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7-17 15:42 原文鏈接: 信了近50年的教材知識,竟然是錯的!

      教科書上有關“流感病毒”的部分需要翻新了。

      當一株流感病毒與另一株病毒混合進入(co-mingles)一個細胞內時,“漏洞”使病毒能夠交換遺傳物質,從而創造一株新流感病毒。了解這些漏洞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流行病的更好預測和破壞流感病毒的新方法開發。

      文章通訊作者、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助理教授Seema S. Lakdawala 博士說:“千百年來流感一直困擾著公共健康,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卻對流感知之甚少,這項發現能幫助解答流感病毒的進化問題,為更好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助力。”

      導致流感(influenza)的流感病毒(flu virus)是一種單鏈RNA型病毒,由8個RNA片段和保護性核蛋白組成。所有RNA片段必須都聚集在病毒顆粒內才能完全感染。

      流感病毒的經典模型有點串珠。核衣殼蛋白質將RNA均勻地排列在一根“繩”上。

      1970s該模型(RNA loops)開發時所用的技術存在局限性,使該模型缺乏獨特性。因此教科書中對流感的普遍描述是:每個RNA片段整段都結合著均勻且隨機分布的蛋白質。

      Lakdawala致力于病毒的出現和傳播研究,他與專攻RNA相互作用的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系助理教授Nara Lee博士實驗組聯手,想要了解流感RNA鏈上是否存在某些更加“開放”的區域,這樣就可以與其他RNA片段關聯,方便8片段打包。

      于是他們使用了“高通量RNA測序和交聯免疫(HITS-CLIP)”技術手段,測試了包括2009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內的兩種甲型流感病毒株。

      “老實說,我們開始并不指望真的能發現我們所預期的‘裸露’的、缺少蛋白質結合的RNA區域,因為教科書里確切描寫了‘病毒RNA串珠’結構,”Lakdawala說。“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利用最新科技我們發現有幾片RNA并沒有與核蛋白結合。這一發現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與傳統模型相反,Lakdawala和Lee發現RNA有些地方富含蛋白質衣殼,有些部分卻是裸露的,且更容易與其他病毒RNA結合或與其他流感病毒交換基因組材料。

      匹茲堡大學進化生物學專家Vaughn Cooper博士指導研究小組探索了這一結構將如何塑造野生病毒在流感高發期的進化。

      “許多研究都可以建立在這項新發現的基礎上,包括預測不同流感病毒共享遺傳物質制造新病毒的方法,預測下一次流感大流行類型,創建有針對性的疫苗等,”Lakdawala說。“此前大家都忽略了這個現象,認為50年前有關基因組結構的研究理所當然的正確,因為它可能看起來很容易解釋,于是就接受了完整的故事。”

      最新這項發現表明,如果我們不經常質疑和重新檢測已有的科學教條,很可能就會與重大發現擦肩而過。

    相關文章

    牛H5N1流感病毒感染與傳播特征得以揭示

    《自然》7月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對美國牛群中傳播的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表征,揭示了該病毒在哺乳動物中的感染和傳播特征。研究表明,這種病毒能通過奶牛的奶傳給小鼠,同時也能通過鼻內暴露感染小鼠......

    我國科學家找到流感病毒入侵細胞關鍵受體

    科技日報訊(記者李麗云朱虹)6月24日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發現,代謝型谷氨酸受體2(mGluR2)是流感病毒通過網格蛋白介導內吞途徑入侵細胞的關鍵受體。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

    最新研究:流感病毒關鍵受體被我國科學家發現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發現,代謝型谷氨酸受體2是流感病毒利用網格蛋白進入細胞的關鍵受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微生物(NatureMicrobiology)》上。哈獸研微信公眾號......

    新型抗體或能對抗多種流感病毒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在人類血液中發現了一類以前未被識別的抗體。這種免疫系統蛋白似乎能中和多種形式的流感病毒。最新研究或是開發靶向季節性病毒且能提供廣泛保護性疫苗的關鍵。相關論文刊發在12月21日......

    呼吸道病原體八項檢測的臨床意義

    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respiratorydisease,ARD)在發達國家急性病中發生率占75%,其中約80%是病毒引起。呼吸道病原體IgM檢測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體篩查提供及時、有效的實驗室......

    Nature:細顆粒物改變流感病毒感染特征方面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思金研究組與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方敏等合作,在細顆粒物改變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近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

    流感病毒調控干擾素機制研究獲新進展

    9月7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Pathogens)雜志在線發表了暨南大學教授吳建國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研究揭示了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通過宿主鞘氨醇激酶SPHK2調控Ⅰ型干擾......

    警惕!6月份我國南方部分省份進入流感高發期

    近日,國家流感中心發布的全國流感監測信息顯示,6月份以來,南方部分省份進入流感高發期,且流感樣病例在門診中的比例持續增加,流感病例數創近年同期新高。據國家流感中心公布的信息顯示,6月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

    Nature子刊:流感病毒廣譜中和抗體識別抗原的新模式

    近日,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孫兵研究組與叢堯研究組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流感中心王大燕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

    H1N1或是1918大流感毒株“直接后代”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季節性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造成全球流感大流行的1918年流感毒株的“直接后代”。這一結果來自于對1918年大流感期間的歐洲樣本開展的基因組分析。據估算......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