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在12日出版的《自然·光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全新的光學神經網絡系統,能執行高度復雜的運算,從而大大提高“深度學習”系統的運算速度和效率。
“深度學習”系統通過人工神經網絡模擬人腦的學習能力,現已成為計算機領域的研究熱門。但由于在模擬神經網絡任務中,需要執行大量重復性“矩陣乘法”類高度復雜的運算,對于依靠電力運行的傳統CPU(中央處理器)或GPU(圖形處理器)芯片來說,這類運算太過密集,完成起來非常“吃力”。
通過幾年努力,MIT教授馬林·索爾賈希克和同事開發出光學神經網絡系統的重要部件——全新可編程納米光學處理器,這些光學處理器能在幾乎零能耗的情況下執行人工智能中的復雜運算。索爾賈希克解釋道,普通眼鏡片就能通過光波執行“傅里葉變換”這樣的復雜運算,可編程納米光學處理器采用了同樣的原理,其包含多個激光束組成的波導矩陣,這些光波能相互作用,形成干涉模式,從而執行特定的目標運算。
研究小組通過測試證明,與CPU等電子芯片相比,這種光學芯片執行人工智能算法速度更快,且消耗能量不到傳統芯片能耗的千分之一。他們還用可編程納米光學處理器構建了一個神經網絡初級系統,該系統能識別出4個元音字母的發音,準確率達到77%。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將可編程納米光學處理器交叉鋪成多層結構,構建光學網絡神經系統,模擬人腦中神經元執行復雜的“深度學習”運算。
索爾賈希克表示,新光學處理器還能用于數據傳輸中的信號處理,更快速實現光學信號與數字信號間的轉換。未來,在大數據中心、安全系統、自動駕駛或無人機等所有低能耗應用中,基于新光學處理器的復雜光學神經網絡將占據重要席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93.shtm2022年12月12日-15日,以“新算力新賦能新未來”為......
12月8日,2022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22)首度以全線上方式召開。大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主題為“算力數據生態”,將聚焦國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背景下對于算力、數據和生態的創新需求。......
特發信息漲停收盤,收盤價8.26元。該股于9點33分漲停,1次打開漲停,截止收盤封單資金為5713.16萬元,占其流通市值0.83%。12月6日的資金流向數據方面,主力資金凈流入7307.4萬元,占總......
22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在清華大學倡議創立軟件學院,提出“學中練、練中學、練中闖、練中創”的實踐教學理念,希望培養出既能結合學術前沿、又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層次軟件人才,“不能只是紙上談兵”。12......
11月15日,第4屆中國超級算力大會(ChinaSC2022)以“線上+線下”形式在京召開。會上,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CCF高專委)聯合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高性能計算與數學軟......
“曹娟,你看這條信息是真的還是假的?”每當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研究員曹娟總是特別忙,很多人會向她求證信息的真假。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日本東京大學、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等機構參與的一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聯合公報說,他們利用量子糾纏,找到了能夠自由控制量子光脈沖波形的方法,這將有助于光量子計算機等量子技術的開發。據公報介紹,優秀光源的開發具......
2022年6月24日,龍芯中科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國產中央處理器(CPU)第一股。這一信息,讓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代表又一次成為熱點人物。20年前,中國第一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高性......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10月14日發布訃告稱,我國優秀的科學工作者、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杰出專家、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CAD研究室主任劉慎權先生2022年10......
歐洲高性能計算聯合企業(EuroHPCJU)10月4日宣布,將選擇捷克、德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波蘭六個成員國來部署史上第一個歐洲量子計算機網絡,它將整合這六個國家現有的超級計算機,形成一個量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