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7-05 15:27 原文鏈接: 昆蟲產業悄然“蝶變”

      昆蟲資源產業化在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未來,昆蟲資源產業化發展空間無可限量。

      油炸螞蚱、香煎竹筍蛹、醬拌蟋蟀、油炸蟬蛹、昆蟲叉燒包……昆蟲不知不覺間走上了人們的餐桌。而從餐桌回溯到田間,有些昆蟲還扮演著農田“衛士”的角色:天敵昆蟲的使用,為人類糧食作物掃清蟲害,還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

      當前,昆蟲資源及其現代產業化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外的熱點領域,尤其是昆蟲的生態與環境功能越來越引起各界關注。近日,2017年全國昆蟲資源產業博覽會、首屆全國昆蟲產業化大會在山東省莒南縣召開,共同探討昆蟲資源產業化利用,為昆蟲產業發展探尋新的方向。

      昆蟲研究已走過百年,歷史的積淀為昆蟲資源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發展,昆蟲產業到了該“蝶變”的時候,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一個新的時代。

      轉變觀念,進行多種類開發

      昆蟲是種類最多的生物,全世界已知的大概有150多萬種,昆蟲資源是人類的一筆巨大的財富。

      昆蟲在現代農業中的角色和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昆蟲發展已經融入人口、資源、生態、環境、經濟發展這一鏈條里,貼“害蟲”標簽的時代已經過去,一些“害蟲”反而搖身一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現代農業發展面臨著資源匱乏、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約束和經濟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面臨著畜禽糞便、病死畜禽、作物秸稈、生活垃圾處理和生態修復、污染治理、食品安全等諸多挑戰,昆蟲與農業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奇妙起來。

      “人類在工業化過程中,掠奪性開發自然資源,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環境污染,而昆蟲可以在這里面發揮巨大作用。”山東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昆蟲學會昆蟲產業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玉升教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昆蟲資源產業化開發會成為破解現代農業發展困局的一把“鑰匙”,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不過,雖然我國昆蟲產業發展歷史悠久,但是除了養蠶業和養蜂業之外,總體市場認知水平相對較低,生產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市場缺少優勢產品。

      “如何在全國層面推動昆蟲學研究成果的轉化,推動相關研究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如何加速運用昆蟲學研究開發新的產品和技術?是我們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問題。”中國昆蟲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昆蟲學會昆蟲產業化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大衛表示。

      在劉玉升看來,這就需要對昆蟲資源進行多種類的開發,從過去養蠶養蜂到現在養殖黃粉蟲、白星花金龜、蝗蟲、瓢蟲、蟋蟀等,開發的種類越來越多。不過,面對上百萬種昆蟲資源,科學家們開發的仍然只是鳳毛麟角。

      這些年來,國際市場對于昆蟲產量和種類的需求越來越大,主要做昆蟲出口的山東省泰安市鵬飛寵物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查傳忠對此深有感觸,“2014年我們出口100噸,包括黃粉蟲和蠶蛹;2015年是180噸,增加了大麥蟲、蝗蟲;2016年出口300噸;今年上半年出口量已超過300噸,增加了黑水虻和蟋蟀”。

      可見,昆蟲未來的發展和社會需求有很大的空間。

      搭建橋梁,發揮特殊作用

      昆蟲資源產業化里,應優先發展天敵昆蟲和環境昆蟲,昆蟲既可以化身殺敵“戰士”,又可以化身環保“衛士”。

      小小的腫腿蜂是消滅害蟲天牛的強大“武器”;異色瓢蟲是害蟲蚜蟲的天生克星;赤眼蜂是農業害蟲玉米螟的優勢天敵……利用天敵昆蟲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特性,可以在農區、林區和設施農業環境等控制害蟲的發展和蔓延,有效減少環境污染,維持生態平衡,對落實“兩減”行動有重要意義。

      記者在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磐龍湖農業生態園(以下簡稱磐龍湖生態園)看到,這里建有天敵昆蟲研究中心和生產繁育基地,可以生產捕食性、寄生性天敵昆蟲,比如異色瓢蟲、龜紋瓢蟲、六斑異瓢蟲(大龜紋瓢蟲)、黑廣肩步甲、蝽蟓卵寄生蜂、管氏腫腿蜂、泰山潛穴虻等,并且還與有關公司合作開發無人機釋放配套技術。

      中科院院士、著名昆蟲學家印象初多次到生態園指導,對天敵昆蟲中心和生產繁育基地建設提出意見。今年6月,臨沂新莒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莒農公司)與印象初院士簽約成立院士工作站,共同致力于昆蟲產業發展。目前,該公司已推廣東亞飛蝗和黃粉蟲養殖基地1000畝,實現產值800萬元。

      除此之外,環境昆蟲還能作為垃圾“清道夫”發揮巨大作用。“昆蟲產業化應該與解決環境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比如作物秸稈處理、畜禽糞便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劉玉升說。

      在這方面,新莒農公司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引進黑色農業技術體系,構建了有機廢棄物資源轉化處理的“蟲菇環境生物系統技術”。利用黃粉蟲轉化處理蔬菜尾菜、農業副產品麥麩、生活垃圾中的濕垃圾、餐廚垃圾等;利用白星花金龜轉化處理食用菌菌糠、農作物秸稈及畜禽糞便等;利用東亞飛蝗轉化處理雜草等。

      大會當天,磐龍湖生態園里的“昆蟲王國”和“蝴蝶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游玩,這里的昆蟲種類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昆蟲資源產業化開發,與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的構建及實踐,蝗蟲類產品的深加工開發及應用等項目,為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縣委書記張佃虎說。

