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6-14 15:20 原文鏈接: 限塑令實施九年“白色污染”仍侵蝕綠色生活

      去菜場買菜或超市購物時,你是愿意使用免費提供的超薄塑料袋,還是花錢購買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或者自帶環保購物袋呢?看似簡單的一道選擇題,在“限塑令”實施9年而效果卻并不理想的當下提出,就顯得不那么輕松了。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下發。這份被群眾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限塑令”實施初期,商場、超市、菜市場一度出現無免費塑料購物袋的局面,人們購物也開始使用其他材料的購物袋。當時的調查顯示:全國3萬多家塑料袋生產企業中,有一半左右停產或轉產。可以說,效果相當顯著。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局面并未持續太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免費塑料購物袋開始悄然回歸,不僅“限塑令”剛出臺時的明顯效果不復存在,人們甚至感覺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

      監管不力“白色污染”卷土重來

      小商鋪重新提供免費塑料袋,大商店繼續售賣數量可觀的塑料袋……9年過去了,政府頒布的“限塑令”最終未能有效控制“白色污染”,原因何在?

      監管不力被認為是“限塑令”被“架空”的直接原因。想當初,超市、菜市場總是有人檢查“限塑令”的執行效果,商家自然不敢放肆。但塑料袋的生產企業眾多,銷售渠道和使用場所更是五花八門,在曠日持久的“貓捉老鼠”游戲中,監管部門鞭長莫及,檢查力度和頻次跟不上,導致一些商家又肆無忌憚地提供、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塑料袋。

      在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看來,通過價格杠桿推行“限塑令”,效果當然有,卻相當尷尬。“一方面,有償使用塑料袋背后的價格彈性不足以讓人望而卻步。幾毛錢的價格對一些精打細算的老年人或許還有一定影響,但對于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要單純從經濟上考慮,恐怕效果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消費者付費以后,會產生代償心理,使用起塑料袋來反而會更理直氣壯。”

      多數消費者不在意塑料袋的成本,商家就有了提供的動力。

      在浙江省杭州市屏風街農貿市場,記者發現每個攤位上都綁著一疊白色塑料袋。每稱好一把青菜,攤販就熟練地扯下一個袋子把青菜裝進去。“袋子是免費的,大部分人需要我們提供袋子。”一位攤販坦言。

      小攤位隨便給,大超市則從塑料袋的有償使用中獲利頗豐——手拎袋一律收費,連卷袋則以強制消費的方式轉嫁到商品價格中。

      此外,“限塑令”還面臨隨“互聯網+”興起的快遞業和外賣業的新挑戰,這恰恰是“限塑令”實施和監管的“灰色空間”。有數據顯示,我國快遞行業一年需要120億個塑料袋、247億米的封箱膠帶;如果按照每個訂單使用兩個餐盒估算,目前國內互聯網訂餐平臺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數量約達4000萬個。

      看來,在互聯網經濟高歌猛進之時,小小塑料袋帶來的影響遠非當初“限塑令”設想的那么簡單。

      使用成本低“限塑令”收效甚微

      “限塑令”旨在提高塑料袋獲取的成本,讓用戶為使用塑料袋支付一定的費用,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

      家住山西省太原市并州路的李女士說:“隨身攜帶購物袋不方便,也記不住,我只要去超市購物都會購買幾個塑料袋,幾毛錢就能解決的事,不必那么麻煩。”擁有李女士這樣想法的消費者其實不在少數。顯然,用低微的經濟杠桿來控制購買、使用塑料袋,已被證明收效甚微,需要另想他法。

      有專家建議,“限塑令”應該延長監管鏈條,不僅要限用,還要限售、限產,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同時發力。“不妨參考環保行業‘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將‘限塑令’的執行重點放在供給側。可對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征收環保稅,將環保成本轉嫁給供給側,并通過給予塑料袋回收商家補貼,從而控制供給并做到回收利用環節的環保化處理。”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冉冉在調研中發現,“限塑令”實施以來,塑料袋使用量僅減掉一成。“限塑的成本太低,消費者一般不會考慮幾毛錢的塑料袋成本,導致不少大型超市每年僅出售塑料袋竟能賺上千萬元,‘限塑令’實際成了‘賣塑令’。”為此,他建議改“限塑令”為“禁塑令”,各省市可根據情況給出“禁塑”時間表及具體實施細則。“此外,還應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袋,改為可完全降解的聚乳酸等食品袋,并盡量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白色便利”不是綠色生活,傷害環境沒有贏家

