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國發〔2015〕28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產業技術研發應用對創新驅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增強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工信部組織修訂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7年)》,并于10月30日發布。
《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7年)》共提出優先發展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174項,其中,原材料工業53項、裝備制造業33項、電子信息與通信業36項、消費品工業27項、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25項。
附件:《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7年)》(摘錄)
一、原材料工業
(一)鋼鐵
1.基于大數據的鋼鐵全流程產品工藝質量管控技術
2.鋼鐵定制化智能制造關鍵技術
3.鋼鐵制造流程余熱減量化與深度化利用技術
4.綠色化、智能化鋼鐵流程關鍵要素協同優化和集成應用技術
5.高品質特殊鋼生產應用關鍵技術
6.高品質海洋工程用鋼的開發與應用技術
7.鋼材高效軋制技術及裝備
8.高爐煉鐵信息化與可視化技術
9.高品質鐵精礦生產技術與裝備
10.低品位難選礦綜合選別與利用技術
11.氫氣豎爐直接還原清潔冶煉技術
12.全氧冶金高效清潔生產技術
13.超超臨界電站汽輪機用鎳基耐熱合金材料設計和生產技術
(二)有色金屬
1.陽極泥火法(NSL)精煉工藝及裝備
2.汽車輕量化用高性能鋁合金車身板制備技術
3.濕法煉鉛技術
4.銅及銅合金熔體凈化技術
5.永久陰極銅電解成套技術及裝備
6.射頻超導腔用高純鈮材及腔體的產業化技術
7.基于光纖傳感的鋁電解陽極電流精確測量技術
8.有色金屬電解槽極板短路自動識別及快速定位技術
9.電子信息核心器件用高純稀土金屬及型材制備技術
10.大型智能可控稀土熔鹽電解槽及配套工藝技術
11.航空航天用超高強鋁合金材料生產應用技術
12.3D打印金屬粉末制備及應用技術
13.氧化鋁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技術
(三)石油化工
1.丁二烯制己二腈技術
2.過氧化氫(HPPO)法制備環氧丙烷技術
3.10萬噸/年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工業化生產技術
4.水性聚氨酯樹脂及下游應用技術
5.高熔體強度聚丙烯直接聚合技術
6.高性能氯堿全氟離子膜
7.長鏈支化型高性能聚合物的輻射制備技術
8.高體感相容性有機硅熱塑性硫化膠(SiTPV)制備及應用技術
9.全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酯及其共聚物的制備技術
10.無循環甲烷化工藝技術
11.汽車低成本專用碳纖維開發關鍵技術
12.汽車注塑發泡內飾結構件的生產與應用關鍵技術
(四)建材
1.陶瓷磚新型干法短流程工藝及設備
2.先進陶瓷氧化鋁原料高效合成與標準化制備技術
3.新型干法水泥綠色制造技術與裝備
4.石英玻璃可持續制備技術
5.基于玻璃生產過程大數據的浮法玻璃生產工藝監控軟件系統
6.超細、超薄、低介電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的制造技術
7.高性能纖維預制體自動化制造技術
8.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制造技術與裝備
9.耐火材料制造技術
10.硅灰石礦纖的精加工、表面改性及應用技術
11.用于工業廢水處理的礦物功能材料深加工技術
12.非金屬礦采選及深加工技術及裝備
13.高精密人造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材料生產技術
14.先進玻璃基材料及高附加值玻璃深加工技術及裝備
