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7-04 10:43 原文鏈接: 科普節目不應只是披著科學的“外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科普節目曾經掀起一陣熱潮,此后陷入了沉寂,但近兩年又開始活躍起來。”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行星科學家鄭永春6月30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是在討論一檔名為《奇幻科學城》的科普電視節目時做出這一評價的。

      好看的科普節目多了

      近兩年,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電視媒體開始紛紛尋找出路。除了五花八門的真人秀,科技迷們驚喜地發現,還誕生了一批好看的科學類節目。

      6月底,央視首檔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在北京舉行第二季節目的發布會。據介紹,本季《加油!向未來》獲得了科學界的鼎力支持,中科院等多家國家級專業科學機構與節目進行了深度合作,科學家曹則賢、張雙南也作為科學顧問參與節目錄制,為觀眾解釋科學原理。

      而國內唯一一檔在衛視周末黃金時間播出的科普節目《奇幻科學城》,自2017年1月份上線以來收視率也表現不俗,一季度最高收視位列省級衛視(索福瑞35城數據)同時段第7名,在被娛樂明星霸屏的周末黃金檔取得這樣的成績實為不易。

      與側重于大型實驗展示的《加油!向未來》相比,《奇幻科學城》則側重于用觸手可得的材料解釋身邊的科學,例如:蘊含尖端科技的“量子隱形衣”真的能像哈利·波特的隱形衣一樣隱形嗎?而且,實驗只是講解知識點的一個環節而非主體。“我們節目的靈感來自圣誕科普系列講座。”《奇幻科學城》制片人徐立偉說,這個講座邀請諾獎得主等知名科學家來給孩子們講解物理化學等百科知識。

      “將科普講座用電視形式表現出來,這在國內電視界還沒有人做過嘗試。但我們認為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將科學家帶到孩子身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孩子們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徐立偉說。

      除了知識,更應普及科學思維和方法

      無論形式如何,目前的科普電視節目越來越注重科學性,強調科學家的參與。

      《奇幻科學城》不僅設置了最高學歷的“博士主持團”,每期還邀請知名科學家來講解科學原理。英國皇家化學會戴偉教授、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中科院物理所魏紅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科學傳播中心鄭永春等都是該節目的主講嘉賓。《加油!向未來》第二季的科學陣容也更加強大。節目與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國科大等12家國家級專業科學機構開展了深度合作。

      《奇幻科學城》節目組還就科普節目的科學性舉行了由科學家、教育研究者、科普專家、家長及媒體等參與的研討會。在研討會上,鄭永春分析,目前重新受到歡迎的科普節目,最難得的是為科學家和受眾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在大眾眼里,科學家在進行科普活動的時候經常給人一種“普及大眾、甘霖普降”的神圣感,這種體驗不是很好。但受歡迎的科普節目將娛樂綜藝節目的元素,與科普、實驗自然融合到一起:既呈現出好玩的科學現象,又有科學原理的講解,這是節目成功的前提。

      此外,他對科普節目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科普節目需要與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相結合,將科學以更加優美的形式呈現出來;二是科普節目的內容很重要,科普的內容除了知識本身,還應訓練孩子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培養其科學精神。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史軍則提出,現在很多孩子其實不缺乏知識,缺的是好奇心與發問的能力。科普不僅僅要傳播知識,也要引導孩子進行更深入地挖掘、思考。同時,他還提到,就科普節目而言,不應該只是實驗展示課,而應做成深入淺出、情節不斷拓展的故事。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則認為,科普的選題很重要,不但要與大眾的生活相結合,還應讓大眾對選題感興趣。在科普作品創作上,可以采用繪畫、虛擬現實等非常規手段,結合文化、藝術等,讓科普變得更加多樣化。

    相關文章

    山西科普基地增至269個

    記者7月3日從山西省科技廳獲悉,山西省近日認定了2023年度32個科普基地,進一步加強山西科普設施和科普能力建設。“山西科普基地增至269個,這些科普基地覆蓋面廣、特色鮮明,促進全省科普基礎設施均衡發......

    葛均波院士在上海楊浦成立科普工作站

    做科普,院士是認真的。近日,“葛均波院士科普基地”上海市楊浦區工作站成立。6月30日“葛均波院士科普基地”楊浦工作站揭牌。本文圖片均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供圖7月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

    直播預告|“科學與中國千名院士千場科普”報告會

    直播時間:2024年6月23日(周日)上午9:00-11: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47712134594......

    甘肅省科技情報學會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

    為激發青少年探索科學的熱情,培養中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6月13日,甘肅省科技情報學會組織開展了科普進校園活動,活動在蘭州志成中學舉行,近200名師生參與。盧明作題為“中學生......

    科普短視頻點亮求知之光

    隔空能否震碎玻璃杯?徒手接閃電是否可行?CT可以用來掃描古生物化石嗎?在“抖音科學夜”,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問題都能找到科學的回應。6月1日,抖音與北京衛視共同推出“抖音科學夜”主題晚會。中國科學院院士......

    百名院士進百校講科普照亮青少年前行之路

    湖北2024科普迎新春暨“百名院士進百校講科普”首場報告會12日在武漢啟幕,來自武漢經開外國語學校、黃岡市金鋪中學、鄂州市實驗小學、恩施市杉木壩村小學的2000余名師生代表,線上線下共享科普盛宴。據介......

    《國家科普能力發展報告》等5項智庫成果發布

    近日,2023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三十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以下簡稱“論壇”)在廣州舉辦。中國科協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齊讓出席論壇并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

    88歲院士成“寶藏博主”:大科學家也可以是“大科普家”

    當88歲院士成為50多萬人的“寶藏博主”,這會催生怎樣的“化學反應”?答案是:會帶動更多嚴肅知識“活”起來,會點燃更多人對科學的興趣。今年9月,“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在......

    18點直播|如何促進科技企業履行科普社會責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081.shtm直播時間:2023年10月12日(周四)18: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科學網微......

    聚焦兩院|“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