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7月29日報道,NASA科學家利用安裝在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首次在土衛六的大氣中發現組成細胞膜的重要化學物質——丙烯氰大量存在的確切證據。研究人員表示,這些丙烯氰含量充足,能降落到土衛六表面后,在那里形成更加復雜的生命形式。
地球上的動植物細胞是由脂質構成的細胞膜薄層將水溶液物質包裹而成,但土衛六溫度極低,只有零下179℃,水溶液在這里無法存在,其“海洋”都是由液態甲烷構成,因此土衛六上不能形成地球上的脂質細胞膜。2015年科學家證明,在地球上用來制造塑料的丙烯氰,能在土衛六上形成類似于細胞膜的穩定柔性結構。
10年前,其他研究人員根據NASA的“卡西尼號”宇宙飛船攜帶的質譜儀數據,曾推斷土衛六的大氣中存在丙烯氰。而這次發表在《科學進展》的新研究中,NASA科學家莫林·帕爾默和同事綜合了ALMA上11個高分辨率設備的數據,獲得了與丙烯氰匹配的光譜線,最終在土衛六大氣中檢測到丙烯氰這一重要化合物。他們測得土衛六的氮氣層中丙烯氰濃度很高,尤其在200千米高大氣中的濃度最高,這些含量豐富的丙烯氰最后在寒冷大氣中凝聚并隨“雨水”降落到土衛六表面的“海洋湖泊”中。
帕爾默團隊還推算出土衛六第二大湖泊——麗姬亞湖內的丙烯氰沉積量:每毫升液態甲烷中能形成1000萬個“含氮體”,相當于地球上每毫升海水中生活著1000萬個細菌生物。含氮體是科學家提出的另一種生命形式,由小型有機氮化物構成,只能在零下180℃的液態甲烷中生存。
帕爾默表示,找到了形成細胞膜的關鍵化學成分,就能進一步研究該化合物參與遺傳物質形成和代謝過程的化學反應。土衛六厚厚的氮氣層和甲烷“海洋”,為科學家研究地外生命演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實驗室。
植物大戰病原菌的“軍備競賽”中,細胞膜識別受體作為監控病原菌入侵的“前哨”,能夠激活植物體內多層次的防衛系統,產生對病原菌的抗性。自1994年在國際上被首次鑒定以來,它作為抗病受體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焦......
據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腦科學研究所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可在硅襯底上保持穩定超過50天的人工細胞膜。這是模擬薄膜結構的人工細胞領域取得的新成就,可按......
據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腦科學研究所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可在硅襯底上保持穩定超過50天的人工細胞膜。這是模擬薄膜結構的人工細胞領域取得的新成就,可按......
科學家找到了一種方法讓DNA與人體內的細胞膜進行交流,為在脂質體中制造“微型生物計算機”鋪平了道路,這種計算機在生物傳感和mRNA疫苗中有潛在的用途。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MatthewBaker和......
細胞膜離子通道對維持細胞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當離子通道失調或突變時,心臟病、癌癥、失明等疾病都有可能發生。最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教授沉吟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解析了一個與多種眼科疾病密切相關的離子通道......
假單胞菌屬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細菌病害,該屬內的銅綠假單胞菌作為機會致病菌,可以侵染動物和人。而侵染植物的丁香假單胞菌位列十大植物病原細菌之首,可以侵染番茄等作物,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2020年1月10日......
日前,天津大學陳海霞教授的天然藥物化學團隊從我國傳統美食“臘八蒜”中首次發現三種新型活性肽,這些活性肽具有顯著抑菌性,有望成為抗生素替代品。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著名科學期刊《食品功能》封面文章發表。抗生......
炎炎夏日馬上就要來了。讓各位操心的不僅有腰上的小肥肉,還有那一曬就往外冒油、讓人討厭的油性皮膚。皮脂腺生產的油脂,雖然讓人討厭,但奇點糕萬萬沒想到,癌細胞卻很喜歡這種生產油脂的方式。近日,比利時Sar......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作為切割其他蛋白的特殊蛋白,扁菱形蛋白酶(rhomboidprotease)能夠在它們穿過細胞膜時打破“細胞速度限制”。扁菱形蛋白酶通過扭曲它們......
牛津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與國際同行們合作開發了一種原位分析細胞膜蛋白的新技術。這項技術可極大改善我們對細胞膜復合物的理解。發表在《Science》雜志的這項研究使得質譜學在生物學領域達到了一個新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