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縫無損檢測新技術研發崗:
他是一名探傷工,技能力爭上游,研發出相控陣等焊縫檢測技術,與射線檢測相比,檢出焊縫缺陷靈敏度高,且效率提升百倍以上;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將立身從嚴從實的要求融入科研工作中。
“相控陣檢測管道焊縫技術標準,數據不能從已結題的科研總結中照搬,必須多次實驗敲定。”6月26日一早,王業民對他編寫的標準“錙銖必較”。
王業民是中油一建無損檢測新技術研發小組成員,承擔了綠色檢測技術研發任務及科研總結、標準編寫工作。技校畢業后成為一名探傷工,剛參加工作時,他利用業余時間攻讀大學無損檢測書籍,精通射線、磁粉、超聲波等檢測。他主持的射線檢測工程,連續30多年保持一次交驗合格率100%,被同事譽為射線“火眼金睛”。
王業民深知射線檢測對人體的傷害,探索高效環保的檢測方法成為他的夢想。
在一次學習中,王業民得知國外TOFD、相控陣等新型超聲波檢測技術對人體零傷害,且檢出缺陷靈敏度比射線高。2010年,一建公司決定研發這項技術,王業民成為研發骨干。
當時,他正在檢測項目經理崗位干得得心應手,還被提拔為檢測中心副主任。研發新技術,意味著將長期待在實驗室,會失去升遷機會。他說:“我樂意為改善探傷工工作環境做點事!”
接下來的7年,王業民潛心研發。因相控陣檢測在國內沒有專業書籍,他從雜志、國外網站、儀器廠家找資料,把碎片式信息吃透,形成系統化知識。
開展研發,王業民廢寢忘食。“我全力支持他,有時晚上做好飯,他回不來,我就等著。”王業民的妻子說。
市場上能買到TOFD和相控陣檢測儀器,這僅是硬件依托,在焊縫上放置什么樣的裝置連接儀器才能測出焊縫缺陷?王業民發明了“多功能雙通道焊縫超聲波檢測掃查器”,在焊縫邊緣行走,焊縫內部缺陷顯示在儀器屏幕上并同步存儲,遠程會診,獲得7項國家ZL授權。
為探索最佳檢測參數,王業民不懈地試驗,最終讓TOFD檢測容器、管道焊縫,相控陣檢測容器、管道焊縫4項綠色檢測技術研發圓滿結題,其中3項為國內首次研發。
“走不出實驗室的研發成果,再好也沒用!”王業民說。TOFD檢測容器焊縫技術應用到大慶石化年30萬噸全密度聚乙烯裝置反應器焊縫檢測,比射線檢測降本60%以上。
7年中,為推廣新技術,王業民下昆明、跑大連、奔日照。大連石化熱電廠煙氣脫硫硝項目中洗滌塔復合層焊縫的TOFD檢測,是員工工作中的坎,他得知消息后,當天晚上就坐火車奔赴現場。
“王業民已經50多歲了,還帶著我們上幾十米高的塔器、框架,在實踐中傳幫帶。”一建公司檢測分公司的盧建國說。
王業民每年對檢測人員展開集訓,讓青工到實驗室實踐,通過網絡、電話解決難題。目前,14名員工已具備TOFD檢測焊縫的能力,一建公司承擔的容器類安裝工程,已普及TOFD檢測。
王業民主編的TOFD檢測管道、相控陣檢測容器等技術標準相繼獲批為集團公司標準,為集團公司推廣此類技術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