15.復合材料自動鋪放技術
二、裝備制造業
(一)農業機械
1.大型輪式拖拉機用無級變速器(CVT)
2.大型輪式拖拉機用電液提升器
3.聯合收獲機械用高性能傳動帶
(二)工程機械
1.工程機械綠色化與宜人化設計技術
2.工程機械產品試驗檢測與可靠性技術
3.工程機械協同設計與關鍵部件制造技術
4.大型和超大型工程機械智能型產品研發技術
5.工程機械減振降噪技術
6.工程機械節能減排技術
7.橋式起重機輕量化技術
(三)儀器儀表
1.壓力傳感器設計及制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傳感器環境適應能力、輸出一致性技術;核心部件高性能封裝、傳感器封裝結構設計及過載保護、傳感器溫度特性補償及測試等高性能壓力傳感器設計及制備技術;系統構成、信號處理方法、接口設計、性能設計、低功耗設計、物聯網用電源模塊、智能傳感器系統集成等工業物聯網用集成式智能壓力傳感器設計及制備技術;敏感芯片的設計及制造、全固態無引線封裝工藝、高寬溫區信號補償及檢測、可靠性強化試驗等硅基壓力傳感器無引線封裝制造技術。
2.高端氣相色譜類分析儀器的關鍵制造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多品種新型檢測器;提升原有FPD/FID/NPD/ECD/微型熱導檢測器u-TCD等檢測器檢測指標;EPC/EFC電子氣體壓力和流量模塊小型化技術;進樣系統關鍵技術。
3.工業控制巨磁電阻傳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巨磁電阻納米多層膜材料沉積技術;巨磁電阻單元光刻刻蝕技術;介質光刻固化技術;保護層光刻固化技術;梯度式感知技術;巨磁電阻單元微型化技術;巨磁電阻單元與半導體工藝集成技術;信號高倍細分技術;噪聲抑制技術等。
4.集散控制系統(DCS)/可編程控制器(PLC)冗余設計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冗余診斷技術;冗余的關鍵數據研究;冗余方式(切換、并聯、熱備、冷備等原理)選擇技術;冗余數據一致化處理技術。
(四)機床工具
1.全數字高檔數控系統技術
2.全數字高檔伺服驅動技術
(五)汽車
1.電驅動系統技術
2.智能網聯汽車技術
3.動力電池能量存儲系統技術
4.動力電池全自動信息化生產工藝與裝備
5.汽車節能技術
(六)機械基礎件
1.行走機械靜液壓驅動及液壓機械功率分流無級變速裝置設計制造技術
2.高轉速大功率多元復合液力調速技術
3.核主泵機械密封與干氣密封技術
4.輕量化與復雜液壓先進制造及表面處理技術
5.氣動控制元件與系統
6.高精密超高速軸承設計制造技術
7.齒輪傳動設計軟件及數據庫試驗平臺
(七)基礎工藝
1.高效造型技術與鑄造再生技術
2.大噸位、外熱風、水冷長爐齡沖天爐裝備技術
3.先進熱處理工藝及裝備關鍵技術
4.航空發動機熱端部件高溫防護涂層技術
5.地面燃機及汽輪機用長壽命間隙控制涂層技術
三、電子信息與通信業
(一)集成電路
1.集成電路專用設備及材料技術
2.IC封裝載板制造技術
3.射頻發生器制造技術
4.半導體制造裝備用高精密陶瓷部件制造技術
(二)印刷電路
1.大容量高速高頻多層板制造技術
2.剛撓結合印制電路板制造技術
3.大功率厚銅印制電路板制造技術
4.埋嵌類印制電路板制造技術
5.高耐腐蝕要求的印制插頭電路板制造技術
(三)平板顯示
1.柔性顯示器技術
2.量子點電視機技術
3.印刷顯示技術
(四)太陽能光伏
1.高純多晶硅生產技術
2.光伏電池生產技術
3.光伏生產專用設備
(五)數字家庭音視頻
1.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技術
2.基于無線局域網的多房間音樂流媒體音響
3.面向智慧家庭的智能無線局域網芯片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芯片的功能模塊規劃、性能指標定義、智慧家庭通用硬件接口定義;IP設計、邏輯功能設計;線路設計與仿真、工藝偏差調試;版圖設計、ESD設計、封裝設計、低功耗設計等;
測試實驗方案設計;通用產品應用性設計。
4.大尺寸寬色域電視機技術
5.超高清關鍵技術
6.高品質音視頻流媒體多源呈現傳輸控制技術
7.虛擬現實核心技術
(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
