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一組數據:
兩院院士26名,“百千萬人才”41人;
2016年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600億元,居北京16區第三;
ZL年申請量突破1萬件,每萬人發明ZL擁有量達29.8件;
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3萬人,是僅次于海淀區的北京第二大智力密集區,而這就是在許多人腦海中仍然停留在“城鄉接合部”印象的豐臺區!
三年多來,北京豐臺區在首都“四個中心”的新定位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集中力量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開創了豐臺區發展的嶄新局面。
軍民結合點燃創新引擎
今年5月27日,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揭曉,位于北京豐臺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一舉斬獲多個獎項,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研制團隊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牌”。
而這,只是豐臺地區雄厚科技資源的一個代表,豐臺區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航天的發祥地”“中國飛航導彈的搖籃”。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航工業第一集團等五大軍工集團相關科研院所坐落于此,是北京地區軍工科研力量最集中的地區,擁有近萬項高新技術科研成果。
隨著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豐臺區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大力支持軍民結合產業快速、健康、聚集發展,力爭將豐臺區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軍民結合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聚集區。
軍工科研院所與政府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戰略合作,一系列重大軍工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在豐臺落地,成功實現“軍轉民”: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18所依托先進的航天伺服控制技術,開發出一系列智能化、低成本、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石油裝備產品,產品已遍布國內各大油田。
火箭院下屬的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公司利用航天液體火箭發動機方面的技術優勢,成功開發了航天粉煤加壓氣化技術,公司產品已占國內粉煤氣化市場份額的60%以上。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擁有我國航天唯一的液體火箭推進劑研究中心,依托深厚的技術積累,該所研發的危化品泄漏應急處理裝置功能出眾,在國內市場上一枝獨秀。
豐臺區還借鑒了國外技術轉移模式,與中關村管委會一起聯合部隊相關部門共同發起建設了市場化運作的“中關村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孵化中心”,從事軍民創新技術應用開發和轉化,這也是國內首個軍地聯合支持建設、面向全國開展服務的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
截至目前,豐臺區軍民結合產業總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4,當之無愧地成為豐臺區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和技術創新的主要動力。
騰籠換鳥做強新興產業
豐臺行政區劃從二環跨到六環,一邊是舉世聞名的航天城,一邊存在大量的低端產業。據統計,豐臺區商品交易市場共有216家,占城六區市場的30%。大量商品交易市場的存在,在方便了居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問題。
“‘十三五’期間,豐臺區將把疏解作為重中之重,通過疏解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完成區域功能轉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騰飛。”豐臺區相關負責同志說。
豐臺區將堅持嚴控增量和疏解存量“兩手抓”。在嚴控增量方面,全區范圍內嚴禁發展制造業,嚴禁新建和擴建區域性批發市場以及物流倉儲設備。在疏解存量方面,在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擠壓低端業態的生存空間。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全區216家市場和 228家工業污染企業的調整疏解。
疏解非首都功能,騰出寶貴的空間資源。豐臺區著力引進成長快、影響大、示范性強的“高精尖”企業,推動軌道交通、應急救援、軍民融合等產業建設,不斷壯大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集群,增強高端產業發展新優勢。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豐臺區打響了跨區域產業轉移與合作的第一槍。當年,新興凌云醫藥公司整體搬遷至河北邯鄲,這也是北京市首個整體搬遷的央企制造業項目,而原址將著力打造世界一流、中國頂級的應急救援產業示范園區。
豐臺區還推動中車二七機車公司轉移其一般制造環節,以原廠區為核心,打造國際知名的軌道交通開放式園區和科技創新基地。同時,推動中車二七車輛公司軌道交通科技園的規劃調整,促進產業在空間集聚和科技研發上實現戰略轉型。
如今,豐臺區已經成為國內軌道交通產業龍頭企業分布最多、規模效益最顯著、研發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聚集以中國中車、中國中鐵、交控科技為龍頭的重點企業200余家,涵蓋從設計勘察、通信信號到智能控制、運營服務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
截至目前,豐臺科技園區初步形成了軌道交通、應急救援、節能環保和軍民融合等四大特色產業集群,全園技工貿總收入為4400億元,成為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重要支撐。
創新機制為科研保駕護航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豐臺區制定了多項人才政策,對引進人才的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就醫、項目研發資助等提供支持和幫助,區人力社保局設立人才引進專門窗口,開辟綠色通道,為人才引進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每年安排60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全區人才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
對企業急需的人才,豐臺區采取項目聘用、崗位聘用和任務聘用等多種方式,幫助企業柔性引進高端領軍人才團隊。
目前,豐臺科技園區已在企業設立1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開展高端項目研發、高層次人才培養、科技指導和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院士北京行走進豐臺”為豐臺區重點工作“診斷把脈”。
實現特色發展,從建設知識產權強區中要發展。2015年來,豐臺區先后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區、國家ZL導航產業發展試驗區等國家級牌子。
豐臺區建設了全國首家以“互聯網+眾創空間+ZL運營”模式的“ZL萃取眾創平臺”。一年來,平臺以“信息化”“資源化”“金融化”為主線,以盤活高端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閑置ZL為主旨,建設了ZL矩陣,導入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發明ZL8000項,服務雙創企業37家,萃取發明ZL100余項。依靠大數據技術,為企業事業單位提供ZL分析服務。
圍繞“軍民融合示范區”建設,豐臺區政府與航天一院合作建設“中國航天軍民融合創新中心”,與北方車輛研究所合作建設“智能無人車&移動服務機器人示范基地”,加快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在科技園區東區、西區落地,建設高精尖創新中心。
到2020年,豐臺區將聚集和培養戰略型科學家20名,落地重大項目30項,建設2—3家高精尖重大創新基地,新增百億級產業5個,軍民融合產業產值將突破千億元。
北京市豐臺區近日推出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新政(簡稱“高新八條”),從培育“筑基擴容”、助力“升規升強”、支持科技創新、引導社會培育、強化人才服務保障、深化評審認定服務、搭建綜合服務平臺、加強信息監督管......
線上消費增長,食藥監部門對元宵、湯圓的檢查延伸到配送、儲藏環節。2月28日,豐臺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豐臺區食藥監局”)對線上銷售的元宵、湯圓配送條件、原料質量進行了檢驗并提醒稱,配送企業需......
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一組數據:兩院院士26名,“百千萬人才”41人;2016年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600億元,居北京16區第三;ZL年申請量突破1萬件,每萬人發明ZL擁有量達29.8件;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
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一組數據:兩院院士26名,“百千萬人才”41人;2016年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600億元,居北京16區第三;ZL年申請量突破1萬件,每萬人發明ZL擁有量達29.8件;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
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一組數據:兩院院士26名,“百千萬人才”41人;2016年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600億元,居北京16區第三;ZL年申請量突破1萬件,每萬人發明ZL擁有量達29.8件;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
近日,豐臺區食藥監局根據全市統一部署,集中開展校園周邊及農村市場“五毛零食”專項整治,對北京農產品中央批發市場等休閑食品供應主渠道進行嚴格把關,對檢查中發現的不能提供合法來源和合格證明、包裝簡易、包裝......
千龍網北京9月27日訊記者從北京市豐臺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獲悉,近日,盧溝橋街道食藥所隨機抽取了轄區內超市和市場豆制品、米、面和食用油等散裝食品合計50種,開展對吊白塊、硼砂、二氧化硫和過氧化苯甲......
4月25日及26日,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相繼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與石墨烯歐盟旗艦項目單位比利時法語魯汶大學(UCL)簽署協議,聯合開展石墨烯高端應用合作;與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深化合作,簽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