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生物燃料商業化邁出一大步
英國《自然·生物技術》6月18日在線發表了一篇生物學重要成果:在使用包括CRISPR-Cas9技術在內的多種工具進行基因改造后的水藻品系,油脂產量可達其野生親本的兩倍,且能達到與后者類似的生長速度。這項新成果標志著微藻源可持續生物燃料的最終商業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人們一直在積極研究使用光養微藻所產生的油脂來制造生物柴油,以補充基于石油的運輸燃料。光養微藻是一種借助光、水和二氧化碳生長時可產生油脂的微生物。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海洋富油微擬球藻具有作為生物柴油原料進行開發的潛力,其產油量可達實驗室品系的6倍。不過,經過了數十年研究,提升微擬球藻的產油效率卻總是會導致其生長受損,因此該屬物種的商業潛力仍未得到充分發揮。
此次,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合成基因組公司研究人員艾瑞克·穆勒寧及同事,使用包括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內的多種改造工具,來識別ZnCys因子,正是這種因子負責調控海洋富油微擬球藻的油脂累積。改造ZnCys因子后,研究團隊發現,微藻的產油效率翻了一番——最高可達每天每米5克,且生長速度未受影響。
有效利用基因工程或遺傳操作手段改造微藻,提高產量,對實現商業化生產非常重要。研究人員表示,提高微藻油脂產量的同時保持其生長能力不變,意味著人們在微藻光養產油過程上又前進了一步,而這最終將減少依靠陸地植物產糖來制造生物柴油。
據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磁電納米圓盤,為無創刺激大腦提供了一種新方法,有望替代傳統的植入式或基因改造療法。腦深部電刺激術(DBS)通過在目標大腦區......
微藻在全球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固定及初級生產力中貢獻卓著,是頗有前景的合成生物學底盤細胞。為了探索工業固碳產油微藻的表觀遺傳機制和生理作用,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研究中心以海洋微擬球藻......
根據《自然·植物》雜志2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番茄經過工程改造后能產生更多的維生素D3原(維生素D3的前體),改造方式是阻斷通常能讓維生素D3轉化成膽固醇的一種酶的作用。這種番茄或能成為維生素D3的一個......
通常情況下,是癌癥的轉移而非原發病灶導致了癌癥患者的死亡。轉移不單是由遺傳驅動的,這表明其他水平的失調可能也是癌癥轉移的推手。目前的方法無法同時捕獲每個分析細胞的分子表型,這限制了人們對不同轉移性克隆......
通常情況下,是癌癥的轉移而非原發病灶導致了癌癥患者的死亡。轉移不單是由遺傳驅動的,這表明其他水平的失調可能也是癌癥轉移的推手。目前的方法無法同時捕獲每個分析細胞的分子表型,這限制了人們對不同轉移性克隆......
許多基礎研究人員和臨床研究人員正在測試利用一種簡單有效的基因編輯方法來研究和校正導致從失明到癌癥等各種疾病的致病突變的潛力,但是這種技術受到一定限制,即必須在基因編輯位點附近存在某個較短的DNA序列。......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進行常規的CRISPR-Cas9基因插入過程中,不必要的DNA重復頻率很高。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21日的ScienceAdvanc......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極易復發、惡性程度極高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在肺癌中占比約為15%~20%。由于確診時腫瘤很可能已經廣泛擴散,因此小細胞肺癌往往很難治愈。盡管大規模測序研究已經在人體SCLC腫......
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在我國主要是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其他二種少見,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于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