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加拿大蒙特利爾會場傳來喜訊,中國藥監部門CFDA正式成為ICH會員。
ICH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zation)即人用藥品注冊技術規定國際協調會議。是由美國,日本和歐盟三方政府藥品注冊部門和制藥行業聯合發起的,主要職能是協同全球藥品監管系統標準化。納入ICH具有深遠影響,表明中國將參與國際藥品監管體系的標準制定,這對中國新藥走向世界,跨國藥企走進國門,都是雙向互利的可喜大事。貝殼社專訪了加拿大藥物和衛生技術署科學顧問、加拿大伍德威爾-格林醫療科技服務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袁洪波博士,就中國藥企以全球視野參與國際市場等熱點問題進行采訪。
加入ICH將促進中國臨床研究水平提高
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里程碑事件,表明ICH認可中國藥品市場足夠大,也給予中國一定話語權,共同參與修改和制定法規文件。在ICH成立之前,世界各主要國家藥品上市有不同的法規要求,這對一家醫藥公司實現跨國藥品上市銷售造成困難,由此成立ICH。如果中國加入,一方面提高臨床研究和評價的技術水平,能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也將減少國際大型醫藥公司在華上市的麻煩與障礙,讓中國創新藥走向世界的征程更順暢,因為中國臨床試驗所采用的標準就是世界的標準,是全球認可的。
之所以現在才加入ICH,因為此前中國醫藥市場與世界三大主要市場(美國,歐盟和日本)比幾乎微不足道。人口規模雖大,但過去醫藥品消費能力不足,近十年,中國醫藥消費才達到一定水平。十年前的醫藥市場不能引起國際制藥公司的足夠重視,所以今天中國繁榮的藥品市場是ICH接納中國,成為成員國的主要原因。
這些年,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發展很快,但臨床研究水平和能力薄弱,這從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上有直觀反映。一流雜志上鮮有中國臨床醫生發表的臨床試驗文章。中國臨床試驗資源相對還比較缺乏,總體上,臨床研究的質和量都明顯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雖然近年來有明顯增長,但仍和我國的人口規模,綜合國力不相稱。這都不利于創新藥物走進國際市場,加入ICH能促進中國臨床研究水平的提高,讓中國企業受益。
恒瑞十幾年前布局海外市場獲豐厚回報
袁洪波表示,放眼全球,環顧排名前十的著名藥企,其每年銷售額均在數十億或百億美元級別。它們的共同點是產品銷往全球,沒有一家僅局限本國市場。這表明中國制藥企業考慮國際市場,尋求海外發展也將是必然趨勢。目前來看,這點已普遍形成共識,畢竟科學無國界,醫藥企業也需要面向世界,才能發展壯大。
如何走向世界?至少有三個可選項。第一是合作,主要與國外藥企或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第二,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可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比如恒瑞,大約十年前就開始尋求走出去,在美國新澤西成立了恒瑞美國分公司。毫無疑問,恒瑞下了一步妙棋,如今市場估值近1000億元人民幣的這家民企,無疑已從走向海外的過程中獲得豐厚回報。“我大約十年前就開始關注藥企跨國發展,非常認同恒瑞的發展戰略和遠見”,袁洪波認為,“一個公司想要發展壯大,就應該采取類似恒瑞的模式”。
第三條路徑是海外并購,現在也如火如荼。中國大型醫藥集團在海外購置中,小體量的制藥公司已成為一種現象,如三胞集團的并購案,就將一款治療前列腺癌的藥物收入囊中。如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已準備協助中國醫藥企業到海外進行并購。所以,合資合作、辦分公司、并購是走向世界的可能路徑。
