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正在加快運行下一代中子發生器,并將很快在那里開展實驗,這使得中國躋身少數幾個擁有用于研究物質結構的強脈沖中子束流發生裝置的國家行列。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1月15日援引英國《自然》周刊報道,位于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是一個投資約22億元的科研中心,它將使越來越多的中國頂尖物理學家、材料科學家以及他們的國際合作者得以在多個物理和工程領域參與競爭,設計者還希望這一裝置能夠催生從電池和橋梁到飛機引擎和癌癥療法在內的各種商業產品和技術應用。
參與規劃該裝置的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學家王循理說:“這不僅是中國科學家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也是國際科學界的重大事件。”
束流撞擊
報道稱,散裂中子源通過用質子束流撞擊金屬靶——中國散裂中子源使用的是鎢——來產生中子,與其他使用核反應堆產生中子束的方法相比,它更加經濟也更加安全。由于中子不帶電,它們比其他探測工具更容易穿透物質,對氫等輕元素也更敏感,使之能夠用于評估燃料電池的備選材料,目前此類設施只存在于英國、美國、日本和瑞士,而瑞典的一座類似設施正處于建設中。
位于日本東海村的日本質子加速器研究機構的中子源專家前川藤夫說,雖然中國散裂中子源產生的中子強度要低于其他散裂中子源——意味著實驗需要更長的時間——但計劃中的設備升級將使它達到與其他裝置相同的水平。而且,他指出,由于中子源的稀缺性,“世界各地的用戶永遠歡迎新的中子源”。
中國散裂中子源將能容納20條光束線,從而能夠為20臺儀器提供支持,首批建設的3臺譜儀已于11月1日開始進行初期測試。中國散裂中子源中子科學部主任王芳衛說:“中子如期到達樣品。”雖然調試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但他預計到2017年底,這些儀器將完成校準并做好進行初步實驗的準備。
中國物理學家迫切希望利用這臺裝置來分析材料的內部磁性,而中國在這一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王循理說,數臺計劃建設的譜儀使科學家有機會走到一些領域的最前沿,比如斯格明子——磁性材料中的渦旋狀激發——物理學和高溫超導性。王循理說:“有一大批處于自己事業初期和中期的科學家渴望利用這一裝置來研究磁性。”
記者獲悉,近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通用粉末衍射儀用戶的科學成果在《自然》上線。研究團隊利用中子衍射、三維電子衍射、同步輻射粉末X射線衍射、球差校正掃描透射電鏡以及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確定了沸石三維穩定超大分......
你知道怎樣準確診斷和預防航空發動機的“心臟病”嗎?那就要克服制約其性能的最大瓶頸之一——葉片金屬疲勞。金屬也會疲勞,每分鐘幾萬轉,轉得久了,就存在裂碎風險。散裂中子源可以用于航空發動機葉片應力測試,以......
“超級顯微鏡”更新!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啟動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廣東東莞啟動建設,建設周期為5年9個月。中國散裂中子源被譽為探索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超級顯微鏡”,二期工程將在......
2月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與合作單位的科研人員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鋨-160、鎢-156。相關成果于2月15日以亮點文章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并被美國物理學會的......
藍天一碧如洗,云朵舒展飄過。汽車在廣東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穿行,轉過一個彎后,眼前豁然開朗,遠處山坡上,“中國散裂中子源”7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11月12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中國散裂中子源的......
近日,廣東省極端條件重點實驗室的啟動會暨2023年極端實驗條件研討會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的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成功召開。該實驗室由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牽頭,中山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共同合作建設,并于2023年......
由日本京都大學科研人員負責的產學協同軟錯誤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可使用不同中子源獲取半導體軟錯誤率的方法。軟錯誤率一般通過在地面上再現宇宙射線環境的特殊中子源進行實驗評估。而該方法則是通過將任意中子源的......
5月29日,第29屆中子與核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ISINN-29)在蘭州大學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俄羅斯聯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長LatchesarK.Kostov教授,中國強脈沖輻射環......
2023年1月12日,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用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朱彥武教授團隊在《Nature》雜志上發表題為“Long-Rang......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該所建于廣東東莞、被譽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其備受關注的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近日已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