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PP模式的加持之下,環保行業近年來強勢崛起,成為市場中的閃耀明星。從東方園林、鐵漢生態等七大生態園林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況看來,環保細分領域縱深發展,產業鏈不斷完善,市場布局,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隨著環保大勢的到來,近年很多生態園林型企業開始借助自身的生態優勢,和PPP加持,馳騁環保領域,特別是2016年以來,以東方園林、鐵漢生態、蒙草生態、美尚生態等為代表的生態園林型企業的環保戰績可謂可圈可點。因此,本文對東方園林、鐵漢生態、蒙草生態、美尚園林、嶺南園林、文科園林、棕櫚股份等7家生態園林上市公司近三年的業績和業務構成進行了簡單盤點,發現這7家中有6家2016年的營收增長超過35%,其中東方園林達59.1%,鐵漢生態達75%,美尚生態的營收增長率則高達81.77%,可謂“突飛猛進”,不僅如此,如果回望2014年、2015年,當時這些企業大部分還都處在增長疲軟的旋渦中。首先,來看看這7家公司的相關情況。
東方園林
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2年,2009年11月深圳A股上市,是中國園林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是一家以水系治理、固廢危廢處理和全域旅游為三大核心業務板塊的綜合性企業,其中,水系治理業務涵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河道流域治理、海綿城市、鄉鎮污水處理等;危廢處理方面則主要涉及資源再生、垃圾處理、工業危廢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等。
近年來,東方園林緊緊圍繞以水環境治理為主的生態修復業務和以危廢處理為主的環保業務齊頭并進的戰略方向,成功由從事以市政園林工程建設為主的企業轉型,并開始對土壤修復、礦山修復等其他生態修復領域進行積極開拓。時至今日,公司戰略轉型已日漸成熟。
2013年,東方園林創新性提出水資源管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修復、水景觀建設的“三位一體”生態綜合治理理念,并付諸實踐。而隨著水環境綜合治理時代的到來,這一優勢日漸凸顯,同時,當年,東方園林還通過金融布局,搶占了PPP先機,近年來收獲PPP訂單不斷。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其訂單總額達354億,而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就中標3份關于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涉及金額近60億元。
鐵漢生態
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成立之初名為“深圳市園林綠化有限公司”,2009年更名為“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深交所上市。
鐵漢生態主營業務涵蓋生態環保、生態園林景觀、生態旅游三大領域,已形成了集策劃、規劃、設計、研發、融資、建設、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及運營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具備提供生態環境建設與運營的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其中,生態園林景觀業務包括市政生態景觀、商業及地產景觀及立體綠化業務;生態環保業務包括生態修復和環保工程,并可以從評估——設計——工程——運營——生產等環節提供系統、全程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在PPP市場,鐵漢生態業績實現快速增長,PPP業務綜合性項目占比增大,已覆蓋生態環保、生態景觀、生態旅游等多項業態。2016年,公司新簽訂各類工程合同113項,累計合同金額121.843億元(其中PPP項目合計金額75.986億元),比去年同期33.83億元增長260%。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7.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2.84%;實現營業利潤2.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6.26%。
蒙草生態
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2012年,深交所上市。蒙草生態以馴化鄉土植物進行生態修復為核心,立足“草、草原草產業”,業務主要聚焦生態修復、種業科技、現代草業,其中,生態修復業務主要包括馴化鄉土植物,利用種質資源、大數據和生態標準進行環境修復,涵蓋草原、礦山、鹽堿地、垃圾場、工業廢棄地、戈壁、荒漠等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修復及節水園林、生態景觀建設,并相應形成一系列地標、行標及國標。
2016年,“蒙草抗旱”更名“蒙草生態”,生態修復的領域和地域進一步拓寬。公司業務從內蒙古拓展至京津冀、甘肅、寧夏等地區,在草原生態、礦山修復、節水園林、濕地修復等多樣性生態環境中均取得很好的生態修復成果和技術積累,也總結形成并申報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生態修復的合作模式也有突破,傳統模式與“PPP+基金”模式,實現了業務與資本的雙輪驅動。目前公司儲備的PPP業務已經達到近400億元。
美尚生態
美尚生態景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列全國園林綠化企業百強。公司總部位于江蘇無錫。2015年12月22日,美尚生態景觀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上市。美尚生態的主營業務為生態景觀建設,主要包括生態修復與重構和園林景觀兩大類,前者主要包括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城市濕地公園、面源污染生態攔截與治理、河道綜合治理、礦山修復、邊坡治理、土壤修復等,后者主要為道路綠化、廣場景觀、地產景觀等。