袁洪波表示,三種路徑各有利弊,最穩妥地是先開展合作,這樣能很好地積累資源、人脈,熟悉當地環境。合作的優勢還在于前期不用大力投入,因為合作對象也能分擔風險,所以合作的模式對中小企業是最佳選擇;大公司可直接建立分公司。而并購的風險較大,需要考慮如何留住被并購企業的人才和技術不至于流失,且有跨文化的管理風險,此外對當地政策環境,市場環境不了解都是額外風險。都需要循序漸進,早做準備,進行前期鋪墊。這里要提一下,北美有一大批高素質的醫藥領域的華人,華僑,他們躋身于國外高校科研機構,政府機關及跨國制藥企業,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既了解當地文化,又了解中國文化,溝通也更方便,是企業跨國發展不可多得的人才資源,可以有效幫助企業克服以上種種困難,降低風險。
中國臨床試驗資質放開
境外企業可在華開展Ⅰ期臨床試驗
伴隨上述挑戰的是可能的巨大收益,這也是機遇所在。雖然中國醫藥企業與西方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但走出去就能參與國際市場,有機會縮小差距,能快速提升創新與科技能力,快速接觸前沿的新理念和方法,及時接觸治療領域和新藥研發的最新趨勢,避免不必要的陷阱,最終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
今年5月20日,CFDA宣布徹底取消臨床試驗機構的資格認定,改為備案管理。同時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設立臨床試驗機構,提供臨床試驗專業服務。并且允許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中國開展藥物Ⅰ期臨床試驗。
袁洪波解釋,中國臨床研究水平比較薄弱,國內臨床研究資源非常有限。全國共2萬余家醫院,在上述新政出臺之前,大約只有2-3千余家醫院有資格開展藥物臨床試驗,這遠遠不能滿足中國新藥研發的需求,長期以來一直是短板。即使是三甲醫院的一線臨床醫生,總體而言,相對于發達國家同行,其臨床研究投入明顯不足,研究水平也還不夠;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整體上也缺乏經過嚴格訓練的臨床研究人員,學科帶頭人和團隊比較稀缺,這些薄弱環節都阻止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如果中國藥企能和海外機構聯合,就能利用國外智力、科技資源和臨床試驗基地開發新藥,加速臨床研發進程。
通過臨床研究合作,一方面為走向國際市場,將新藥銷售到世界各國鋪平道路;另一方面,也能加強自身研究能力,提高臨床研發水平,讓投資收益最大化。
新藥研發以及臨床實驗歷來是高風險投資。“在世界范圍內,只有10%~20%,甚至更低的新藥成功率。即使到了三期臨床,實力強大的跨國藥企,也可能面臨很高的失敗風險。”袁洪波說。所以對于長達數年的臨床研究項目,其決策者不僅要有宏觀眼光,包括政策層面、臨床需求、治療領域的最新趨勢、商業化障礙等多維度考慮,還需要微觀層面的精心權衡和把握,如實驗方法選擇,病人篩選標準制定,生物靶標等主要臨床終點的確定,樣本量確定,數據分析方法選擇等,都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和嚴苛的技術要求,稍有不慎都將導致最后的失敗。而以中國目前臨床研究環境來看,中小企業尚需提升臨床研究知識儲備和臨床研究能力。例如,創新性試驗方法包括群組序列設計,適應性設計,模擬試驗等已被逐漸開發和使用,包括FDA 和EMA 在內的藥監機構也不斷推出新的指引,鼓勵藥企采用這些新的試驗方法和最新技術。這些不僅降低失敗風險還可大幅提高試驗效率,例如,減少試驗所需樣本,縮短試驗觀察時間等。
國外醫保評審流行最新趨勢——真實世界數據
國內藥企拓展海外市場,獲得當地所在國家藥政機構評審是第一道難關,過關后才能批準上市;第二大挑戰則是,獲得當地所在國家衛生技術評價機構的醫保審評,進入醫保才算進入藥品覆蓋的“保險箱”,才有最大可能獲得市場預期回報。
國家衛生技術評價機構的醫保審評,是以臨床研究證據為基礎進行評價的過程,主要包括臨床療效評價、安全性評價和藥物經濟學評價。袁洪波解釋,評價手段是從科學角度進行比較療效的分析。因為一般基本醫療健康支出是固定不變的,然而每年醫藥公司都有新品上市,只能通過比較療效,選擇更安全有效的藥物列入醫保名單。
中國目前欠缺這樣的機制或機構,評價藥品能否納入醫保的主要通路是專家小組決策,然而世界發達國家,如英、法、德、加、美等均采取衛生技術評價體系,對新上市藥物進行評審再加上藥物經濟學評價,最終決定某藥物是否能夠列入醫保。
