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大氣環境由于晝夜溫差大、太陽輻射強烈、濕度大而與地表不同,因而高山大氣氣溶膠的理化性質也與地表城市氣溶膠有所差異。由于高海拔,高山氣溶膠更容易進入云層,因而和地表相比對云的影響更為顯著。此外,高山氣溶膠更多的來自于長距離遷移,因而能夠在更大尺度上反應大氣環境特征。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王格慧研究員及其團隊通過對關中平原和華北平原兩個典型高山華山和泰山春季大氣氣溶膠的同步觀測,發現:(1)除硫酸鹽之外,泰山地區EC(元素碳)、OC(有機碳)、硝酸鹽、銨鹽等是華山地區的2-10倍,表明華北平原人為污染嚴重;(2)泰山地區有機氣溶膠更為老化;(3)在華山地區銨鹽以NH4HSO4形式存在,而在泰山地區則以(NH4)2SO4形式存在, 非沙塵期大氣中Ca離子以Ca(NO3)2形式存在,而在沙塵期則以CaSO4形式存在。由于上述物種潮解時的臨界相對濕度不同,因而作為云凝結核的性能也相差迥異,進而對氣候的影響也不同。上述研究成果新近發表在國際SCI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上(Wang et al., 2011, 11,4221-4235)。
農村秸稈焚燒所釋放的有機污染物常常會導致城市地區發生嚴重的灰霾現象,王格慧研究員及其課題組通過對南京市夏季灰霾事件研究發現:農村麥稈焚燒會大量釋放出甘油醇、葡萄糖、左旋葡萄糖苷等有機物,它們擴散至城市地區,與機動車尾氣相耦合,在適宜氣象條件下,相互凝并,使得顆粒物粒徑顯著增大,導致嚴重灰霾。相關研究發表在國際SCI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 上(Wang et al., 2011,45, 2473-2479)。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東團隊和安徽理工大學教授唐超禮,利用近20年衛星數據,合作開展氣溶膠光學厚度時空分布研究。研究發現,北半球氣溶膠光學厚度近20年的長期變化趨勢是呈小幅下降趨勢,這......
人類活動或自然釋放到大氣中的有機物經過復雜的氧化后,進一步和大氣其他物種(如無機鹽)結合并聚集,生成大氣顆粒物,如霧霾的重要成分PM2.5。因此,有機物在大氣中氧化反應過程的研究對理解大氣氣溶膠的生成......
在全球尺度上,大氣氣溶膠成核對云凝結核的貢獻將近一半,因此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影響。在特定條件下,成核后的氣溶膠粒子會生長至霾。盡管大氣氣溶膠成核對氣候變化,空氣質量以及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生物光子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殷實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杜林團隊、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葛茂發團隊合作,在大氣氣溶膠表面生成有機硫酸鹽非均相化學反應機制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在......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曹軍驥研究員近日在希臘雅典市召開的第十一屆國際氣溶膠會議(IAC2022)上當選國際氣溶膠學會副主席,這是我國大陸學者首次出任該職位。國際氣溶膠學會(International......
大氣氣溶膠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和固體顆粒物,在大氣中累積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灰霾污染。氣溶膠能夠吸收和散射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的改變會進一步影響溫度和濕度等氣象因子。植物葉片光合作用會迅速響應光、溫濕度等......
大氣氣溶膠重要組成部分的沙塵氣溶膠在傳輸過程中通過多種物理過程對下游的季風氣候產生顯著影響。沙塵氣溶膠直接輻射效應通過吸收和散射太陽短波輻射改變局地能量平衡,從而通過“快過程”影響局地熱狀況及大氣環流......
近日,科學家們在南極洲觀看到了一種罕見的現象。本應在隆冬時節一片黑暗的南極洲上空,卻被耀眼的粉紅色霞光籠罩。造成這種現象的,居然與發生在今年一月份、距離南極洲7000公里的湯加火山噴發有關。為何與湯加......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李夢涵博士以高精度硫同位素分析為主要手段,對澳大利亞悉尼盆地的二疊—三疊紀地層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西伯利亞大火成巖省噴發產生的硫酸鹽氣溶膠在全球范圍內的擴散和沉......
近日,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凌研究員和張兆軍副研究員等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裝置,發現了二氧化硫水合團簇的結構演化機制,為理解二氧化硫氣溶膠成核機理提供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