近年來,美尚生態通過內生式發展與外延式并購相結合,不斷完善和優化生態景觀建設業務、生態修復與重構產業鏈布局。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8.59%;實現營業利潤1.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83%。新增訂單55.15億元(含框架協議),其中PPP項目訂單37.41億元。
嶺南園林
嶺南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8年,2014年2月登陸深交所A股中小板市場。公司以生態環境與園林建設、文化與旅游為主業。在生態環境領域,嶺南園林擁有集水生態治理、景觀規劃設計、生態環境與園林建設、苗木培植與養護、生態環境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集成運營能力。
近年來,嶺南園林實現二次創業,布局生態環境和文化旅游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兩大產業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形成了“大生態+泛游樂”的整戰略規劃布局,助力生態環境與文化旅游產業步入高速發展期。2017年7月,嶺南園林發布公告稱,以4.5億元的交易價格收購北京市新港永豪水務工程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嶺南生態將具備承接水生態治理、生態園林及文化旅游等綜合性大規模PPP項目的能力。
文科園林
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深圳市注冊成立,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是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園林景觀設計等。近年來,文科園林綜合實力和業務規模不斷發展,在河道改造、河湖生態景觀治理、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進行了諸多業務積累,在生態環境治理、海綿城市建設、市政建設、花卉旅游及特色小鎮的打造等領域的業務上實現了進一步開拓。
2017年上半年,文科園林實現營業收入1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0.65%;實現營業利潤1.2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9.52%;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0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8.32%,增長態勢明顯。
棕櫚股份
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始創于1984年,前身為“棕櫚園林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6月于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2014年以來,公司依托在生態環境領域的積累的強大優勢,緊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戰略步伐,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標準化生態城鎮運營模式,并通過PPP/EPC等多種合作模式全面、廣泛、深度地參與到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目前,已基本完成從專業園林景觀服務商向綜合型生態城鎮運營商的轉型。
近年來,公司堅持以“生態城鎮”為戰略核心,以自身優勢和PPP模式為依托,在環境領域嶄露頭角,多次拿下包含環保的PPP項目。2017年2月,棕櫚股份先后拿下投資金額均在20億左右的漯河市沙澧河二期綜合整治PPP項目和五龍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
生態園林企業的環保崛起,從大環境來看,和房地產業的持續走低,環保行業的大發展密不可分。近年來,房地產行業景氣度下滑,而房地產市場作為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其市場下滑直接影響了地方政府收支,另外,近年來國家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清查和整頓,有相當一部分地方政府也減少了市政園林建設的投資,因此,近些年傳統園林企業陷入了生存困境。其實,從以上7家企業三年的營收數據也可以看出,多數企業2014、2015兩年的營收增長率基本持平,而查看這些企業的年報發現,這兩年內他們都在實施“二次創業”,即大力布局環保領域,將生態修復列為主業。
在園林市場出現萎縮的同時,近年來的環保市場則發展得風生水起,以水環境治理為代表的萬億級市場快速釋放。這些市場對環境治理工作提出了進階型需求,即無論單元化的系統治理還是綜合治理,都需要考慮生態因素,生態環保成為實現環境可持續好轉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生態企業立足自身生態優勢,獲得了很大的成長空間。
一位研究生態治理的專家表示,“要治理好水、大氣和土壤污染三大問題,至少需要萬億元的規模投資,這對于園林行業來說也是很好的轉型機遇。”比如,海綿城市的鋪開,對園林設計、地上、地下生態系統的構造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一業務正是生態園林型企業所擅長。另外,在水生態治理領域,園林公司優勢也比較突出,有業內人士指出,從園林景觀“升級”到水生態建設,主要是由于兩項業務的關聯度較大,是一種產業的遞進關系。
另外,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生態園林型企業在環保領域的崛起,還有一大優勢是這些企業多年來與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政企關系,公眾觸手可及的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正是政績凸顯所在。政府也傾向于將涵蓋環保的項目留給讓政績更突顯的園林企業。與此同時,日趨盛行的PPP模式,更是讓園林公司的政企優勢爆發得更加明顯。
