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CFDA加入ICH的消息還未經官方宣布,國內醫藥媒體通過微信群得到的消息就已經刷了屏。是什么樣的組織讓業界如此聳動?
ICH的全稱是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CFDA對其稱為“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由歐洲、日本、美國在1990年發起成立。它最主要的目標就是通過國際協調,讓成員國之間人用藥的藥品注冊要求達到一致。同時,改革新藥研發技術的標準,節約藥品開發周期和成本,提高新藥研發、注冊、上市效率。
該機構最著名的是ICH指導原則(ICH Guidelines),該原則分為四大部分,“Q”部分是質量指導原則,“S”部分是安全指導原則,“E”部分是藥效指導原則,“M”部分是多學科指導原則。
為什么國內對這條技術性非常強的消息如此關注和熱捧?簡而言之,以仿制藥為主的中國醫藥工業正處于產業進一步升級的風口浪尖。
與此同時,CFDA表現出了加快新藥上市和研發的決心。5月11月~5月12日,CFDA就連續發了四個征求意見稿,推進藥品和醫療企業創新產品加快上市進程,改革臨床試驗管理,規范臨床試驗行為、保護創新者權益。而在2016年,CFDA推出了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并花了一年時間不斷完善細節。當年,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也在持續推進和完善。
那么,中國CFDA加入ICH會對中國政策制定者和企業產生怎樣的影響?記者第一時間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昊。
記者:中國CFDA加入ICH意味著什么?
陳昊:中國加入ICH,這意味著中國醫藥工業已逐步成長,開始能夠在世界醫藥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世界跨國制藥企業都已進入中國,它們無外乎來自于美國、日本、歐盟這些地區,ICH缺少中國也是一個缺憾。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以仿制藥工業為主,但創新工業進展發展迅速。在這個背景下,中國盡早加入這類國際組織是非常有必要的。
“ICH指導原則”是國際主流監管部門和工業部門攜手促進形成的,對于規范、促進創新,提升醫藥產業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特別對“形成新藥研發數據和注冊的國際互認”具有重要的作用。
ICH的注冊要求和技術指導原則普遍被成員國和非成員國所援引。東南亞國家、韓國、南非、以色列等國,在醫藥產業創新研發時都采用了“ICH指導原則”,中國的新版GMP部分內容也借鑒了其中的精神。
這套體系最初誕生,是順應了國際貿易趨勢,統一注冊技術要求,避免重復勞動,有利于節省人力、財力和物力,實現數據共享和共認;以進一步在指導ICH締約各方醫藥產業進行創新研發時,采用相同的技術指導原則和要求,形成國際性的通用技術要求,進而形成新藥研發的國際協同和分工。
當下,醫藥行業的國際分工非常明顯,很多跨國醫藥企業在世界各地設有研發和工業基地,這就需要藥品注冊必須有一個國際標準。這就是ICH誕生的意義所在。
ICH背靠美國、歐盟和日本。這幾個國家和地區都是醫藥創新的源泉,其醫藥工業總產值占據全球80%比重,其指導原則已成為歐美國家的主流標準,多項內容被歐美GMP直接引用。例如,歐盟現行版本GMP甚至全部引用了“ICH指導原則”的Q9、Q10部分,將其作為GMP附錄,其中:Q9涉及質量風險體系,Q10涉及制藥企業質量體系。
雖然醫藥行業已經取得巨大進步,但現代新藥研發也只有100多年的歷史,臨床上仍有許多未獲滿足的需求,醫藥科技仍有相當多未知領域需要進行探索,用于指導藥物創新研發的很多技術要求、指導標準也需要不斷提升和完善。
從這個層面來說,“ICH指導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機構吸納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專家,由最優秀的行業專家制定出來的指導原則,無疑極大推動了全世界新藥注冊和研發進步,全球最優秀的企業都會采用該原則,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其列,中國也不例外。
另外,“ICH指導原則”是在成熟的藥品監管體系下,由監管部門攜手醫藥產業界協調誕生的,其適應性和科學性更好,有效健全了各國分散和相對不完整的注冊技術要求體系。
從內容上看,ICH指導原則”包含了藥品質量、藥效、安全、多學科綜合,覆蓋了藥品注冊必須的基本原則,涉及到藥品的開發、生產、使用、再評價等程序的技術標準。
記者:CFDA加入ICH后,最有可能調整哪些政策?
