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
近年來,全球智能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發展智能科學與技術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而從智能學科的引領性、獨立性和普遍性來看,在我國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緊迫性愈加突出。
自2010年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就聯合眾多學會、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不斷加強論證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先后組織論證活動近百次,征求意見上萬人。結果越論證越聚焦,大家在增設“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意見上形成了共識。
從智能學科的引領性上來看,增設智能一級學科,是人類對科學認知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我國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源頭供給能力、搶占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時代需求。
智能科技不僅僅是AlphaGo在圍棋比賽中擊敗人類棋手冠軍。還應該看到:工業機器人已成為智能制造的主力軍,農作物從栽培到收割都插上了智能的翅膀,服務機器人在金融、交通、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這些無不證明“智能科學與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新的戰略高地。近兩年,先進的歐美國家、日本、俄羅斯等已紛紛制定了人工智能國家發展計劃。而從今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來看,人工智能也勢必成為我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項的重要一筆。
目前,隱藏散落在其他多個一級學科中的智能專業教學和科研活動,存在高開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復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也影響其他學科自身的發展。
而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可以實現智能人才培養、尤其是本科生教育的專業化、規范化和規模化。這不僅有助于我國實現智能學科發展的彎道超車,而且還將促進工學、理學和醫學等學科的發展達到一個新高度,將在我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從學科的獨立性上來講,智能學科具有確定的研究對象,擁有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理論、知識基礎和研究方法,已經形成了系統而獨立的知識體系。
當前,智能學科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人類的思維、意識、推理、記憶、學習、交互等智能活動的機理,實現類腦認知;研究模擬人類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讓人造的智能體去學習并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構建智能工具,如機器人或智能系統,像一個人或一群人一樣感知、認知和行動;研究人與機器人之間和諧相處,共存共融共發展。
可以說,“智能科學與技術”以腦認知為基礎,以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知識工程為核心,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的應用為外圍,已經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體系。
事實上,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正式批準北京大學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這是我國智能科學與技術高等教育的開端。目前,經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此專業的高校已達36個。可以說,智能專業已經有了13年的積累,如今亟待匯聚、規范和提升。可喜的是,已有的師資隊伍有能力為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設置提供有力的保障。
此外,智能學科覆蓋面廣,包容性強,應用前景廣闊,需求空間巨大,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最具發展前景的學科之一,今后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將離不開智能科技。據估計,智能學科人才需求缺口每年接近100萬,所培養人才的就業方向幾乎覆蓋了全社會所有的領域,這些都體現了智能科學教育需求的普遍性。此外,創新創業高潮、社會老齡化、勞動力紅利減少等因素使得這種普遍需求更加迫切。
201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的《學會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優化研究生教育學科結構,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發展急需、影響未來發展的學科專業。因此,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正當其時。
4月13日上午,我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70個項目及個人獲評2023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獲吳文俊人工智能......
9月14日,2023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WLAPrize,以下簡稱“頂科協獎”)在上海揭曉。該獎下設“智能科學或數學”和“生命科學或醫學”兩個獎項,單項獎金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2023年頂科協......
日前,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楊禹丞等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國際合作團隊,首次繪制迄今全球最大規模個人表觀基因組圖譜。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以來最大的基因組學協作計劃,“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
日前,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楊禹丞等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國際合作團隊,首次繪制迄今全球最大規模個人表觀基因組圖譜。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以來最大的基因組學協作計劃,“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
近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方博漢研究員與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論文“OntheremodelingconjecturefortoricCalabi-Yau3-orbifolds(三維卡拉比-丘環軌形的重塑猜......
科學技術進步在與教育賽跑。去年底,工信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教育部今年要求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增設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領域的......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走過六十年,如今奔跑在天梯上,而深處卻是更多基礎和階梯的支撐,比如光網寬帶、移動寬帶、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及大數據等等。事實上,如果聯網通信、數據量爆發及計算能力的極大提升,人工......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近年來,全球智能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發展智能科學與技術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而從智能學科的引領性、獨立性和普遍性來看,在我國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緊迫性愈加突出。自201......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近年來,全球智能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發展智能科學與技術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而從智能學科的引領性、獨立性和普遍性來看,在我國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緊迫性愈加突出。自201......
凡是悠久強大的學科,往往壁壘森嚴,存在“生殖隔離”現象。從1956年意大利青年討論怎樣用機器模擬人的智慧開始,人工智能和腦認知科學研究就一直猶如兩條平行線,沒有實質性的交集。“我們搞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