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食品安全丑聞接連發生,農田遭重金屬污染在全臺各地頻傳,部份農地早被當局強迫休耕。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位在桃園蘆竹及大園區交界的滲眉埤附近污染農田,又傳有人偷偷在種植水稻,面積超過3公頃,預估這些稻米經當地農會收購再流入市場販售,數量多達20噸。
報道指出,桃園滲眉埤被重金屬污染過后,原本寸草不生被禁止種植農作物;但在埤塘附近超過三公頃的農田被發現種植水稻,而且疑似銷往當地農會。記者赴滲眉埤實地勘查,發現超過三公頃以上的農田上,全是滿滿的稻米。但當地居民一見記者,紛紗表示:“這邊農地受污染很久了”,“這邊的米我都不敢吃”;就連趕到現場的地主也表示:“千萬不要吃桃園米!”
該區土地經儀器檢視,發現土壤重金屬銅含量全部超過標準值二百毫克。遺憾的是,“農委會”面對詢問,卻回復該處水稻重金屬含量未超標。“農委會”與桃園市府放任特定人士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種稻,這些稻米若確定銷往農會,恐怕已經流入市面被民眾吃進肚子里。
葉片是植物主要的光合器官,是植物生長能量和有機物質的主要來源地。以水稻為例,籽粒灌漿所需營養物質的60%~80%來自葉片光合作用。因此,葉片的功能直接影響作物的最終產量和品質。研究表明,成熟期水稻功能......
植物的種子,到了太空能萌發、生長、開花,進而產生種子嗎?在空間站問天實驗艙里,一項饒有趣味的植物生長實驗正在進行。自7月28日實驗單元安裝完成、7月29日通過地面程序注入指令啟動實驗,一個月來,隨艙發......
7月24日14時22分,問天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7月28日,載有實驗樣品擬南芥種子和水稻種子的實驗單元,由航天員安裝至問天實驗艙的生命生態通用實驗模塊中。通過地面程序注入指令,7月29......
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耀光院士團隊的研究揭示了在水稻和玉米的愈傷組織中過表達玉米GOLDEN2基因可促進愈傷的分化,從而提高遺傳轉化效率。相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于SCIENCECHINALifeSc......
記者22日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員團隊在水稻中研究發現了水稻高產基因OsDREB1C。北京時間7月22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志以研究......
過表達OsDREB1C基因的“日本晴”水稻高產早熟。受訪者供圖從綠色革命改良作物株型,到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糧食單產增長了一倍多。然而,此前研究表明,全球約24~39%的玉米、水稻、小麥以及大豆種植區......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耀光團隊研究揭示水稻半矮稈基因OsUBR7的表達調控及其作用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PlantCommunications。劉耀光院士和初志戰副教授為該......
作物花粉不育種質材料是雜種優勢利用的基礎。花粉有結構復雜的細胞壁(主要由孢粉素組成,可分為花粉外壁與內壁),花粉壁賦予了花粉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能力,并參與了花粉與柱頭細胞的互作與信息交流,是決定花粉......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團隊研究揭示了OsTPR075-OsFTIP1/9-RFT1/Hd3a分子模塊調控水稻抽穗期的新機制,對于水稻分子遺傳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植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266.shtm沒有陽光、雨水和土壤,能種出糧食來嗎?農業科學家說:“能,而且長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