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7-31 11:58 原文鏈接: 強磁場科學中心在光遺傳學工具開發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王俊峰研究員課題組與Texas A&M University的黃韻教授、周育斌教授課題組合作,研發了一種能夠利用可見光在納米尺度上精確調控細胞器之間連接的新型光遺傳學工具。該工作以Optical Control of Membrane Tethering and Interorganellar Communication at Nanoscales為題,作為封面文章發表于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頂級科技期刊Chemical Science(Chem. Sci., 2017,8, 5275-5281)。

      內質網是真核細胞內重要的細胞器,是由雙層膜組成的腔體結構。它與細胞內其它各種不同的膜組分(質膜、線粒體膜等)有著動態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細胞內膜網絡。內質網與質膜之間,通過內質網上的膜蛋白識別質膜內側特異性分布的磷脂肌醇,形成距離為10-40納米的膜接觸位點(membrane contact site)。膜接觸位點在膜運輸、鈣離子穩態和脂代謝等許多細胞生理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近年來的一個新興研究熱點。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實驗工具,對膜接觸位點形成機理和功能的研究十分有限。

      光遺傳學是利用光學和遺傳學來控制蛋白活性和細胞功能的一項生物學技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光遺傳學的可操作性好、實時可逆,定位精準、對細胞組織無創傷等等。為了更好研究膜接觸位點的功能,兩個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用藍光調控,可在細胞質與質膜之間穿梭的光遺傳學工具—OptoPB。OptoPB是一個主要由光敏蛋白LOV2和Polybasic(PB)domains組成的融合蛋白。在黑暗中,N端的LOV2像一把鎖,將C端的PB蛋白鎖定在核心結構上。經過藍光照射,LOV2末端的Jα螺旋在幾秒內被解構打開,將PB蛋白釋放。因PB蛋白富含精氨酸、賴氨酸之類的堿性氨基酸可以與質膜內側帶酸性的磷酸肌醇磷脂PI(4,5)P2和/或PI(3,4,5)P3發生相互作用,從而把蛋白錨定至質膜。撤去光照之后,OptoPB可以在1分鐘內迅速從質膜上回落并彌散在細胞質中。

      利用核磁共振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手段對黑暗條件下的OptoPB蛋白建模后,課題組發現LOV2表面有兩個帶有負電荷的結合口袋,可以很好地將具有強正電荷的PB蛋白限制在LOV2核心結構域上,從而不與質膜發生結合。在光照條件下,OptoPB能夠迅速地轉移至質膜附近。整個穿梭過程可以通過明暗交替操作達到可逆控制。為了進一步調控內質網與質膜的膜接觸位點的形成,兩個課題組合作在OptoPB的N端插入了內質網膜定位的序列,形成了內質網跨膜蛋白OptoPBer。同時為了精確地調控內質網與質膜之間形成的膜接觸位點的距離,在OptoPBer與跨膜區之間加入了不同數量的(EAAAR)4n α-螺旋序列(n=1-8)。在藍光照射下,由于插入(EAAAR)4數量的不同,可以有效地控制內質網與細胞膜之間形成約為10至40納米的空間距離。利用此項獨特的設計,兩個課題組在納米數量級成功地實現了用藍光來遙控內質網和質膜接觸位點的間距,并控制其相關的功能。

      該研究的意義在于可以通過光這種非侵入性、在時間與空間上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刺激源,來完成蛋白質的亞細胞定位高效、可逆的控制蛋白質的亞細胞定位、磷酸肌醇磷脂代謝以及細胞內膜系統之間的接觸位點的形成。這一實驗技術擺脫了傳統實驗技術手段的束縛,讓復雜、難以調控的生命活動,可在藍光的控制下模擬進行,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同樣的,光遺傳學蛋白質工程方法可以進一步拓展至其它亞細胞器之間膜接觸位點的研究。為研究者調節蛋白與膜相互作用、膜與膜之間細胞信號通路轉導等提供了新型有效的技術手段。

      強磁場科學中心王俊峰課題組博士后朱磊和Texas A&M University的周育斌課題組博士研究生何漣、荊吉是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王俊峰研究員、周育斌教授和黃韻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技部、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的資助,部分實驗依托穩態強磁場大科學實驗裝置完成。

    相關文章

    我國科學家開發活細胞蛋白質穩定性光遺傳學控制技術

    活細胞蛋白質操縱方法是生命科學基礎與應用研究的重要工具,對蛋白質豐度進行精確地時間和空間控制的光遺傳學工具在研究各種復雜的生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華東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活細胞蛋白質穩定性光遺傳學......

    研究者開發光遺傳學領域自適應跟蹤照明控制方法

    9月2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金帆團隊在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上在線發表最新成果。該研究開發了光遺傳學領域自適應跟蹤照明控制方......

    中國科學家制造生命“光開關”,未來或許可以“光”到病除

    光遺傳學連續幾年被認為是諾貝爾獎大熱門,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之前一直位列預測榜第一名。用一束光控制生命活動,不僅炫酷而且魔幻,畢竟上帝創世第一天便說:要有光。如果光照后腫瘤就能消失,如果光“指哪兒......

    “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揭曉,光遺傳學會不會獲諾獎?

    北京時間2021年9月25日零點,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theLaskerAwards)公布,三位在光遺傳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獲得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獲獎理由:發現了可以激......

    調控染色質相互作用的光遺傳學工具被開發

    轉錄調控不僅僅是近端的啟動子對基因表達的激活,遠端的增強子也對基因的轉錄調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強子(enhancer)是一類基因組上的順式元件。它通過與啟動子發生相互作用,從而激活基因表達。這一過程......

    極大進步,40年前開始失明,光遺傳學療法重獲光明!

    2021年5月24日,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BotondRoska教授聯合匹茲堡大學José-AlainSahel教授在NatureMedicine發表了題為Partialrecoveryofvisua......

    新技術:光遺傳學幫助盲人恢復一些光明

    一位在一只眼睛里植入了藻類基因的盲人在特殊的護目鏡的幫助下拿起了筆記本。研究人員今天(5月24日)報告說,一名盲人獲得了一種感光藻類蛋白的基因,在特殊護目鏡的幫助下,他現在可以看到和觸摸物體。他的視力......

    光遺傳療法讓失明者恢復部分視力

    一位近40年前被診斷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患者,在接受一種新的光遺傳學療法后恢復了部分視力。5月24日,《自然—醫學》發表的這項案例研究是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在接受光遺傳療法后獲得功能恢復的首次報道。研......

    投稿被拒,華裔科學家諾貝爾成果被搶發,科研如此艱難

    光遺傳學(Optogenetics)是近幾十年來神經科學領域最大的技術成就,被許多科學家認為是注定會得諾貝爾獎的工作。2019年9月24日,ErnstBamberg、KarlDeisseroth、Ge......

    ACSSynBio:利用光遺傳學技術使蛋白變得更加穩定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利用光來控制細胞內蛋白質的壽命。這種方法將使科學家更好地觀察特定蛋白質如何促進機體健康,發育以及在疾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新研究的作者,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