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為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南,對于促進《水十條》實施、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水環境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環境保護部水環境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規劃》相關內容回答記者提問。
問:請問此次《規劃》編制的背景是什么?
答:“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部分區域仍存在著排放不達標、處理設施不完善、管網配套不足、排污布局與水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等現象,部分水體水環境質量差、水資源供需不平衡、水生態受損嚴重、水環境隱患多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環境要求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環境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臺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為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為把握機遇、應對挑戰,鞏固和發展我國以重點流域為主戰場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的成功經驗,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水環境基礎,完成“十三五”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歷史使命,編制實施《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問:請問,此次《規劃》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答:這是第一次形成全國地表水環境“一盤棋”管理。落實《水十條》“編制實施七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要求,規劃范圍主要包括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并兼顧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西北諸河,第一次形成覆蓋全國范圍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與“十二五”相比,珠江流域首次納入重點流域范圍;三峽庫區及其上游、丹江口庫區及上游、長江中下游、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均納入長江流域范圍;流域邊界與全國水資源一級區及行政區劃邊界統籌銜接,黃河、松花江、淮河、遼河等流域范圍均較“十二五”有所增加,海河流域范圍也有所調整。
《規劃》編制過程與《水十條》實施過程有機融合。編制實施《規劃》是《水十條》明確要求的一項重要任務,《規劃》編制過程就是實施《水十條》過程的一部分。往期重點流域專項規劃一般在批復規劃時統一發布各項規劃成果,而本期規劃編制過程中形成的重要成果及時發布,對于《水十條》實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充分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并銜接國務院相關部門專項規劃。《水十條》發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門又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各地《水十條》實施也取得了新進展。《規劃》編制及時把握水污染防治工作動態,與相關文件進行了充分銜接。
流域精細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我國自“九五”治理“三河三湖”以來就確立了分區管理的思想,經過四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五年專項規劃不斷發展完善。
規劃項目實施采取動態管理方式。考慮到水污染防治進程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結合“十二五”規劃實施經驗,《規劃》中不列具體項目清單,而采取動態管理的方式,銜接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儲備庫與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項目儲備庫等已有工作,建設中央和省級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儲備庫。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由各地自主推進實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部門根據本行政區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組織設計和篩選工程項目,建立省級項目庫,提前謀劃并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準備工作,加強項目儲備并定期更新,根據水質改善需求有選擇地實施,提升項目的針對性和效益。
問:請問《規劃》將要如何實施?
答:一是實施基于控制單元的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按照流域、水生態控制區、水環境控制單元三級分區體系,以全國劃定的1784個控制單元(環境保護部公告2016年第44號、第54號)為空間基礎,以斷面水質為管理目標,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推進網格化、精細化管理。
二是強化控制單元限期達標規劃編制實施。落實新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按照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確定的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要求,以控制單元為基本空間單位,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統籌飲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水體、近岸海域,優化水質斷面監測網絡,建立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和預警體系,厘清控制單元產排污與斷面水質響應反饋機制,劃定并嚴守水資源利用上線、生態保護紅線和環境質量底線,因地制宜強化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編制實施控制單元限期達標規劃,合理制定并逐一落實控制單元內各排污單位的任務及完成時限,從減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兩方面梳理水環境治理項目,加強項目儲備庫建設,“減排”“增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促進水污染防治有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布局。
三是健全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探索完善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管控機制。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建立固定源排放管控機制,推進建立并完善流域綜合排放標準、行業排放標準各有側重、相互配合的行業排放標準體系,并通過排污許可證落實到每個排污單位,推動固定源排放管控更好銜接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探索完善流域生態保護管控機制。研究以水環境質量為導向的水生態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根據流域生態環境功能需要,明確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開展水環境承載能力評價試點。
探索建立將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中央環保督察、生態補償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度相銜接的工作機制,落實地方政府、部門、企業“守、退、補”主體責任。守,就是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依法打擊各類生態破壞行為;退,就是積極推動退耕還濕、退漁還水、退耕還林、退養還灘,努力把由于人類活動侵占的高價值生態區域退出來;補,就是大力開展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提高流域環境承載力。
推進水環境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開展環境環境 保護管理體制創新試點,實現流域環境保護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環評、統一監測、統一執法,提高環境保護整體成效。
近日,美國地質調查局一項新研究顯示,近一半美國自來水樣本中包含有毒的“永久化學品”,廣泛接觸此類物質可能帶來嚴重健康風險。這項研究對來自全美700多個住宅、企業和飲用水處理廠的自來水樣本進行檢測,以查......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22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水污染防治領域)》。關于印發2022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水污染防治領域)》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
2021年7月,魏源送在南昌烏沙河現場采樣受訪者供圖采訪魏源送的這個下午,他雙眼通紅,追問之下記者得知前一晚他加班到凌晨兩點鐘。作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員,最近,他正忙于南......
關于“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專項2022年度指南直接進入正式申報的項目填報正式申報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管理工作的總體部署和相關工作要求,中國21世紀議......
為促進水環境質量改善,加快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近日財政部下達2022年水污染防治資金(第二批)的通知,用于支持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工作,通知明確列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安排金額,全國共......
近日,國際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期刊《清潔生產雜志》(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在線發表了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木材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齊錦秋團隊題為《基于廢棄竹紙和殼聚糖的雙交聯生......
2020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也是謀劃“十四五”工作的關鍵年。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2020年還有哪些工作要做?一、水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相當突出。2019年,......
起造紙,不少人會聯想到“環境污染”。造紙行業產生的廢水總量,曾一度占到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5。小小一張紙,涉及國計民生。一方面,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紙這個必需品;另一方面,造紙工業作為基礎原材料產業,能......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工作要求,按照工作計劃,我部征集并篩選了一批水污染防治領域的先進技術,編制形成《2019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