1.工業操作系統技術
2.工業應用軟件技術
3.安全可靠信息系統生產過程共性研發技術
4.安全可靠信息化適配總集及總裝技術
5.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服務技術
6.智能語音技術
7.工業互聯網平臺
8.面向生產企業的大數據服務支撐技術
(七)通信業
1.大數據網絡傳輸關鍵技術
2.云計算網絡關鍵技術
3.高速光通信關鍵器件和芯片技術
4.LED高速可見光通信器件與模塊制造技術
5.超寬帶矢量信號分析技術
6.低損耗光纖熔接技術
四、消費品工業
(一)紡織
1.干噴濕法紡高性能碳纖維技術
2.高強高模聚乙烯醇(PVA)纖維關鍵技術
3.印染全流程智能化技術
4.高性能非織造材料加工關鍵技術
5.高性能纖維經編預定型增強復合材料加工技術
6.高性能熱防護紡織品關鍵技術
7.生物基化學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
8.棉紡成套設備智能化加工體系
9.化纖大容量、高效柔性化與功能化技術
10.高速數碼噴墨印花技術
11.活性染料濕短蒸染色技術及裝備
(二)輕工
1.生物基原材料工程菌開發及規模化生產工藝技術
2.高速造紙機高端自動化控制技術
3.電冰箱用高效直線壓縮機及控制技術
4.紙基輕質結構減重材料制備技術
5.縫制機械智能縫制及基于物聯網的云平臺技術
6.多層共擠高強度生態環保高檔薄膜(農用、包裝用功能膜)
7.油煙高效分離與煙氣凈化及裝備制造技術
8.制革和毛皮硝染主要工序清潔生產技術
9.食糖綠色加工與副產物高值利用技術
10.食品安全危害因子高精度快速檢測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傳感器陣列、多元可視等高通量多組分快速檢測技術;適合于食品生產、流通環節使用的食品危害因子便攜式檢測裝置;離子液體、石墨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等新型前處理識別新材料;不同食品中各類風險因子高通量、多組分精準速檢測技術;智能化無損檢驗檢測技術。
11.食品非熱加工技術
12.天然產物(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生物制備技術
(三)醫藥
1.化學創新藥開發技術
2.高質量口服制劑生產技術
3.動物細胞大規模高效培養和蛋白質純化關鍵技術
4.體外診斷設備及試劑生產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高速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和分子診斷設備生產技術;新型試劑的開發;試劑的精確度和質量穩定性技術。
五、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
(一)節能節材
1.水性、無溶劑及熱塑性彈性體樹脂合成革制造技術
2.H-酸連續法生產技術
3.促進劑M(2-巰基苯并噻唑)微反應管道連續法工藝技術
4.針織物平幅染整加工技術
5.燃氣鍋爐煙氣深度冷凝余熱回收技術
6.粉體物料高效低能耗換熱技術及裝備
7.基于醇基燃料的燃燒系統節能技術
8.無酸金屬材料表面清洗技術與成套裝備
9.離散制造能效提升技術
(二)固體廢棄物處理
1.廢舊電池回收技術
2.冶金與煤電工業固廢全產業鏈協同利用關鍵技術
3.燒結墻材生產協同處置污泥技術與裝備
4.建筑垃圾資源化成套技術
5.冶金熔渣及尾礦協同制備高性能微晶玻璃技術
(三)大氣治理
1.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凈化空氣濾材制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具有吸附性能的海泡石、凹凸棒石,以及電氣石、稀土礦物、納米二氧化硅等材料的選擇、提純及加工工藝;適宜粘結劑的選擇比對;涂覆漿料的配方和配制工藝;涂覆漿料與PET纖維層的復合工藝;新型無機非金屬凈化空氣濾材成型工藝。
2.全密閉大型預焙鋁電解槽清潔生產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全密閉大型預焙鋁電解槽及其制造技術;全密閉大型預焙鋁電解槽控制技術;全密閉大型預焙鋁電解槽多物理場模擬計算與優化技術;全密閉大型預焙鋁電解槽清潔生產技術。
