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國兩會已召開,基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的顛覆性前沿技術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作為生物醫藥領域最具爆發力的分支,正在被廣泛視為有效應對癌癥、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挑戰的重要手段。
1968年,多納爾·托馬斯完成了第一例骨髓移植,1988年法國首次對范可尼氏貧血患兒進行了臍血移植,2000年,法國科學家用成體干細胞為載體進行基因治療并獲得成功,2013-2016年,不同來源的干細胞(胎盤來源、成人來源、ips等)治療不同疾病的進展被快速推進,其中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肌梗塞、糖尿病、肝硬化、脊髓損傷等多種疾病。近50年的發展,造血干細胞的來源從骨髓發展為外周血,進而是臍帶血,而來源于胎盤的間充質干細胞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干細胞作為人體內的“種子”細胞,因其能夠修復損傷的組織或產生新的器官,而被大家給予了無限厚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解決人類的病痛疾苦。
中國干細胞行業政策不斷升級
近十年來,中國干細胞技術的臨床應用發展非常迅猛,細胞公司如雨后春筍一夜出現,缺乏監管的干細胞行業魚龍混雜,國家管理部門在2011年出臺了《關于開展干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全面叫停了各類干細胞技術的應用,給干細胞臨床應用來了個急剎車。
這一措施確實使一些投機資本退出了飽受詬病的干細胞行業,但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在干細胞研究領域位于世界前列的中國在干細胞藥物和干細胞臨床應用方面開始落后于西方國家。國家相關機構也漸漸意識到這點,開始逐步放開干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的口子。
2016年,國家衛計委聯合CFDA公布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首批通過備案的30家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今年,解放軍總醫院、陸軍總醫院、第302醫院等12所軍隊醫院也通過備案。同時,13項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通過國家衛計委官方備案,包括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臨床研究、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神經干細胞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臨床研究等。
國家政策的不斷升級,正在一步步促進干細胞技術的健康發展,這種規范化的導向將更利于推動中國干細胞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出臺的一系列文件將填補行業監管空白對干細胞產業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大量不規范亂象將得到規范,這對于國內一些追求干細胞行業良性發展的企業來說,是莫大的支持與肯定。
在干細胞的產業化方面,我國已經涌現一批干細胞企業從事干細胞全產業鏈運營。博雅控股 集團旗下賽斯卡醫療應用自主研發的SurgWerks?手術室即時治療系統治療重癥下肢缺血癥臨床研究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一旦這項III期臨床試驗獲得成功,博雅將有望推動自體干細胞即時處理及治療技術走向市場,填補國內干細胞臨床應用治療重癥下肢缺血癥的市場空白。
間充質干細胞應用成主流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生物產業將成為中國五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目標到2020年產業規模目標達到8-10萬億元。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全球干細胞行業2016年的市場價值預計達到100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達到約16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9.8%。中國市場2015年干細胞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并將在一段時間保持50%以上的高復合增長。
目前,全球最大注冊在案的干細胞數據庫——美國國立研究院的數據庫上顯示,全球注冊在案的干細胞臨床研究有近6000個,而在5年前,這個數字還是2800個,10年前,這個數字是800個。在過去的10年里,干細胞的臨床研究數量從800到6000。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這近6000個干細胞臨床研究中,間充質干細胞與造血干細胞的比例差不多是4:1,這代表著行業發展的趨勢,間充質干細胞的應用越來越重要。
在干細胞技術產品開發方面,國際上已有10款干細胞制品批準入市,在這10個獲批臨床應用的干細胞藥物中,與造血干細胞相關的只有一項,另外九項都是跟間充質干細胞相關的。這也代表著行業干細胞發展的一個趨勢——間充質干細胞的應用,已成為未來的主流。
