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成為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科技新聞。此前,中國科學家已開展了類似研究,英國也在這方面表現出積極態度。這些進展表明,盡管存在巨大的倫理爭議,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仍在繼續前行。
基因編輯是指在特定基因中插入、刪除或更換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近年來,在有著“基因剪刀”之稱的CRISPR技術的推動下,全世界掀起了基因編輯研究熱潮。最新研究由美國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實驗室開展,目的是根除或修正家族遺傳的致病基因。
由于論文尚未發表,米塔利波夫的研究細節沒有對外公布。但率先報道此事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透露,最新工作“令人信服地”表明,CRISPR編輯技術存在的脫靶及鑲嵌兩個問題可以避免。這兩點正是臨床應用中修改人類生殖細胞的主要技術壁壘。
科學家利用“基因剪刀”,對人類胚胎“動手術”始于2015年。中國中山大學黃軍就團隊當時報告說,他們在世界上首次對人類胚胎中有可能導致地中海貧血癥的一個基因進行了修改。
但由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存在倫理爭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當時發表專門聲明,重申美國聯邦政府的資金將不會支持在人類胚胎中利用任何基因編輯技術。
在這種情況下,對基因編輯研究定“規矩”被迅速提上日程。2015年1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在華盛頓召開了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各方在會上達成共識,允許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但強調指出,現在就把該技術投入臨床使用的做法“不負責任”。這是國際上首次為基因編輯研究劃定了不可逾越的“紅線”。
在這之后,中國科學家又報告了兩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而英國也首次批準一個研究團隊利用CRISPR技術編輯人類胚胎。
這些進展說明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的研究“不可阻擋、不可避免”,“即便美國沒有做,其他地方也會做”,美國斯克里普斯轉化科學研究所主任埃里克·托波爾對美國媒體評論道。他認為,雖然目前美國正在開展多項利用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多種疾病的試驗,但要獲得治愈效果,還得從胚胎階段開始研究。
也有不少專家呼吁謹慎行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基因導入技術專家西蒙·沃丁頓在一份聲明中說:“總體而言,我們對許多疾病基因的功能了解還不夠。如果沒有更多研究就對大量基因進行編輯,我們不知道這樣做的益處是否會大于潛在傷害。”
理論上,基因編輯可改變特定的遺傳性狀,因而不僅能修改胚胎、消除遺傳病,也能用來改掉各種生理小毛病,甚至能夠改變外在容貌,讓父母按“訂單”生育孩子,但是這種“設計嬰兒”是許多人認為不應跨越的界限。
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更多研究的開展,人類對胚胎基因編輯的利弊認識日益深入,國際上的反對聲音可能會越來越小。今年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國家醫學院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嚴格監管的條件下,未來有可能批準早期胚胎的基因編輯臨床試驗,不過只能用于防治嚴重病癥。
正如斯坦福大學法律學教授、生物倫理學家漢克·格里利在社交媒體上所言,“關鍵點”在于沒有人試圖把編輯過的胚胎植入子宮,沒有植入的研究型胚胎就“沒什么大不了”。
2023年5月11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細胞》雜志在線發表封面文章。他們建立了一個可支持食蟹猴胚胎體外發育至受精后25天的3D長時程培養......
胎生,或生下活的幼仔的能力通常與哺乳動物有關。然而,這種繁殖方式在各種脊椎動物中已經進化了多次,有150多次單獨出現。這包括爬行動物中的100多例,骨魚中的13例,軟骨魚中的9例,兩棲動物中的8例,以......
事實證明,改性病毒是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材料送入細胞核的便捷方式--但它們價格昂貴,難以擴展,而且有潛在毒性。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非病毒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大多數人都聽說......
4日,從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豐生物)獲悉,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下發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該證書由舜豐生物獲得。基因編輯是世界生物育種......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高效的新基因編輯方法,它使用基于病毒的蛋白質片段。該方法可用于提高用于治療癌癥和其他疾病的現有細胞和基因療法的水平。利用CRISPR技術簡單而高效地修改基因已經徹底改變了生物醫學......
4月28日,從農業部官網獲悉,中國第一個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落地,有效期為5年。同日,農業部發布《農業用基因編輯植物評審細則》,該細則的發布將極大的加速基因組編輯育種的落地,具體如下:此外,農業農村部......
RNA聚合酶將DNA展開,并把它作為模板生成信使RNA。在衰老細胞中,這一過程會加速。 4月12日發表于《自然》的一項研究顯示,衰老似乎在5種截然不同的生命(人類、果蠅、大鼠、小鼠和蠕蟲)中......
人類干細胞來源的囊胚顯示出與正常囊胚相似的形態和細胞譜系。然而,研究它們的發展潛力的能力是有限的。2023年4月6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劉真、孫強及和清華大學周帆......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5日報道,火星土壤一般不適合種植植物,但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使水稻的OsSnRK1基因發生突變,經過基因編輯的水稻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發芽生長。研究人員稱,......
一項針對基因編輯小麥的田間試驗表明,這種小麥在烘烤時產生的丙烯酰胺(一種潛在致癌化合物)較少。相關研究2月9日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雜志》。此前對嚙齒動物的研究發現,丙烯酰胺會導致癌癥,但它在人體內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