      “記得‘限塑令’剛出來時,大家的積極性特別高,也很重視。我用不穿的舊衣物做了好多購物袋,還送給鄰居和同事,既方便、實用又環保。”家住北京市馬家堡東路陽光花園小區的張女士回憶道。

      不過據張女士觀察,時間不長,公眾的熱情就開始急劇下降,目前自備購物袋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自備購物袋的少之又少。“女兒5歲了,我經常帶她一起購物。如果家里的大人購物時總是買塑料袋用,那么孩子們長大后又怎能養成自覺使用環保袋的習慣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無論是生產、銷售還是使用方,如果因貪圖一時的“白色便利”而至“限塑令”于不顧,其結果只能是滿盤皆輸——“表面看來,消費者短期似乎得到了方便,受損的卻是長期的生存利益;超市等商家雖然賺得了金錢,卻是以推諉責任與傷害環境為代價的”。

      在他看來,治理“白色污染”,沒有什么比改變人的動機和行為更重要,“用什么類型的塑料袋,都不如少用、正確使用對環境的貢獻更大”。

      2016年,杭州市環保志愿服務總隊發起了“袋暖杭州”行動。志愿者們走進超市,向沒帶袋子的市民發放環保袋,并鼓勵他們及時歸還。活動過程中,志愿者做了一個小調查,發現每個家庭都有十幾只閑置環保袋,如果這些袋子能被利用起來,將會有效減少塑料袋的使用率。

      “一個袋子是小事,才幾毛錢而已,但要大家都做起來,就是件大事了。”志愿服務總隊隊長孫毅說。

      如今,“限塑令”已實施9年,其間的得失值得人們深思。嚴格監管方式、延長監管鏈條、呼喚科技進步、提升環保意識……未來的路怎么走有待重新審視。

      在常紀文看來,眼下治理“白色污染”的外部環境正變得越來越有利。“與過去相比,公眾的綠色消費觀念得到了很大提升,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在不斷壯大,完全可以倒逼生產者和銷售商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

    相關文章

    上海新版限塑令10月起實施禁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近期,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和市生態環境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出臺《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今天上午,本市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實施方案》內容。三年后形成塑料污染共治體系隨著電商、快遞、外......

    “新版限塑令”下的外賣垃圾難題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1月19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塑料污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新版限塑令”的到來也直接將大眾目光重新引向近年來討......

    新版限塑令來了!部分地區禁限部分塑料制品產銷用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19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塑料污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這些塑料制品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saygoodb......

    2020年將禁用塑料吸管加拿大溫哥華出臺“禁塑令”

    據“中央社”報道,當地時間27日,加拿大溫哥華市議會進行投票,決定自2020年4月起禁用塑料吸管,2021年元旦起禁用塑料袋。這是第一個將實施如此廣泛的塑料禁令的加拿大城市。據路透社報道,溫哥華此舉是......

    綠色生活:限塑進入新模式

    塑料污染已成為世界難題。據研究表明,自1950年以來,人類共生產約90億噸的塑料,截至2015年,就有超過69億噸成為垃圾。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塑戰塑決”,旨在呼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對抗一次性塑料污......

    “限塑令”十年:政策效應趨弱化資源有價成共識

    現代人足不出戶輕點手機,半個小時后一份熱騰騰的美食便可擺上餐桌,兩小時內網上超市的生活用品就送到門前。外賣、快遞方便了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但隨之衍生的環境問題也值得思考。圖片來源于網絡“限塑令”從200......

    “限塑令”實施10年效果喜憂參半外賣快遞依舊“我行我塑”

    ◎國內三大外賣平臺一年至少消耗73億個塑料包裝,平均每份外賣產生塑料一次性用品4.8件◎2016年全國快遞業塑料袋總使用量約147億個,電商平臺和賣家自帶包裝的占比超五成◎2008年6月1日,“限塑令......

    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如何

    近期,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議,“限塑令”發布十年后,中國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一方面是社會對“限塑令”效果的質疑,一方面是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對塑料包裝的剛需,中國......

    “限塑令”敗給小攤販的“成本賬”

    9年前,“限塑令”開始實施——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限塑令”實......

    限塑令實施九年“白色污染”仍侵蝕綠色生活

    去菜場買菜或超市購物時,你是愿意使用免費提供的超薄塑料袋,還是花錢購買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或者自帶環保購物袋呢?看似簡單的一道選擇題,在“限塑令”實施9年而效果卻并不理想的當下提出,就顯得不那么輕松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