中國胎盤干細胞技術產業崛起
有關胎盤干細胞的研究在不斷深入進行,生物技術越來越趨于完善,胎盤干細胞臨床應用有望發展成為最具突破點的干細胞技術。原因是,首先,胎盤是圍產組織中干細胞含量最多的,占85%-90%,剩下10%-15%的干細胞來源于臍帶和臍帶血。因此,可以說,胎盤解決了之前臍帶血量不足的問題。
其次,胎盤是人體內一個免疫特區,媽媽與肚中的孩子之所以不排斥,就是因為胎盤能控制免疫排斥反應。胎盤擁有免疫原性低的特點,這樣就使得來源于胎盤的干細胞既可用于媽媽和寶寶,還可提供給家人使用。
根據2012年《衛生部關于產婦分娩后胎盤處理問題的批復》精神,產婦分娩后胎盤處置權歸產婦所有。胎盤,作為一份寶貴的生命資源,每個家庭對胎盤干細胞都有現實或未來的需求。我國每年有1600萬新生兒,而目前全國每年保存臍帶或胎盤干細胞的家庭占新生兒家庭總數的1.25%,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的胎盤臍帶都被丟棄。這對能夠支持社會干細胞的研究和發展的干細胞資源而言,其實是一種浪費。
國內博雅控股集團旗下的博雅干細胞是中國最大的胎盤干細胞存儲應用平臺,在干細胞存儲方面,擁有全球領先的標準,通過了美國血庫AABB標準、世界衛生組織NRL、美國病理學會CAP實驗室能力檢測三大國際認證。在臨床轉化方面,博雅擁有國內首個通過美國FDA批準進入三期臨床的干細胞治療重癥下肢缺血癥,以及多個一期/二期應用干細胞治療急性心梗、骨關節炎等項目。
有專業人士認為,“不止血液性疾病,人們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中樞神經性疾病、損傷性疾病這些過去都束手無策的病癥,未來運用干細胞技術將可以治療,這個領域的發展會非常迅猛。”當然,這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國家出臺適宜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研究機構積極解決干細胞技術難題,以及國內龍頭企業打造好領導型品牌,這樣才能促進中國整個干細胞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近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眼科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患者干細胞和3D生物打印技術制造出了可支持視網膜感光的眼組織。這一技術為研究老年性黃斑變性等退行性眼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模型,將促進人們對致盲疾病......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先天性心臟缺陷是最常見的嬰幼兒出生缺陷疾病。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嘗試使用人工材料修復患者的心臟。然而,普通的人工材料無法伴隨患者成長,需要重復手術。現在,研究人員正在......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研究人員使用患者干細胞和3D生物打印技術,打印出一種支持視網膜感光的光感受器的眼組織——外層血—視網膜屏障的細胞組合。這一成果為研究老年性黃斑變性(AMD......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建華團隊利用人誘導多能干細胞(hiPSC)建立了一種三維培養體系,可在體外形成具有血管樣結構的胎盤類器官,模擬人早期胎盤的發育特征。相關成果發表在Bioengin......
人體多種重要生理功能均由肝臟執行,肝臟已被廣泛研究。但由于缺乏對人類肝臟發育的了解,相關疾病治療進展受到阻礙。近日,發表在《NatureCellBiology》上的一項題為“Single-cellat......
11月30日,肝臟病領域期刊Journalof Hepatology(《歐洲肝臟研究學會會刊》)在線發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贊與基礎醫學院研究員張鵬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丙酰輔酶A(......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曾藝研究團隊以ActivationofWnt/β-cateninsignalingbyZeb1inendothelialp......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7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27日發表在《干細胞報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干細胞衍生的甲狀旁腺類器官(PTO)可能為未來的生理學研究和藥物篩選鋪平道路。此次研究證明,甲狀旁腺含有能形......
英國《自然》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干細胞來源的類腦組織能與新生大鼠的大腦整合,還會影響其行為。研究結果或能提高人們構建人類神經精神疾病實際模型的能力。人類干細胞培養的大腦類器官是一種很有潛力......
CuRe試驗計劃總共治療35名患者。他們將對迄今為止在試驗中誕生的三名嬰兒進行持續的檢測直至6歲,以全面評估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出生缺陷的危害性已不必贅述。國家衛健委指出,應采取婚前孕前檢查、產前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