。這種獨特的復合納米結構使其催化性能得以較大地提升,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752.shtm敢于超越攀高峰奮勇爭先綻芳華——校長包信和院士在2022年畢......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ICQD),合肥國家實驗室的趙瑾教授研究團隊與王兵、譚世倞教授、以及北京大學李新征教授合作,發現固體-分子......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方面獲悉,2022年6月12日,在新加坡召開的IUPESM世界醫學物理和生物醫學工程大會(IUPESMWorldCongressonMedicalPhysicsand......
電催化析氫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綠色制氫技術之一,是實現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近日,武漢大學一項關于雙自建門控調控電催化析氫活性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雙自建門控”的策略調控催化劑的電子結構,實現了對催......
中新網合肥11月27日電(記者吳蘭)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全國首個量子科學與技術方向的博士學位授權點落戶該校。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2020年度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全國......
近日,安徽省召開2020年度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加快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建設推進會,公布了2020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人員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杜江峰院士獲安徽省重大科......
本報訊(通訊員桂運安)道路兩側,紅紅的柿子掛滿枝頭,沿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援建的科學大道,天南海北的游客可以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陳宇星教授、周叢照教授、孫林峰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人類膽汁鹽外排蛋白ABCB11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維結構,為深入理解該類膜蛋......
1805年,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楊(ThomasYoung)在研究潤濕和毛細現象時描述了界面張力和接觸角的定量關系。兩百多年來,楊氏方程已成為潤濕領域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雖然基于熱力學能量最小化方法可推導......
1805年,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楊(ThomasYoung)在研究潤濕和毛細現象時描述了界面張力和接觸角的定量關系。兩百多年來,楊氏方程已成為潤濕領域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雖然基于熱力學能量最小化方法可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