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醫藥企業及醫護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反映,臨床使用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毫升:1克)因過飽和問題,易析出沉淀而產生不良反應。
臨床使用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毫升:1克)因過飽和問題,易析出沉淀。
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是臨床常用藥,也是國家基本藥物,主要治療鈣缺乏、急性血鈣過低,堿、鎂、氟等中毒的解救及治療過敏性疾患、心臟復蘇等,每年臨床使用量約為兩億支。
多位浙江醫藥企業負責人、醫藥專業人士介紹,葡萄糖酸鈣在20攝氏度水中的溶解度為3.3%,而目前所用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毫升:1克)所含葡萄糖酸鈣的量為10%,約為原料溶解度的3倍,因此藥液本身為過飽和溶液,在生產和低溫貯存過程中很容易析出物質。
著名藥劑學家和藥學教育家顧學裘早在1964年就曾發文《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的穩定問題》,提出“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是一種過飽和濃液,在貯藏期間極易析出沉淀……”其后至今的幾十年中,不斷有專家學者撰文指出這一產品的質量風險。同時,各級藥監部門的抽檢結果也印證該規格產品的隱患,眾多廠家多批次抽檢不合格,原因均為“可見異物”。某醫藥公司生產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甚至發生過不良反應事件,個別患者用藥后出現寒戰、發熱癥狀。
目前,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過飽和易結晶等問題已得到監管部門的重視。今年上半年,相關部門和行業龍頭企業委托專業檢測機構對該規格藥品進行研究。參與課題研究的沈陽藥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武志昂、沈陽藥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李清、遼寧省藥品不良監測中心副主任金丹、河南省藥品不良監測中心主任張慧霞等專家認為,已上市的小水針均為過飽和溶液,盡管加入適量助溶劑,在保存過程中依然會有白色固體物質析出。
研究報告指出,乳酸作為小水針制劑的常用添加劑,被公認為安全物質。但由于其對新生兒的限制及在高濃度下對人體的皮膚、眼、鼻、喉等腔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增加輔料會增大藥品穩定性的風險。因此,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大輸液中不添加乳酸優勢更大。
實驗結果同時顯示,不管是結晶的樣品及結晶后復溶的樣品,護士的燈檢正確性僅在4%以下,基本上全部都不會被檢查到。所以,靠護士用藥把關是不科學的,結晶未檢出和不溶性微粒不合格的藥品注入患者體內,雖然不會立即致命,但存在發生腦血管堵塞等風險。
專家組建議,從安全性角度考慮,可以通過降低葡萄糖酸鈣的濃度,控制給藥速度,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直接使用葡萄糖酸鈣低濃度輸液滴注能避免給藥過快引起的不良反應,避免了析晶現象,且不需要稀釋等配制過程,方便快捷。
浙江一家大型三甲醫院藥房負責人認為,由于藥液過飽和,廠家一般會添加助溶劑,這是延續下來的老辦法,無疑也增加藥品雜質。“雖然大家都知道風險,但改變現狀的難點在于,改變劑型和大小要層層審批,經過很多專家論證,往往周期較長。如果要從源頭控制,需要提高相關的國家標準。”
“制藥更需‘工匠精神’,對細節隱患不放過,才能讓百姓用藥安全更有保證,讓中國制藥贏得世界尊重。”多位藥品企業負責人和業內專家認為,近年來國家藥監部門狠抓藥品標準提升,效果明顯。同時,建議重新對葡萄糖酸鈣(10毫升:1克)注射液進行處方設計及臨床評估,適時出臺更安全的產品優化或替代方案。
近日,部分醫藥企業及醫護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反映,臨床使用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毫升:1克)因過飽和問題,易析出沉淀而產生不良反應。臨床使用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毫升:1克)因過飽和問題,易析......
近日,部分醫藥企業及醫護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反映,臨床使用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毫升:1克)因過飽和問題,易析出沉淀而產生不良反應。臨床使用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毫升:1克)因過飽和問題,易析......
摘要目的:建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葡萄糖酸鈣含片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采用標準曲線法。結果:在20~60μgPml的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線性方程為Y=0.0051X+0.......
[摘要]目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葡萄糖酸鈣片中的鈣含量。方法:采用標準曲線法,測定波長為442.7nm。結果:鈣的平均回收率為100.03%,RSD為0.22%。結論:該方法簡便、快速、靈敏;結果......
GB15571-1995食品添加劑葡萄糖酸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