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工業機器人是人類手的延伸、交通工具是人類腿的延伸,那么機器視覺就相當于人類視覺在機器上的延伸。機器視覺實現了對工件尺寸、形狀、顏色等特征的自動判斷和識別,可以讓機器代替人眼做測量和判斷,是實現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手段。
伴隨著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光電顯示產業正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快速邁進,機器視覺及生產自動化設備市場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憑借強大的自動識別功能和信息處理能力,機器視覺不僅可應用于工業生產中,未來想象空間也將進一步拓展。
據悉,為集中展示機器視覺行業最新技術及產品,上海勵擴展覽有限公司將于“2017(國際)攝像模組和機器視覺技術展覽會”同期舉辦“2017視覺檢測系統技術及應用研討會”。這一專業論壇將通過主題演講、小組討論等形式,向來自光電顯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智能電視、智能穿戴、汽車、安防監控、智能家居、無人機、虛擬現實、醫療等行業的200余位專業聽眾展現機器視覺技術上下游企業最新技術成果與產品。
在本次會議中,來自瑞淀光學的亞洲區技術總監孫川禮先生、浩藍光電的總經理楊敏先生與圖麟信息科技的首席技術官朱才志先生將會針對機器視覺在OLED檢測、光學鏡頭以及蓋板玻璃檢測方面進行深入演講;與此同時,來自微視新紀元的營銷總監歐陽哲先生也會針對當下的炙熱話題——人工智能,在會上展開討論,以更好地幫助行業同仁了解更多新技術與市場新動態。
預登記參會,了解更多精彩議題。
方式:
電話報名
孫梅 女士
電話:010-5763 1828
郵箱:mei.sun@reedexpo.com
11.24?深圳?不見不散
主辦
上海勵擴展覽有限公司,是由勵展博覽集團(世界領先的展覽及會議活動主辦機構)和上海擴展展覽服務有限公司(一家專業策劃和組織國內外大中型展覽和會議的公司)于2015年在中國組建的合資公司,是世界領先的中國國際觸摸屏行業的展會主辦機構,也是勵展博覽集團在華的九家出色的成員公司之一。目前,公司每年分別在上海和深圳兩地舉辦行業展會,其中包括廣為人知的中國國際全觸與顯示展(簡稱:全觸與顯示展,C-TOUCH&DISPLAY)、國際新型顯示技術展(簡稱:INTERNATIONAL NEW DISPLAY)、中國國際高性能薄膜制造技術展覽會(簡稱:FILM EXPO)及中國國際膠粘帶、保護膜及光學膜展覽會(簡稱:APFO EXPO)。除了將展會打造成專業的一站式行業綜合學習、采購和體驗平臺之外,上海勵擴展覽有限公司每年還同期舉辦各種專業的技術論壇,吸引來自智能終端、汽車制造、工控、航空航天、傳媒廣告、智慧醫療及智能家居等領域的
要學的東西太簡單?太難?人類可能會因此無聊或沮喪,但人工智能不會。在剛結束不久的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eurIPS)上,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谷歌的研究者展示了一項新方法,讓人工智能自己訓練自己。......
生物學界最大的挑戰之一——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開發的深度學習程序AlphaFold能夠精確預測其三維形狀。長久以來,人們需要借助實驗確定完整的蛋白質結......
現在,人工智能有了新本領:放氣球。根據《自然》12月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一種人工智能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該研究結果代表了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非常......
日前,中國5G+工業互聯網成果發布會在武漢召開,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呂堅在會上發布了《2020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指出,當前,人工智能與......
據美國太空網25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發的創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猶如“火眼金睛”,幫助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了過去10年中形成的一系列隕石坑。NAS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款新機器學習......
近日,人工智能(AI)研究領域頂級會議NeurIPS(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正式在官網公布NeurIPS2020接收論文表。中科院計算所與阿里安全圖靈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共同完成......
22日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成果發布會上發布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中國共發表人工智能論文2.87萬篇,比上年增長12.4%,在人工智能領域各頂級國際會議上......
“借助標準和規范,我們能使AI系統變得易懂和安全。”,這句話是由BMWi數字化代表托馬斯?賈爾松別克(ThomasJarzombek)所說。技術標準如何確保無人操控機器(例如由AI控制的無人駕駛汽車)......
9月28日,以“開源開發開放”為主題的AIIA2020人工智能開發者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大會通過聚合行業翹楚和權威聲音,連接政經產學研的創新資源,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為后疫情時代賦能行業發展。2020人工......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人機交互、仿生感知系統及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同時也對復雜數據的處理和人機交互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于目前基于軟件系統和馮·諾依曼構架計算體系實現的神經網絡,人腦運算方式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