E20研究院產業研究部負責人井媛媛表示,ppp市場的熱度崛起于水環境治理,而水環境治理的重視原點則為水十條下的黑臭水體治理。黑臭水體的治理既需要技術助力,也需要資本支撐,這也是ppp在黑臭水體治理項目中倍受部分區域地方政府青睞的原因之一。反觀生態園林型企業,在資本助力下,其融資能力增強,且通過收并購,團隊拓展,自身技術研發等途徑,增加其在水質改善方面的實力,加之原有的園林景觀的優勢,順勢凸現,但亦不排除部分黑臭水體項目治理初心偏移而帶來的園林型企業的機會。
E20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喜亮表示,自2013年(PPP2.0時代)以來,PPP項目的爆發園林類企業是最為受益者之一。此類企業的崛起,公眾較為明顯的獲得感可以說是驅動力之一。涵蓋園林類企業在內的“外來者”,參與E20市政環保領域PPP分類圖中的b類項目到(b+c)類項目再到c類項目的占比越來越多,在c類項目下,ABCD方陣類企業與“外來者”所占項目呈現均等化趨勢,不再有方陣企業一統天下的既視感,方陣類企業隨之進入春秋戰國時代。
園林類企業的快速崛起是基于外部大環境的背景下,行業本身和企業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基于園林行業是少數行業內無大型央企參與競爭的基建細分子行業之一,是盈利能力最強的基建細分子行業,工期較短、業績釋放較快更加促進了園林PPP的發展;園林企業在環保、旅游、生態治理等領域有著天然的契合性等原因。但園林類企業要想在這個時代更長遠的發展,還須重視長期的運營績效。
如今的環保市場,各路人馬紛沓而至,如果說國企、央企靠壓倒性的資本優勢搶得了市場的話,那么生態園林型企業能讓市場青睞的法寶之一則可能是其能將生態理念和技術優勢運用于包含環保治理、綠化設計、建設、運營等綜合領域中。對于傳統環保企業而言,這樣的企業已然成為競合關系中不得不關注的一股力量。
未來,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深入、生態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綜合項目的不斷涌現中,生態園林企業的成長空間也會得到進一步釋放,這都將可能影響未來環保產業的格局。
日前,“智匯嶗山才聚青科”青年學者泰山國際論壇(中德專題)暨青島科技大學第二屆迴瀾論壇在青島舉行。該論壇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青島市科技局、嶗山區委區政府、青島科技大學共同承辦,論壇采取現場參會與海內外......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3,比上季度上升1.3點,扭轉了2021年二季度以來持續下行態勢,升幅達2020年四季......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舉措。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當前,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3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培育的20家科技領軍企業完成認定工作并向社會公布具體名單。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呼倫貝爾東北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行業龍頭......
近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公布了2022年四川省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名單,全省共有481家企業入庫,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8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6家。近年來,四川省科學技術廳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積極推動......
塔吊林立的施工現場,“封頂大吉”的紅色海報在幢幢樓頂不時出現……每天一大早,一位長者準時坐鎮工地。他身著黑色紋格的休閑西裝、半舊的高領毛衣。一身樸素的打扮,很難讓人把他與“玻璃大王”聯系在一起。福耀集......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記者潘潔)中國貿促會22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平穩發展,超七成受訪企業維持或擴大現有對外投資規模;超八成企業對......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第29批新認定及全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的通知 發改高技〔2023〕13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張辛欣)記者21日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印發通知,組織開展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根據通知,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初核和推薦。工......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2023年2月16日,科睿唯安發布2023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報告。中國大陸今年有4家企業入選,分別是京東方、華為、螞蟻集團、瑞聲科技。”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