新藥想納入國外醫保體系,首先得提供直接或間接證據滿足評審機構要求。前者指申請新藥和目前已有的治療藥物之間作比較的臨床研究數據,然而大部分藥企都缺乏直接證據;如果沒有直接證據,就必須提供間接證據。比如通過貝葉斯間接網絡薈萃等數據統計方法,找出兩種藥物間或治療手段間是否具有可比性,如果比同類產品有更好療效或安全性最好,如果優勢不明顯,也必須提出證據表明不比已有藥物表現更差。
其次是根據藥物經濟學模型定價格。新藥企業要注意地是,藥物商業化過程中要提供上述證據,且上市以后,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要注意收集臨床數據。現在國外醫保評審流行一種新趨勢——收集真實世界數據,需要明確藥物在實際臨床中效果如何,因為臨床試驗是在理想環境下獲得數據,而實際數據才能準確反映藥物療效。新藥上市后的持續性數據分析和再循環分析,找出對藥物有明顯療效、安全性優勢的特定人群,有利于企業繼而擴大適應癥,擴大市場,讓商業化推廣更順利,這也是海外上市后需要考慮的細節。
總結下,如果企業產品具備和同類產品的療效可比性,但并不具備優勢,可以采取降低價格價格的手段,提升競爭力,或者考慮不再該產品上過多投入,而是將優勢資源精力投放到其他產品或市場中。
在加拿大開展臨床試驗
是成本和風險都低的推薦策略
袁洪波還詳細介紹了加拿大的有利條件:
第一, 加拿大擁有聯合國排前五位的享譽全球的醫療技術水準。各臨床醫生具有參與國際臨床多中心試驗的豐富經驗和臨床試驗資;
第二, 加拿大的全民保健制度提供了進行臨床試驗質量和成本上的優勢。 加拿大常規臨床檢驗,檢測和診療費用,都由國家保險覆蓋,使得臨床試驗價格成本相對較低。臨床試驗價格,撇開匯率因素,包括勞動力,基礎設施等成本,相比世界七大發達工業化國家,有明顯優勢,低于美國。加拿大是世界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臨床試驗結果為FDA及EMA 所接受。所以國內藥企以加拿大為基地,再擴展至北美各地是風險最低的推薦策略。
第三, 加拿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 大大豐富了病人樣本來源,增加臨床試驗數據結果的普適性, 有利于開展臨床研究, 適合推薦新的治療方法給不同的族裔患者群體。對跨境跨區域的上市申請,包括美國FDA,歐洲EMA及亞洲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申請更為便利。
第四、加拿大人平均受教育程度很高,因而病人對臨床科學研究的理解能力,參與度和依從性普遍更高。加拿大毗鄰世界一流的研發中心,與世界醫藥高科技研究核心區域,如費城,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和藥谷之稱的美國新澤西有地理優勢。加拿大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發中心,分布于渥太華,多倫多,蒙特利爾及周邊大約幾百公里,3-4 個小時的開車距離范圍內。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及英國哥倫比亞大學都是世界排名前五十以內的綜合醫科類大學。我們位于靠近美國邊境200公里的范圍內,與世界醫藥高科技研究幾大核心區,費城,波士頓及紐約和華盛頓和藥谷之稱的美國新澤西只有2-3 小時的飛行距離,覆蓋一個約 2.億人口的北美醫療保健品市場。
最后,加拿大政府的創新政策,鼓勵各地建立臨床試驗協調與合作平臺,同時不斷加大對醫療科技研究的投入。例如, 加拿大安大略省有排名第一位的癌癥和干細胞研究,魁北克有著名的中心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研究所, 渥太華有心臟研究所,國家衛生研究院等。 卑詩省在基因組學研究方面處在世界領先的最尖端水平,并且還在不斷擴大研究與臨床應用領域。 此外,薩斯喀徹溫省和阿爾伯塔省專注 在病毒學。 馬尼托巴省在傳染病和公共衛生研究,疫苗研究有建樹。
所以互惠互利的合作機制有利于國外產品引入中國市場,同時幫助中國企業具有國際視野,站在全球業界最高起點上,汲取國際前沿動態和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