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中國地形圖,你可以看到,西高東低的“三級階梯”狀地形,孕育了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而如今,人類的力量讓江河“握手”,縱橫聯合,形成了一張巨大的水網。
南水北調,這項為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的戰略性工程,也是世界上覆蓋區域最廣、調水量最大、工程實施難度最高的調水工程之一。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在保障用水、水質安全、防汛抗旱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綜合效益。
從苦咸到甘甜,近一億人喝上清澈“南水”
“‘南水’好喝得多!”家住天津市南開區懷慶里小區8號樓的張愛云老人,日前講述了她先后喝過的海河水、灤河水和南水北調水的經歷。
在老人的記憶里,自來水是苦的、咸的:“越喝越覺得渴。洗頭是澀的,總覺得洗不干凈。”如今,苦咸的自來水已成為歷史。打開水龍頭,甘甜、清冽的“南水”嘩嘩流淌,老人喜笑顏開。
南水北調規劃為東、中、西三線,分別從長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國北方地區調水。這三條干線,就像是三條巨大的“水脈”,把長江、黃河、海河、淮河相連互通,形成了“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供水新格局。
——東線,從長江下游江蘇揚州市江都區抽引長江水,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到達黃河岸邊的東平湖后分成兩路,一路過黃河向北到天津,全長1156公里,一路向東給膠東半島供水,干線全長701公里。
——中線,從湖北丹江口水庫自流引水,沿中線主干渠向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供水,干線全長1432公里。
——西線,規劃從長江上游調水入黃河,主要解決黃河上中游地區的缺水問題。目前工程在前期研究論證階段。
張愛云老人喝上的“南水”,正是來自2014年建成通水的中線一期工程。加上2013年建成的東線一期工程,“南水”的受水區已覆蓋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以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4省的33個地市,極大地改變了受水區的供水格局。
東線一期工程自通水以來,累計調入山東省境內水量約19.9億立方米。受益人口超過4000萬人,大大緩解了山東省水資源短缺矛盾。
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入干渠80.06億立方米,累計分水量75.93億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達5300萬人。
對于北京這個資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南水”已占城區日供水量的七成以上。北京密云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17億立方米,提高了首都水安全的戰略儲備。
從丹江口到家門口,水安全有保障
“以前水質很差,水堿很多,家家戶戶都得安裝凈水器或者用桶裝水。現在,直接用自來水就沒問題了,水很甘甜。”家住北京市豐臺區星河苑小區的居民王冬梅,日前向記者展示手中來自南水北調工程的一杯清水。
南水北上,明顯改善了受水區的水質。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監測顯示,使用南水北調水后自來水硬度由原來的每升380毫克下降至每升120毫克至130毫克。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河南省受水區城市現在不少家庭凈水器具“下崗”,家里養殖對水質要求較高的觀賞魚也不再使用桶裝水,直接使用自來水。
河北省城市供水逐步切換為南水北調水源后,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市將徹底告別祖祖輩輩飲用苦咸水、高氟水的歷史,預計到2020年將有3000多萬人喝上優質的南水北調水。
受水區水質好了,可有人擔心調水對水源地的生態是否有影響?從調水量上看,東、中線一期工程調水量僅占長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的2%左右,實踐證明,采取合理的調度措施后,工程對長江的生態基本沒有影響,還實現了沿線和受水區生態效益的“多贏”。
受水區的北京、天津、河南許昌城區以及山東平原地區等超采區,地下水位已開始回升。在南水北調水質穩定達標的剛性約束下,倒逼水源區不斷嚴格治污標準。目前全面消除了劣五類污染水體,綠色化、資源化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為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環保部與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共同制定了南水北調工程水質監測方案。南水北調辦還和地方政府組織開展了中線工程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演練和聯合應急演練,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在各部門、各地共同努力下,南水北調來水始終達標,中線穩定在地表水Ⅱ類水平,東線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保證了“從丹江口到家門口、從源頭到龍頭”的水質安全。
從防汛到抗旱,工程戰略作用顯著
中線工程河南段第一個享用“南水”的城市是河南省平頂山市。
2014年,河南省遭遇63年來最嚴重夏旱,平頂山市百萬市區人口面臨斷水危機。當時還未通水的中線干線工程河南段臨難受命,應急調水。
2014年8月17日18時,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澎河退水閘緩緩升起,清澈的丹江水從總干渠奔騰而出,在歷時10天零10小時后流入平頂山,與澎河“會師”,緩解了“水荒”。
那一刻,水頭交接現場人聲鼎沸,激動的情緒感染著所有人。平頂山市衛東區退休干部張玉娥回憶起當初的情景仍然感慨地說:“南水北調及時送來了救命水!”
除了居民的生活用水,南水北調工程還要保障工農業生產用水,這是南水北調工程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的重要體現。幾年來,東中線工程在這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014年,山東省利用東線工程向濰坊應急供水1566萬立方米。江蘇境內劉山站、解臺站、金湖站、淮安三站、淮安四站投入抗旱排澇運行,為緩解淮北地區旱情和寶應湖周邊排澇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5年,江蘇省境內劉山站、解臺站投入淮北地區抗旱運行,為保障地區生產生活、航運和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寶應站、金湖站投入排澇運行,抽水1.8億立方米,緩解了里下河地區和寶應湖地區的澇情。
——2016年,東線工程持續向山東省膠東半島供水1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膠東半島連續多年的旱情。同年7月,中線工程緊急向河北石家莊、邯鄲市區調水,保證了城市的用水緊急需求。
3月22日是第31屆“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題是“加速變革”,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水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
3月22日是第31屆“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題是“加速變革”,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水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
截至今天(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年。8年來,這個貫通祖國南北的超級工程,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帶來了哪些變化?看總量:8年輸水總量超586億立方米。看范圍:輻射沿線42座大中城市28......
9月19日,在河南省科普大篷車“喜迎二十大 科普渠首行”暨2022年南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現場,22輛科普大篷車整齊地停放在淅川縣湯山濕地公園廣場。輕輕轉動手輪,小小的鐵錘就會敲擊兩側的鑼和鼓......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題:三大數據展現南水北調工程效益新華社記者劉詩平8月25日,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通過水利部主持的設計單元工程完工驗收。至此,南水北調東、中線155個設計單元工程全部通過水利部完工......
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備受矚目的引江補漢工程拉開建設帷幕。作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是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程。這一工......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今天,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在湖北省丹江口市開工建設。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是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
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的最新評估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底,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城區地下水壓采量超過30億立方米,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淺層地下水總體達到采補平衡。......
核心閱讀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全面通水4周年。工程啟動以來,南水成為北方40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益人口超1億。通過實施生態補水,南水更是讓北方多地河湖干涸、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等問題得到了緩解。自南......
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了解到,截至17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陶岔渠首調水入渠水量達到150億立方米,沿線水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中線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19座大中城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