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又撞船了。對這個世界最強的海軍來說,撞船幾乎成了與普通交通事故一樣家常便飯。
8月21日早上,隸屬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約翰·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新加坡東部海域與一艘商船相撞,事故造成10名船員死亡、5人受傷。就在兩個多月前,同屬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菲茨杰拉德”號導彈驅逐艦在日本橫須賀港附近也釀成了一起類似的嚴重事故。除此之外,5月9日,美國海軍導彈巡洋艦“尚普蘭湖”號在朝鮮半島附近和一艘漁船相撞。1月底,美國海軍巡洋艦“安堤坦”號在東京灣擱淺。
“世界最強”海軍頻頻發生事故引起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對事故原因也是議論紛紛。
目前,美國方面和很多專家都將這幾次事故歸結為人為因素,認為是美軍太忙了,出事的概率也就大大提高了,也有可能是訓練短板或者是疏忽大意。但短短半年多連續出現4次事故,僅僅人為因素很難說明問題。巧合的是,今年美軍四起撞船事件所涉及的4艘艦船均裝備有宙斯盾系統。有觀點認為,這些事故其實就是宙斯盾系統造成的。
一次撞船可能是意外,但短時間內接二連三地撞船,就不能算是意外了。美軍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裝備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宙斯盾系統,竟然還發生一連串撞船事件,著實讓人費解。
那么,宙斯盾系統能否導致撞船事件呢?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朱啟超教授。
美軍撞船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約翰·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的座右銘是“運氣屬于勇者”(fortune favors the brave),而“菲茨杰拉德”號導彈驅逐艦的座右銘是“保護好你的部屬”(protect your people)。
“在撞船事件面前,這些座右銘連同美軍一貫高調宣稱的‘維護航行自由’的口號,都成了莫大的諷刺。”朱啟超說。
他介紹,美軍艦船撞上民船的事件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歷史上英美軍艦海上撞船事件曾多次發生。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美海軍發生多起航母與巡洋艦或驅逐艦相撞的事件。比如,美海軍“薩拉托加”號航母編隊在地中海巡航時,航母在編隊轉彎時與美海軍“小石城”號巡洋艦發生了剮蹭。不久以后,“尚普蘭湖”號航母與“迪凱特”號驅逐艦也曾發生嚴重相撞。“肯尼迪”號航母與“貝爾納普”號巡洋艦也相撞過。
進入21世紀,這樣的相撞事故有增無減。
2001年美海軍“格林維爾”號核潛艇在上浮時撞上了日本漁船,結果美國潛艇安然無恙,而日本漁船則有9人失蹤。2009年由于雙方聲吶均未及時發現對方,導致英國前衛級核潛艇和法國凱旋級核潛艇在大西洋海底相撞,所幸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這些艦船撞擊事件的原因,有的是人為大意,有的是技術原因,比如聲吶探測距離的局限,有的則是操作經驗不足或違反了操作規程。”朱啟超說。
宙斯盾系統極為先進
撞船原因在美軍正式公布之前,人們自然會有這樣那樣的猜測。
“海上船只相撞一般不外乎三大類原因,一是技術故障,二是人為因素,三是突發自然災害導致的不可抗力。如果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在沒有海上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前提下,美海軍艦艇人員應該訓練有素、操作規程詳細科學、海上巡航經驗豐富,自然會認為可能是宙斯盾系統本身出現了技術故障。”朱啟超表示。
宙斯盾系統也稱為宙斯盾戰斗系統,為美國海軍現役最重要的水面艦艇綜合作戰系統,全名為空中預警與地面集成系統。其英文縮寫剛好是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譯為“宙斯盾”。
上世紀60年代末,美蘇冷戰期間,美國海軍認識到己方在對抗環境中不足以應付蘇聯大量反艦導彈對水面艦艇的飽和攻擊威脅,提出了研發宙斯盾系統。宙斯盾系統的核心是一套自動化的指揮決策與武器控制系統。其中,相控陣雷達是宙斯盾系統的心臟,是宙斯盾戰艦的主要預警探測系統。該雷達工作在S波段,對空搜索最大作用距離約為400千米,可同時監視400批目標,自動跟蹤100批目標。
“從技術性能分析,宙斯盾系統應該說代表了艦艇預警探測與海上防御作戰的最高水平。”朱啟超介紹,宙斯盾系統一是反應速度快,主雷達從搜索方式轉為跟蹤方式僅需0.05秒,能有效對付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二是抗干擾性能強,可在嚴重電子干擾環境下正常工作;三是具有強大的反擊能力,該作戰系統火力猛烈,可綜合指揮艦上各種武器,同時攔截來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個目標,還可對目標威脅進行自動評估,并優先擊毀對自身威脅最大的目標;四是可靠性強,能在無后勤支援情況下在海上連續工作40至60天。
或與未及時升級系統有關
宙斯盾,為美國海軍艦隊提供一個密不透風的堅固盾牌。
1994年開始服役的“約翰·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宙斯盾系統包括SPY-1D型宙斯盾相控陣雷達子系統,此外驅逐艦還配備了對海探測的主動與被動聲吶系統。按說,這樣配置的艦艇不應該對民用船只“視而不見”。那么,原因究竟發生在哪里呢?為何宙斯盾系統沒有做出及時響應呢?
對此,朱啟超分析,“宙斯盾系統配屬的相控陣雷達及導航雷達可在極短時間內進行波束掃描,對于來襲的各類目標進行識別探測,并可以自動處置相關威脅,在自動探測目標失靈后,還可以切換到手動處置模式。因此,發生美軍艦撞船事件,不應該簡單認為可能是宙斯盾系統出了故障。”
“當然,不排除的一種可能是,艦載電子系統復雜性的提升本身會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宙斯盾系統未及時升級,對于海量信息數據處理可能出現了誤差,導致其自動巡航模式出現偏差,若碰上訓練經驗不足或超負荷工作的值班人員,就有可能導致值班人員未及時發現并予以糾正。”他說,“但我更傾向于認為,美軍自恃擁有無可匹敵的技術實力,沉溺于全球各地追求所謂‘航行自由’的霸道心態,久而久之,便會疏于人員管理和操作規程的嚴格執行。正所謂,業精于勤荒于嬉。”
有媒體報道,美軍艦在巡航時雖有人員值班安排,但卻經常在甲板上舉辦海釣、燒烤等狂歡活動。
“裝備再精良的軍隊,若疏于管理、驕縱放蕩,終不可避免樂極生悲的遭遇。正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地區安全專家畢辛格,針對美軍艦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與商船相撞的評論——美國海軍面對的更大挑戰是心態疲倦以及自鳴得意。”朱啟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