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第一部單行稅法,也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曾走過6年立法之路、歷經兩次審議的環保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悉,環保稅法全文共5章、28條,分別為總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稅收減免、征收管理、附則的《環保稅法》。
q
作為“綠色稅制”的重要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即將揭開面紗。來自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為提升環保稅立法公眾參與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聯合發布通知,《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以在2017年7月26日前,通過財政部網站或者通過信函方式提出意見。
早在2016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境保護稅法”。作為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亦是一部由排污費制度升級而成的“綠法”環保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屆時,我國推行多年的環保費改稅將正式啟動。
“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環保稅法開宗明義確立了“綠色稅法”的定位。此次環保稅法分為5章28條,內容涵蓋征稅對象、計稅依據、稅收減免、稅收征管等方面。征稅對象和范圍與現行排污費基本相同,明確征稅范圍為直接向環境排放的大氣、水、固體和噪聲等污染物。同時,環保稅還將對依法設立的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排放相應應稅污染物,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減免稅收。
由于不同污染排放情況復雜、應稅排放量計算困難,條例對相應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細化的說明。條例對每一類污染物都作了解釋和細化規定,并表明上述應稅污染物的具體范圍依照稅法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確定。其中,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沿用了現行的污染物當量值表,并按照現行的方法即以排放量折合的污染當量數作為計稅依據。
此次環保稅的稅額標準,也是以現行的排污費收費標準為基礎,在計稅依據、稅額標準等方面,環保稅與原有的排污費都實現了“平轉”。另據界面新聞報道,為了更好地在部門間傳遞信息,條例說明,要由國務院稅務、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建立全國統一的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制定涉稅信息共享平臺技術標準,明確數據采集、存儲、傳輸、查詢和使用規范。
環保稅法獲得通過是中國環境保護里程碑事件,使得稅收法定原則邁出了實質性一步,也傳遞出當前中國經濟轉型,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信號。與此同時,這也標志著我國稅收加快從行政手段向法制化轉變,為下一步修訂個稅法、出臺房地產稅法、增值稅法等樹立范本。而為調動地方的積極性,環境保護費改稅以后,擬將環境保護稅全部作為地方收入,中央不再參與分成。國內機構預測,環保稅開征后,預計每年環保稅征收規模可達500億元。
從排污企業的角度來看,環保稅法就是從稅收杠桿入手,征收環境保護稅能夠促使環境外部成本內生化,倒逼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機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因而,環保稅對企業的約束將明顯加強,企業排污成本將真正由自己承擔。也正基于此,在正向激勵和負向懲罰的合力作用下,環境治理需求進一步轉化為環境市場的有效需求。
我國面臨的水量水質問題非常嚴峻,工業用水占用水總量的比例在20%以上,同時,與生活污水相比,工業廢水自然環境和人們生活環境產生非常嚴重的危害,因此,在工業領域,除了在末端進行污染治理之外,還需要在源頭......
發達國家承諾為聯合國幫助低收入國家進行碳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捐助98億美元。在綠色氣候基金(GCF)巴黎會議后,27個國家承諾為其進行新一輪融資。盡管美國和澳大利亞缺席了本次會議,但此次融資總額超過了2......
關于廣東省標準化協會發布《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復合紙基及其制品》標準的公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征集第三批綠色產品評價國家標準項目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體系,增加綠色產品供給,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綠色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9年6月3日,由荷蘭阿姆斯特丹RAI國際會展中心、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膜工業協會、上海荷瑞會展有限公司、舉辦的第十二屆上海國際水展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上海國際水展在是全球范圍......
日前,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未來一段時期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規劃》指出,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質量興農制度框架......
12月20日,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在京發布了《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報告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已導致全球經濟復蘇勢頭趨緩,使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加。短期看,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能源和化工產業整......
“氫能周”期間,佛山舉辦了第一屆中國(佛山)綠色技術及產品推介會暨第二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推介會,吸引了200多家企業參展。11月6日,2018綠色生產與消費交流會暨第二屆氫能周......
“運用先進科技和理念,構建綠色高效礦產開發產業鏈,是未來礦業的發展方向。”日前,在天津召開的“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如是說。2017年中國地質勘查投資782億元,煤炭、石......
10月25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在京發布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第五期年度報告。報告就不同品牌在華供應鏈環境管理表現進行評估。其中,蘋果、戴爾及LeviStrauss三家美國公司位居本次評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