3.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氮氧化物燃燒過程控制技術;高硫低氮煙氣中低溫氮氧化物脫除技術;脫硫脫硝一體化系統集成技術與裝備。
4.建材窯爐低溫SCR脫硝治理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低溫SCR脫硝催化劑低成本制造技術;低溫脫硝催化劑抗中毒技術;低溫脫硝催化劑活性及壽命評價技術;建材窯爐煙氣工況模擬及脫硝工藝優化技術。
5.有色金屬工業窯爐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及裝備
主要技術內容:
大流量低濃度煙氣低成本濕法脫硫技術及裝備;高塵高濕度含焦油煙氣高效非催化還原脫硝技術及裝備;高濕度煙氣除塵技術及裝備;濕法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
6.汽車尾氣凈化器后處理裝備與材料的智能生產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適用于不同載體類型、不同催化劑材料特性的自動化成套涂覆生產設備;具備全自動上/下料、定位、涂覆、稱量控制、烘干和燒結、成品(次品)分揀功能的生產技術。
(四)資源綜合利用
1.典型非金屬尾礦資源材料化高效利用關鍵技術
2.用后耐火材料再生利用制造技術
3.冶金塵泥高效綜合利用技術
4.碳纖維復合材料廢棄物低成本回收及再利用技術
5.節水型液態熔渣高效熱回收與資源化利用技術
納米有多小?如果將1納米和1米比較,就好像是高爾夫球和地球作比。1納米相當于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病毒的尺寸還要小得多。廈門創新創業園企業福流生物自主研發的納米流式檢測儀,就好比打開了一扇通往納米世界的......
電化學傳感一直是化學/生物傳感領域的前沿技術,并在分析化學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電極作為電化學傳感器的基本組成元件,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傳感器的性能。根據傳感界面物理形狀,電極可分為以下三類:經典圓盤電極(......
液相色譜檢測器的作用是將柱流出物中樣品組成和含量的變化轉化為可供檢測的信號,常用檢測器有紫外吸收、熒光、示差折光、化學發光等。1紫外吸收檢測器紫外吸收(UV)檢測器是目前HPLC應用最廣泛的檢測器。其......
1、先把氫氣關了,讓火熄滅,開著空氣,可加快水份的揮發。2、然后將檢測器溫度升到260度,利用記溫將水份蒸發干。......
1,基線會很詭異一直走不平。尤其在走空白時會出現多個峰。2,柱壓相對以往無變化。3,主峰色譜純度下降。4,保留時間變化不可確定。......
并不是通常是250度,而是你經常使用的溫度。要看行業,檢測目標而定,可以180-400度不等。......
ACQUITYQDa質譜檢測器通過可靠的質譜檢測分析確認痕量成分,提升每次分析的質量和效率。ACQUITYQDa直觀易用,堪比光學檢測器,并且能夠穩定處理所有分析。它可以與您的色譜分析完美兼容,且經過......
1,紫外吸收(UV)檢測器紫外吸收檢測器簡稱紫外檢測器,是基于溶質分子吸收紫外光的原理設計的檢測器,其工作原理是Lambert-Beer定律,即當一束單色光透過流動池時,若流動相不吸收光,則吸收度A與......
現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檢測器主要是以普通的不同規格的PMT檢測器為主,也有的以CCD為檢測器的。做為原子吸收的檢測器應在190-900nm范圍內有光譜響應,這個可以用As193.7nm和Cs852.......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常用檢測器有哪幾種,有什么區別PDA檢測器:即紫外檢測器,點時間可檢測單一點處吸收值。DAD檢測器: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可理解為無數個PDA檢測器串聯。即點時間可檢測某一波段吸收值,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