      黃大衛指出,現在的主要問題是需要跨學科、跨平臺、跨領域,“未來,我們將重點為科學家之間、企業之間、企業和科學家之間構筑信息共享平臺,搭建互聯互通的橋梁,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深度挖掘,延伸產業鏈條

      近日,云南麗江舉行吃蟲大賽,引起了廣泛關注。實際上,吃昆蟲由來已久,由于昆蟲具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低、營養成分易吸收等特點,已經被認為是一種理想食材,成為餐桌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食用昆蟲為什么具有開發意義?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研究員馮穎介紹,從糧食安全角度來說,世界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90億人,那時,現有的土地、水、海洋資源等都不足以支撐這么多人口,需要尋找新的食物資源、飼料資源來保證糧食安全,而海洋生物、微生物、昆蟲等都是后備的資源種類。

      此次大會上,記者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昆蟲加工食品,這些食品都由韓國昆蟲專家帶來。韓國國立農業科學院農村振興廳昆蟲產業科農生物專業理學博士李榮博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韓國十分重視食用、藥用昆蟲的開發和應用,目標是做高品質的昆蟲產品。

      Edible公司就是將作為可持續性蛋白質來源的昆蟲做成食品,利用昆蟲原料,生產餅干、素面以及保健食品等產品。比如以粉蟲、蠶、蟋蟀為原料制作的餅干、能量棒和堅果類零食。

      此外,還有昆蟲含量達到70%的“自然氨基復合物”,可以實現高質量蛋白質攝取,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還能同時攝取昆蟲富含的甲殼質、各種無機質和礦物質,對蛋白質攝取不足的老人或者成長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的食物。

      據李榮博介紹,韓國還開設了34家食用昆蟲主題咖啡廳,提供意大利面、面包、醬料、奶昔等多種昆蟲食品。在韓國國內有3處賣場可以看到最先進的食用昆蟲餐,而招牌餐是“放入500只粉蟲的奶昔”和“蟋蟀醬”。

      “我國應該加強產品的深度研發,推動昆蟲產業延伸到健康、食品、飼料、美容、藥品等眾多領域,昆蟲的產業化應該做一些更深度的挖掘。”黃大衛說。

      專家指出,昆蟲產業化發展應該加強宏觀調控和戰略規劃,避免“一哄而起”造成的供需矛盾。

      “昆蟲資源產業化在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未來,昆蟲資源產業化發展空間無可限量。”張佃虎說。

    相關文章

    植物危機,罪魁禍首是地球上最不挑食的蟲子

    約10年前,意大利南部的橄欖樹開始枯萎。罪魁禍首是由一種不起眼的昆蟲牧草長沫蟬傳播的細菌——苛養木桿菌。10月4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的一項分析顯示,這些橄欖樹枯萎的先兆是牧草長沫蟬的出現,......

    不挑食的昆蟲,竟是致命作物疾病的傳播者

    不到十年前,意大利南部的橄欖樹林開始枯萎。罪魁禍首是一種不引人注意的植食性昆蟲——牧草長沫蟬傳播的細菌,名為苛養木桿菌。牧草長沫蟬是所有昆蟲中飲食最廣泛的。圖片來源:CLAIREHARKIN近日,發表......

    科學家創制保存高質量DNA的昆蟲野外監測裝置

    生物多樣性喪失是三大環境危機之一。昆蟲作為龐大且多樣化的生物群體,幾乎占據各種類型棲息地,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SITE-100”國際大科學計劃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白明與英國自然博物館......

    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5個昆蟲新種

    日前從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獲悉,科研人員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內開展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過程中,發現了黃隱肩舞虻屬5個昆蟲新種,分別為短突黃隱肩舞虻、合斑黃隱肩舞虻、九曲溪黃隱肩舞虻、方突黃隱肩舞虻、武夷......

    武漢植物園研究發現:昆蟲讓城市更美好

    看見在花間穿梭的各種傳粉昆蟲了嗎?它們可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的關鍵貢獻者和美好環境的重要建設者!據統計,地球上近90%的開花植物的傳宗接代以及我們人類食物的三分之一依賴各種各樣的傳粉動物。越來越多......

    罕見的Bembidionbrownorum甲蟲在55年后被重新發現

    在杰里-布朗牧場的昆蟲取樣考察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名研究人員偶然發現了一個自1966年以來一直未被科學觀察到的甲蟲物種。作為一名環境科學、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教授,基普林-威爾曾冒險在加州各地考察甲......

    昆蟲多樣性與森林生產力“此生彼長”

    森林是陸地上80%以上生物的家園,更是種類繁多的昆蟲的“王國”。那么,昆蟲多樣性與森林生產力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克平團隊發現,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樹種多樣性的增加不僅能直接......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發現昆蟲新種14種

    近日,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通過3年的野外調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記錄到昆蟲及蛛形動物18目105科442屬679種。其中,發現昆蟲新種14種,中國新記錄10種,青海新記錄228......

    粵北丹霞山發現3個昆蟲新種累計發現新物種數達39個

    記者21日從韶關市丹霞山管理委員會獲悉,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丹霞山已發現新物種39個(其中植物21個,動物11個,菌物7個),這些新物種的發現不僅豐富了丹霞山的物種多樣性,還反映出丹霞山這樣的丹霞地......

    3016個神經元和54.8萬個突觸,首張昆蟲大腦圖譜繪就

    圖片來源:EyeofScience/SciencePhotoLibrary科學家繪制了第一張完整的昆蟲大腦圖譜,包括所有神經元和突觸。這是理解大腦如何處理感官信息流并將其轉化為行動的里程碑式成就。相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