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際激發效應(Rhizosphere priming effect)是指根際活動造成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改變的現象,被認為是調控土壤碳氮循環的重要機制之一。目前,科研人員對根際激發效應開展了大量研究,發現激發效應可使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降低50%或增加3.8倍,與溫度、水分因子對土壤碳釋放的影響程度相當。然而,這些研究結果還相對零散,限制了人們對根際激發效應的理解和應用。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地下生態過程學科組霍常富及其合作者,在研究員程維信的帶領下,利用數據綜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對31篇有關根際激發效應的文獻,進行了系統總結。研究結果表明:1)根際激發效應可使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平均增加59%;2)激發強度受植物種類顯著影響,木本>草本>農作物;3)土壤質地越細激發越強;4)激發強度與植物地上生物量顯著正相關,而與根系生物量無相關性;5)根際激發效應與栽植時間顯著正相關,意味著根際激發可以長期存在并可激發土壤中穩定的碳庫。綜上,該研究結果揭示了根際激發效應的方向、強度以及多種影響因子,今后應注重多因子尤其全球氣候變化因子的試驗,為模型模擬提供支撐。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土壤學會期刊《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17) 111: 78-84)。該研究受到中科院先導專項B、“973”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的資助。
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韓興國團隊與合作者在《全球變化生物學》上發表了關于土壤有機質分解的溫度敏感性(Q10)及其機制方面的新進展。基于米曼氏方程進行數據模擬,研究人員發現在假定底物濃度不隨溫......
磷是植物生長必須的礦質營養。為了滿足作物生長需求,人類大量開采磷礦,在生產中大量使用磷肥,不僅造成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也容易引起水體污染等環境問題。加強作物自身磷高效利用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根系既能驅動土壤團聚體周轉(aggregateturnover),在團聚體的形成(formation)和破碎(breakdown)過程中調控土壤有機碳的穩定和分解,也能驅動根系-土壤互作,產生根際激發......
生物多樣性的起源和維持機制一直以來都是生態學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研究課題。大量證據顯示地球上大型動植物的多樣性會隨著緯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可靠的證據能夠支持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是否也遵循這樣......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東北東部山區森林保育與林下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的第一完成單位是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沈陽......
千差萬別的葉片形態是植物功能多樣性的重要體現。其中,單葉和復葉結構是樹木葉片形態劃分的一個顯著特征,而復葉形態常常與較高的潛在生產力相聯系。比如,復葉樹種一般是強陽生樹種,與群落中單葉樹種相比其樹干徑......
森林生態系統占有全球陸地生物圈45%的碳,其中大約有383Pg以有機碳的形式儲存于森林土壤有機質。因此,森林土壤有機質礦化在減緩全球CO2濃度升高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根際激發效應顯著......
根際激發效應(Rhizosphereprimingeffect)是指根際活動造成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改變的現象,被認為是調控土壤碳氮循環的重要機制之一。目前,科研人員對根際激發效應開展了大量研究,發現激......
根際激發效應(Rhizosphereprimingeffect)是指根際活動造成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改變的現象,被認為是調控土壤碳氮循環的重要機制之一。目前,科研人員對根際激發效應開展了大量研究,發現激......
根際激發效應(Rhizosphereprimingeffect)是指根際活動造成土壤有機質分解速率改變的現象,被認為是調控土壤碳氮循環的重要機制之一。目前,科研人員對根際激發效應開展了大量研究,發現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