陳昊:中國加入ICH后,首先需要在指導精神和原則方面和其接軌,接下來才是具體文件的銜接、并軌。ICH本身是關注于藥品注冊的技術要求。顯然,CFDA首先要修改的就是藥品注冊相關法規和技術指南。
2015年CFDA公布44號文后,中國對藥品分類的方式也逐漸和國際接軌,所以接下來對藥品注冊要求調整也是必然的。不管是藥效、安全性評價、質量控制、多學科控制,都要和國際接軌。
當然,“ICH指導原則”并不具備法律效力。通常,藥品規制的相關文件按執行效力層級可以分為三層,最高是法律(law),其次是規范(regulation),最后是指南性文件(guidance),ICH的注冊技術指導原則屬于第三層次。
但是,ICH的指導原則可以間接影響法規的內容和構成。例如,歐盟現行GMP直接援引ICH Q9和Q10部分作為附錄構件,這就上升為規制法規。而ICH的注冊技術指導原則本身是具有一定行業約束效力的。
記者:如果加上近期CFDA對創新藥的支持、藥價改革等系列政策,對企業會有什么影響?
陳昊:ICH的指導原則和創新藥品的注冊技術要求有關。因此,首先受益的藥企是先期即采用“ICH注冊技術要求指導原則”來指導創新開發的企業。
這類企業既包括國內新興的醫藥創新企業,也有國際制藥企業跨國巨頭。目前,中國醫藥工業的主流依然是仿制藥工業,未來受益者肯定是創新醫藥工業,以及和創新相關的CRO行業。從短期來看,最大的受益者,我個人認為可能是跨國藥企。
記者:是否能展開講一講,為什么會對跨國企業有利?
陳昊:加入ICH體系,有助于提升在中國“新藥創新前期研發質量”。
如果利用中國龐大的基礎科研資源,而且所取得的研究數據質量與海外一致,跨國企業會在中國進行更多早期研發,包括新藥的藥學研究、臨床前和臨床研究。
這意味著,跨國企業引進新產品的速度會加快,而新產品的注冊亦有可能會加速,創新藥有可能在中國同步上市甚至率先上市。
記者:對國內仿制藥企業會有哪些影響呢?
陳昊:中國仿制藥占95%市場份額。對國內優質仿制藥企業來說,取決于企業的長期抱負。如果它在長期運行中逐步涉及創新,甚至完全轉型立志于做創新藥,它的新藥研發必然遵循“ICH所提出的各項注冊技術要求指導原則”。
ICH的文件體系其實并不僅僅只局限于藥物創新注冊的技術指導,當中有相當多的條款實際上可以延伸到仿制藥生產的質量控制體系建立。
比如,ICH文件體系中的Q文件部分,Q9和Q10直接涉及到制藥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制藥企業質量體系建設,而這部分原則已經被歐盟cGMP援引作為附錄構件。有理由相信,我國新版GMP同樣會援引該部分內容,并將這些內容作為對制藥企業的普遍要求。這種要求,對制藥企業是一視同仁的,并不區分它是專注創新藥,還是僅僅生產通用名藥品。
對中國大多數企業來說,如不能達到這一行業管理共識要求,被淘汰也是在所難免的。
總而言之,ICH固然首先影響創新藥企業,但也通過影響國際GMP標準,間接影響到了國內仿制藥企業,國內GMP指導原則也會有相應改變。其實,國內2010版GMP和1998版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引進了風險控制體系和制藥企業質量體系,借鑒了ICH質量指導精神。
記者:是否會有其他制度性的醫療改革影響其落地效果,例如三醫聯動?
陳昊:ICH指導原則是藥品供給側改革的改革,怎么生產出更好的藥品,和CFDA的專業監管相關,職能非常清晰,涉及到硬件、軟件和管理方面的要求,和你講到的其他改革關聯不大。
記者:加入ICH是起點,終點就是對企業的實際影響,中間的時間周期會有多久?
陳昊:一旦加入ICH,中國很快根據ICH指導原則修改文件,但不知道ICH是否會給過渡期。在國際體系內,權利和義務是相匹配的。
就GMP來說,中國已經到了一個修訂周期。有消息說GMP認證可能會被取消,即便GMP認證取消,實際監管效果反而強化了。對企業來說,越早達到要求越好。
據國家藥監局官網消息,當地時間6月7日下午1點30分,在日本神戶舉行的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2018年第一次大會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當選為ICH管理委員會成員。中國繼成為ICH正式......
最近一項研究揭示,通過一種簡單的血液檢測手段能夠檢測致命性中風的發病原因。上述檢測手段結合常規的大腦掃描檢測能夠提供遺傳學信息估測中風患者復發的風險。專家們認為這項新技術能夠徹底改變醫生們治療由于大腦......
近日,中國CFDA加入ICH的消息還未經官方宣布,國內醫藥媒體通過微信群得到的消息就已經刷了屏。是什么樣的組織讓業界如此聳動?ICH的全稱是TheInternationalCouncilforHarm......
ICH[1-9]文件.rar海川化工論壇_Q9風險管理(中文版)[1].rarQ8藥物開發.rarQ1b.pdfQ1c.pdfQ2a定義和術語.pdfQ2B.pdfICHQ7A.docQ1a.pd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