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粉素(sporonpollenin)是孢子和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脂肪酸及碳水化合物構成,但是其準確的結構仍然不清楚。孢粉素的性質堅固,能抗化學及生物分解,同時也不溶于無機和有機溶劑。孢粉素的這種特性是孢粉化石能保存上百萬年的主要原因。雖然許多昆蟲取食花粉表面的脂類或通過花粉萌發孔獲得花粉內的營養成分,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動物能破壞孢粉壁。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系統與進化生物學研究領域張奠湘研究組的羅世孝博士等對葉下珠科的越南葉下珠(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和水油甘(P. rheopyticus)開展傳粉生態學研究發現,兩種未被描述的角麥蛾(Deltophora) sp.1和sp.2分別是越南葉下珠和水油甘的唯一傳粉昆蟲。兩種葉下珠屬植物與傳粉角麥蛾之間形成了兩對專性互利傳粉關系。角麥蛾在訪問植物雄花時吸取花蜜及收集花粉,在訪問雌花時會為植物完成傳粉。角麥蛾成蟲以寄主植物的花蜜和花粉為食,并產卵于寄主植物上,其幼蟲以取食寄主植物嫩葉為發育營養,而寄主植物依賴其唯一的傳粉昆蟲來完成傳粉,傳粉者與寄主植物間形成了一對一互利共生關系。
對角麥蛾研究最令人驚奇的發現是,角麥蛾口器分泌的一種分泌物能分解孢粉素和融解花粉。這是首次發現有昆蟲(甚至可以說動物)能分解孢粉素和融解花粉。同時還發現,傳粉昆蟲角麥蛾不但具有特殊的訪花行為,而且具有獨特的口器結構。角麥蛾特殊的訪花行為和獨特的昆蟲口器結構,為專性互利共生物種間往往演化出獨特的行為與特殊的適應結構又提供了一個新的案例。
這一新的發現剛剛在線發表在科學雜志PLoS ONE上。這是繼羅世孝博士及其合作者在2010年發現基部被子植物“八角屬植物與傳粉癭蚊協同進化(Luo et al. 2010, Am. J. Bot. 97: 1220-1228)”后在植物與傳粉昆蟲協同進化研究方面的又一重要發現。
A角麥蛾訪雄花;B角麥蛾訪雌花;C角麥蛾幼蟲取食寄主嫩葉;D角麥蛾口器上攜帶寄主植物花粉;E角麥蛾獨特口器上完整的花粉和分解的花粉塊。
傳粉昆蟲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全球氣候變化正嚴重威脅著它們的多樣性和地理分布。蜜蜂是最為關鍵的傳粉昆蟲類群之一,對氣候和棲息地環境變化敏感。黑大蜜蜂(Apislaboriosa)和大蜜蜂(......
雖然生態環境中花粉和孢子的數量相當豐富,無處不在,然而它們在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和歸宿等過程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視。花粉粒是產生雄配子(精子細胞)的種子植物的雄配子體。孢子是非開花植物(例如蕨類和苔蘚......
蘭花是偽裝高手。為了吸引潛在的傳粉昆蟲,一些蘭花聞起來像滿載花蜜的花朵,然而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甜頭。一些蘭花聞起來像腐肉,還有一些聞起來像雌性昆蟲。現在,感知生物學家發現,蘭花會釋放出一種類似人體的氣味......
近日,知名期刊《PlantCell》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諾丁漢大學等處的最新研究論文“ABORTEDMICROSPORESActsasaMasterRegulatorofPollenWallForma......
孢粉素(sporonpollenin)是孢子和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脂肪酸及碳水化合物構成,但是其準確的結構仍然不清楚。孢粉素的性質堅固,能抗化學及生物分解,同時也不溶于無機和有機溶劑。孢粉素的這......
孢粉素(sporonpollenin)是孢子和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脂肪酸及碳水化合物構成,但是其準確的結構仍然不清楚。孢粉素的性質堅固,能抗化學及生物分解,同時也不溶于無機和有機溶劑。孢粉素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